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警“不迁怒”

2016-12-05艾广明

共产党员·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接线员怒火农妇

艾广明

把怒火发到并不相干的人身上,自己可能“撒气”了,承受者会怎样反应呢?默默承受,还是违心迎合?也可能极力辩解,甚至大发雷霆还击……不管如何反应,内心不认可、有怨气是共同的。《论语》记载: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之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不拿别人当出气筒。孔子称赞颜回这样的品格难能可贵,很少有人做得到。人们都知道迁怒于人不应该,却很难做到不迁怒。

说到“迁怒”,有个著名的故事——“踢猫效应”。一位公司董事长在公路上超速驾驶,被警察开了罚单,耽误了上班时间。他恼怒至极,到了办公室,怒火还是难消。气头上他找销售经理来汇报工作,话还未说几句,就将其训斥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回到办公室,就把秘书叫来,对他的工作横挑鼻子竖挑眼。秘书无缘无故受了奚落,自然是一肚子气,就找接线员的茬,接线员只好默默承受,一天无精打采。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莫名其妙地被老爸痛斥,也很恼火,无处发泄,就对身旁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故事讲了一连串迁怒行为,说明迁怒的不该,说明坏情绪会像链条一样传导。这个故事以董事长的迁怒为开端,沿着权力的层级,一级压一级,最后传导到没有反抗能力的猫。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常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上端一直扩散到底层,前面的受害者也是加害者,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则成了最终的受害者。

迁怒是个多见的心理现象,并非一定和权力、地位相关。幼儿被椅子绊倒了,大哭不止,大人敲打着椅子,数落着椅子的“罪过”,给孩子出气。这是哄孩子式的迁怒,幼儿可能得到安慰,成年人仅仅是玩笑而已。成年人之间当然不会这样迁怒,幻想之外总要找点根据。不久前有则新闻报道:一个农妇粗暴干涉女儿婚姻,女儿愤而自杀,农妇却归罪于来串门的邻居老汉,认为自己和老汉说话,女儿才有了喝药的机会。她竟然逼迫丈夫、儿子,预谋杀害了这个老汉家的儿媳妇。为什么杀她,仅仅是因为女性好下手。案子破了,杀人的动机令警方瞠目结舌。

“怒”的情绪一般由于外界的行为、语言、事态激发,令人感到愤怒。人对自己也常有不满、失望,但对自己愤怒还是罕见的。说到迁怒,一是指该自己担责的过失却归咎于人,向别人发泄怒火。过失常常不是单方面决定,而由多方面因素造成。对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不提不念,一味指责别人,这类情形更为常见。二是在一件事上燃起怒火,经久不息,到了另外场合,针对并不相干的人发泄。这类无厘头的迁怒屡见不鲜。有的人自己不快乐,也看不得别人的快乐与从容,感觉别人陪他一起郁闷,心里的怒火才能发泄掉。看来缺少自省、自我批评,偏执地想问题的人更易迁怒。

领导干部以及掌握点权力的人,受到较多的教育和训练,心理素质更稳定一些,并非偏好迁怒的人群。但有权就可能任性。“官大一级压死人”说的就是官员常处在人际关系的主导一端,发怒还是迁怒,别人都得顺从、默认。有的领导干部好发火又不想改变,动辄训人。口头禅是“我的脾气不好”,这是自我批评呢,还是吓唬人?官员的迁怒现象未必多,但影响恶劣。家长在工作单位受了委屈,回家对孩子发火,这样的迁怒影响有限,亲人的爱心会弥补迁怒的伤痕。社会上的自上而下、自强而弱的迁怒和家庭不同,影响人们相互尊重和信任。以势压人、搞家长制的一套是违反党性、政德和社会公德的。

怒火油然而生,生了气又难于戛然而止,总得有点时间平息。要不迁怒,首先得控制发怒。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在书房挂上“制怒”的匾额,提醒自己控制发怒。人人都可能发怒,但发怒总体上不产生正能量,不能任其泛滥。适当控制,才有益身心,有益工作。迁怒是发怒的一种最无道理的情形,当然更要“制怒”。很多怒火可以靠良好的修养消散于无形,迁怒也就避免了。越是可以“说上句”的人,越要多想想自己的缺点、弱点和错误,不要轻易动怒,把矛头指向别人,撇清自己。“不迁怒”与“不贰过”是有联系的。人不迁怒,经常反省自己,有了过失才能认真改过,避免一错再错。

猜你喜欢

接线员怒火农妇
农妇卖了多少个鸡蛋
那一次,我错了
20180100,古风日历专线
可怕的怒火
农妇的理想
母亲的背影
在沉着与理智中传递希望
坐上怒火去飞翔
富贵病
让客服抓狂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