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大洼区:打造升级版的乡村游
2016-12-05子玉
子玉
盘锦市大洼区抢抓历史机遇,充分释放盘锦宜居乡村建设蓄积的强大后发优势,努力把田园野趣转化为精致的旅游产品,积极探索实践高品质乡村旅游发展新模式。
精准把脉旅游供给侧需求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已经由观光游进入休闲游、度假游阶段,游客也渐渐地从名山大川走向了农家小院。盘锦的红滩绿苇已经成为辽宁旅游的新名片,每年能汇集几百万游客。但随之带来的是,在旅游旺季旅游配套设施一房难求,淡季时又闲置浪费。面对这样的问题,大洼区按照“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标准,坚持个性化、高品质规划,把一处处田园村屯打造成一条条风格各异、特色突出的精品旅游路线,建设了“番茄小镇”“葡香小镇”“辽河口民俗小镇”等一批特色旅游村镇,融入慢城元素和理念,开创了无景点全域旅游新模式。为了突出特色,大洼区深入挖掘本土的稻作文化、农垦文化、渔雁文化等,确定了“红滩绿苇、稻乡汤宿、自在慢城”的品牌形象。
汇集发展民宿产业的强大合力
将农村的乡野洼地变为精致田园,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大洼区把旅游产业确定为大洼主导产业,集全区之力进行推进。一是坚持政府推动。区级层面成立了国有旅游公司和民宿管理评定委员会,各镇成立旅游办,各村成立旅游协会(合作社),实现了立体式三级互动发展格局,全区上下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热情高涨。二是坚持政策驱动。制定了乡村民宿地方标准规范、运营管理办法、贷款贴息补助办法、精品民宿奖励办法等支持政策。对促进民宿产业从零起步、迅速兴起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坚持典型带动。率先建设了石庙子村田园文化民宿、小五队村渔猎文化民宿、大堡子村稻作文化民宿,积极探索专业酒店+闲置房屋的运营模式。第一批主体民宿运营以来一直游客爆满、供需两旺、一房难求,极大地调动了各街镇的积极性和农民自愿参与的主动性。四是坚持社会拉动。民间资本看到了商机,纷纷涌入,形成了以石庙子村“依田、原圃”为代表的政府投资的酒店管理模式,以大堡子村“幸福这旮儿地”为代表的本地企业家投资的“基地+农户”模式,以何家村西洋儒画工作室为代表的艺术家创客投资的休闲空间业态模式,以正在推进中的香港溢盈公司为代表的外地客商投资的分时度假托管模式和以新兴镇“梁家老舍”为代表的群众自投自营模式等多种经营模式。
激活民宿产业融合的裂变效应
乡村旅游是一项复合产业,大洼区以民宿为牵引,构筑民宿+N产业,吸引各产业跟进。一是“民宿+体验”。大洼区将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改建成总长60公里的稻田慢性系统,游客可以骑行穿过“六镇十村”的汤屋美宿,体验乡村庭院精致温泉。二是“民宿+认养”。结合大洼区推进的“互联网+认养农业”项目,大洼区将民宿与认养农业捆绑营销,让“住乡村民宿、当认养庄主”成为一种时尚。三是“民宿+文化”。通过开展“稻草艺术节”“印象辽河口插秧节”等稻作文化主题活动,吸引游客留宿乡村。鼓励民宿业主开发苇编DIY等衍生文化产品,增加民宿的文化情怀,延伸产业链条。
努力提升乡村旅游配套服务水平
配套服务是乡村旅游的短板。大洼区实施“互联网+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整合开发“大洼民宿”网站及APP,实现民宿在线客房查询、预订、结算等功能,积极对接携程、Airbnb等线上平台进行合作推介。在20个重点旅游村覆盖免费WiFi、24小时供热水、分布式污水系统等工程,按照A级景区标准设立标识系统、游客服务中心,正在筹划公交站、网约车进乡村项目,让乡村拥有城市一样的配套设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