APP下载

浅析元散曲的俗与真

2016-12-05王若水河北师范大学2013级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人间 2016年13期
关键词:散曲俗语动人

王若水(河北师范大学2013级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浅析元散曲的俗与真

王若水
(河北师范大学2013级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元散曲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文学,具有与以往诗词歌赋不同的审美特质——不避俚俗。而我认为俗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其虽俗,却真。本文从元散曲的语言表达、艺术形式和曲中所体现出的元人精神特质三个方面论述了元散曲因“俗”而“真”的特点。

关键词:元散曲;俗;真

王国维先生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1]由此可见,元散曲不仅作为元一代之文学代表在当时盛行,并且在文学史上也是可以和唐诗宋词鼎立并称的。在民歌俗语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散曲,虽然在后期渐趋雅化,但纵览元代优秀的散曲作品,不可否认,作为当行本色的“俗味十足”的散曲还是以其不同于传统诗词的独特审美风格颇受欢迎。那么俗何以动人?究其原因,莫过于一个“真”字。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第一,在内容取材方面,真正反映普通百姓的市井生活。第二,在语言表达方面,元散曲直白,透辟,显豁的语言风格使得其所表达的内容真切可感。第三,在艺术手法方面,元散曲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其具有一种动人的艺术真实。第四,元散曲中所反映出的元人率真自然的生命本真之美打动人心。由于篇幅所限,在元散曲的题材内容方面不做过多赘述,以下从元散曲的语言表达,艺术手法和元人精神风貌三个方面详细论述元散曲的俗与真。

首先,元散曲的俗与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突出体现是口语化和散文化。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中说:“古代文学之形容事物也,率用古语,其用俗语者绝无。独元曲以许用衬字故……此自古文学上所未有也。”由此可见散曲首破以往雅言格调,将日常口语,活泼新鲜的市井俗语引入,如:关汉卿的【南吕·四块玉】《闲适》“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2]其中“笑呵呵,一对鸡,一个鸭,快活”都是寻常俗语,非常贴近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读来真切可感。另外,散曲中有了衬字后,在遵循格律的基础上句式变得更加灵活,不至出现“以律害意”的现象,句子的步节模糊,吸收了散文句法,如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3]“尾声”首句本为七字句,按常规应为“我是一粒铜豌豆”,而关汉卿加了十六个衬字,使之成为二十三个字的长句。这一连串铿锵澎湃,气冲牛斗的衬字,表面放浪不羁,内里却迸发出一种意志的自由和生命的力量,这正体现了任中敏在《词曲通义》中所说:“曲以说急切透辟,极情尽致为尚”这种语言风格使得曲“用意则全然暴露于词面”[4],这样就使得读者可以直接,迅速地抵达曲中所表之意,最为近距离地听到曲词背后作者心中的所感所想,故而真切。

元散曲中的内容虽然并非全部取材于真人,真事,但是独特艺术手法的运用却让元散曲具有了一种足以打动人心的艺术真实。比如想象和夸张的运用;贯云石【双调·清江引】《惜别》“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5]简单通俗的寥寥数语,却把思念的深情表现得直击人心。前两句平铺直叙,引人疑惑:到底是何“真传示”?最后一句大放异彩:“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在以造纸闻名的清江,走遍了所有店铺,却买不到能够盛下我满腔思念的天样大的纸!多么奇绝的夸张和想象,郑振铎先生曾说:“她(俗文学)的第五个特质是想象力往往很奔放的”[6],那么这句话便是最好的例证。虽然运用了夸张和想象,但并没有让我们感到荒诞不经,反而通过夸张手法的运用生动地表达出了思之切,爱之深,达到了艺术的真实。

艺术真实在散曲中的另一个体现是对代言体的突破,突出表现为以人物性格为文学表现本体的代言方式,如杜仁杰【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作家代庄稼汉言,记述了庄稼汉进城看戏的情景,写他把戏台当做了钟楼:“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个人窝”[7]把唱戏的情形比作迎神赛社“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写的富有喜剧效果又非常符合人物性格,因为庄稼汉没有见过瓦舍勾栏,只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眼前城市生活,所以闹出了这样的笑话。这种以人物性格为文学表现本体的代言体,虽然俗气未脱,但是因其符合人物性格,故而达到了一种艺术真实,格外真切动人。

如果说直白浅露的语言表达和真实动人的艺术手法为读者打开了走进元曲的通道,那么散曲中所反映出的元人率真自然的生命本真之美,便是俗味十足的元散曲能打动人心的根本所在。正所谓“不肖文学代表当世”,郑振铎先生说:“不肖古人所以能代表当世,他们代表着中国过去最大多数的人民的痛苦和呼吁,欢愉和烦闷,恋爱的享受和别离的愁叹”[8]。而散曲作为“不肖文学”的一种,同样具有上述特质——反映当世人民的本真之美。

这种本真之美在以男女婚恋为题材的散曲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如最为人称道的关汉卿【仙吕·一半儿】《题情》“碧纱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忙要亲。骂了个负心汉回转身。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9]这首曲子字字俚俗,毫不掩饰地把爱情写的大胆而真挚。“跪在床前忙要亲”一句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满怀痴情爱意的少年,而几个动词“骂”、“回转身”又细腻地刻画出了恋爱中少女特有的娇嗔和可爱,而后便直接吐露“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读到这里,相信许多人都会为这种率真而打动,一句话,便把一个少女半推半就,半嗔半羞的心理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出来。

以上是我对散曲俗与真两个特质的论述,纵览全文便可发现,这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正是散曲“俗”的特质,让它具有了能够打动人心的要素——“真”,无论是语言表达的真切可感,还是艺术手法的真实动人抑或是人物精神的率真自然,都是因其用俗语,抒俗情而造就的。所以,若问散曲之俗何以动人?唯一“真”字而已。

参考文献:

[1]王国维 著 《宋元戏曲史》百苑文艺出版社 2002年 第1页。

[2][3][5][7][9]隋树森 编 《全元散曲》中华书局 1964年 第31页.第156页.第157页.第173页.第370.页。

[4]任中敏著 金溪辑校《散曲研究》凤凰出版社 2013年 第99页。

[6][8]郑振铎 著《中国俗文学史》(上)上海书店 第5页.第20页。

中图分类号:I20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64-01

猜你喜欢

散曲俗语动人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与人名有关的英语俗语
二十世纪之散曲创作与研究
新时代呼唤新散曲
客家俗语巧诵读
散曲创作刍议
再造美好动人经典 清逸伦G&W WE-1036B
读散曲说散曲——《中华诗词》散曲栏目《曲苑新枝》琐议
爱拍摄?从明艳动人的你开始!
动人只在庸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