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12-05刘杰

世纪桥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杰

摘要:中国当前正处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国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一些不足和问题凸显出来,亟待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解决。切实有效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转变观念、创新手段、制度保障、切实体现。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复兴;社会共识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1-0058-03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表述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开启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伟大工程,通过几年来的传播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从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当代意义、当前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存在哪些问题、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当前,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十分突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破除重重阻力,对未来的发展道路要怎样走,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和争议,国外的敌对势力也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国输送西方价值观。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人心、增强社会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也体现在文化软实力上,大国、强国输出的不仅是产品,还有文化和价值观念。2014年中国GDP突破10万亿美元,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超过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不容置疑。但在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出上却相对处于弱势,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没成为世界广泛接受的主流价值观,中国在社会思潮的引领上也没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人均GDP8016美元,正处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和10 000美元以下的中等收入陷阱发展阶段。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一些特征,如“经济徘徊在人均GDP10 000美元以下,很难突破10 000美元,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1]等等,在中国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成功在望但道路更加艰辛险恶,这个时候需要有先进的文化和价值观来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来凝聚中国力量,鼓舞人们砥砺前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正是对这一时代要求的回应。

(二)剧烈的社会变革需要建设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成熟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不断巩固、深化、传播着这种价值观。而中国近代以来,国家和社会一直处于剧烈而深刻的变革之中,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1978年,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西方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也随之传入国内。从中国近代发展历程可见,我们用了10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时间完成的社会变迁。这其中每一次重大社会变革,都伴随着社会观念的剧变,传统文化和旧的思想观念不断被破除和颠覆,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传承发生了断裂,新的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社会主导价值观还没有树立起来,社会上各种文化、思想观念相互交织并存,人们无所适从,导致社会整体性的价值迷惘和共同精神家园的缺失,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三)多元社会迫切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共识

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倡导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倡导集体主义、大公无私,具有一元的、整体的、理想的和精神的特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经济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得实现个人价值、追求个人利益得到了承认和肯定,中国社会的价值观随之发生了变化,表现出了多元的、个体的、世俗的和物质的特点。这种价值观的变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现实必然性,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社会宽容和进步的表现,但与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理想目标之间存在一定偏差,产生了价值理想与价值现实的错位。公众价值观的多元化,社会共同价值观的缺失,也加剧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分化,不同的社会阶层不仅在对社会资源的占有上有明显差距,而且在价值观念上也产生了较大差异,加剧了社会裂痕和冲突,社会共识难以形成,削弱了社会凝聚力。这就需要在大众价值观与理想价值观之间、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找到新的契合点,构建起既能够为各阶层的广大民众认可又与国家和社会建设目标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价值观在人的思想领域处于统摄地位,影响着人们对其他一切事物的判断。在个体层面,价值观的缺失,或者个人价值观与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观背道而驰时,会出现个体行为的失范;在社会层面,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缺失,会导致社会整体出现价值迷惘、道德滑坡,并引发信仰危机,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得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市场经济就是逐利的,唯利是图、趋利避害的,追求个人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些思想观念在社会上的漫延,一度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整体性的道德滑坡和行为失范。正如习近平总记在2015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讲:“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2]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在全社会树立弘扬正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崇尚真善美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二、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与我国整体发展战略密切相关,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手段,是凝聚全民族力量,增强社会共识的重大举措。但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改进和加强。

(一)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需进一步厘清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7年,胡锦涛 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核心价值观。那么该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实践中又要有怎样的遵循?有研究文章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贯穿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3]。这样的解释抽象而概括,不利于广大人民群众透彻理解,如何讲清这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实践中怎样把这两者联系起来,还做得很不够,导致一些群众思想上产生困惑,实践中把握不准。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党的十八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2个词24个字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后,有专家学者提出,富强、民主、法治是价值目标,不应作为价值观提出,也有人认为,核心价值观应更加凝炼,12个词太多了,不利于人们把握等等。对于这些不同意见和看法,在学术上还可以进一步探讨、深入研究,积极回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理论工作者要从价值理念的视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逻辑上讲清楚,在理论上讲透彻,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整体部署高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特征,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现实需要,经得起历史考验,能够长久践行。

(三)价值观念与价值行为分离造成核心价值观公信力缺失

对一种价值观念的培育和树立,伤害最大的莫过于知行分离、说一套做一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实践上的特征,就是价值行为与价值观念的脱节。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价值判断上,中国似乎并不存在全面的价值迷失、价值崩溃,大多数人仍然对党和国家倡导的主流价值观表示认同,但在具体行为中往往不能践行这些观念,特别是遇到国家、集体、他人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经常选择个人利益至上,甚至有个别人为了个人利益丧失道德底线,不惜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这种知行不一,不仅发生在普通民众的身上,在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行使公权力过程中也时有发生,如一些地方党委政府一边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边却不能在实践中真正践行这些价值观,做出损害人民利益的决策和行为,导致社会不公正、不公平。国家公权力机关的知行分离,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伤害尤其严重,会导致党和政府失去公信力,以至于人们对其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也产生怀疑,失去信心。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简单化、形式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后,关键是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让这些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并自觉体现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近几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延续过去标语口号式的宣传,如在城乡大街小巷、机关学校张贴海报,广播电视播放公益广告,另一种是在报纸杂志发表研究文章。前一种方式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难达预期的效果,甚至会引起公众的反感。后一种方式是少部分理论研究工作者所关注的,与普通民众的生活较远,也不容易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简单化、表面化、学术化,使广大民众不能深入理解其丰富的内涵,不能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这些观念就只能停留在概念上,不能真正成为人们内心的信仰和行为的遵从。

三、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要形式多样、贴近生活,要让人们所容易理解和接受,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各项工作中,落实到社会生活的细节中。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全民族价值追求的高度凝炼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是对中华民族价值追求的高度凝炼,应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和概括性,是凝聚全民族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首先要明晰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培育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对世界负有什么责任、要带给世界什么,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是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既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能与当今世界接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才能在中华民族中落地生根,只有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才能与时俱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具有时代性但不局限于当前时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应具有历史的高度和前瞻性,层次高于现阶段性具体的政治经济社会目标,高于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起到价值引领、努力方向、奋斗目标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恒久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应常态化稳定化

一种价值观念的培育和践行,并最终成为社会公众的精神家园,成为每个人最深层次的精神内核和信仰,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岁月的打磨,需要日积月累的浸润和渗透,这一过程往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这就需要我们提出的核心价值观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考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和践行不应是运动式的,而是要形成一个长效机制,要有制度加以保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能够常态化,保持稳定性和长期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实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细节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不能停留在一些大而无当的概念上,而是要把它化解到法律法规、政策制定、制度安排、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当中,体现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使公众时刻感受到这些价值观的存在和作用,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好处,从而真正信奉和践行这些价值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核心价值观,党委政府各项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执行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法律法规要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各级党委政府在执政过程中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所倡导的价值观才能为公众所接受,否则只能停留在宣传上。

(四)核心价值观要体现在各种文化产品中

国家宣传机构和相关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地向人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宣传中,要摒弃简单粗暴的喊口号、张贴标语、海报的方式,要润物细无声,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用人们能够接受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向人们传达这些观念。在我们电影电视创作、文学艺术作品中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大力弘扬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思想观念,在整个社会上营造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所说:“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5]

参考文献:

[1]范和生.“中等收入陷阱”,本身就是理论陷阱?[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2).

[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5-12-15.

[3]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深 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N].人民 日报,2013-05-22.

[4]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 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新华网, 2014-02-26.

[5]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5-12-15.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民族复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思想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题”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
人文信仰的建构是民族复兴的关键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