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的政治动员研究

2016-12-04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梁琦宋静宇

办公室业务 2016年2期
关键词:政治动员动员客体

文/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 梁琦 宋静宇

新时代背景下的政治动员研究

文/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 梁琦 宋静宇

本文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针对政治动员的特点所应采取的应对策略。研究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动员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现阶段开展政治动员的方式方法。

新时代;政治动员;研究

政治动员作为发动群众、扩大群众基础、获取群众支持与认同的工具,是我党我军最独具特色的政治领导方式,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上曾经发挥出巨大的能动作用。在时代深刻发展变化的今天,世情、国情、党情、军情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动员的一些要素也随之变化,研究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动员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现阶段开展政治动员的方式方法,对于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针对政治动员主体多元化特点,强化主体地位,加强网络政治动员监管,始终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彻底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便捷的通信手段、全球化的互联网络、多样化的交流平台,为国内外各种势力、社会各阶层乃至普通民众广泛、快捷地宣扬政治观点、参与政治运动、表达利益诉求提供了宽广的平台。这些新兴势力的日益崛起对于作为传统政治动员主体的政党、军队、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可以说通信工具的广泛普及和互联网的无限延伸为新兴的动员主体创造了进行政治动作的平台与空间,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以政党、军队、国家为主要代表的政治动员主体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多种政治势力、社会力量共同存在的新型政治动员主体。具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西方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台独势力、反动分子等为代表,企图散播其政治主张,鼓动迷惑民众,达到西化、分化、分裂我国和扰乱我国经济社会秩序的目的。一类以我党、我军和广大民主团体、爱国人士等为代表,立图宣扬正确的政治主张,凝聚军心民心,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国家建设和国防军队建设贡献力量。

针对政治动员主体多元化的特点,一是要强化党、军队、国家等政治动员主体的地位与作用,以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为平台,以通信、网络技术为依托,建立军地一体的政治动员指挥机构。二是要通过各大新闻网站、主流论坛,加强政治动员的宣传引导,建立沟通机制,掌握民众心理动态,提高政治动员主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不断传递正能量。三是要针对国内外不良政治动员主体进行的反面、负面信息宣传,借助网络技术有针对性地做好不良信息的阻隔和清理工作,积极促进正面信息的流动和扩散。四是要针对各种突发事件与情况,及时准确提供真实信息,通过政府发布的权威信息引导民众,使网络群体的认知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

二、针对政治动员客体复杂化的特点,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动员工作

政治动员客体泛指包括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政治动员客体复杂化既是指客体构成内容上的变化,也是指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客体成员在思想、行为、价值观念等方面表现出的诸多变化。在内容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阶层结构也逐步调整。除了传统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以外,新的职业和社会阶层、利益群体不断涌现,由此形成了不同社会阶层共同组成的政治动员客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贫富差距的不断增强,各客体间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进一步分化,社会阶层也随之进一步分化和细化,政治动员客体的组成也日趋多样多层。同时随着人们权利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与进步,各阶层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愿望日趋强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利益的追求更加明显,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各阶层矛盾激化的现状,使政治动员想要获得不同阶层民众的支持、认同与参与变得更加复杂与困难。

针对政治动员客体复杂化的特点,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合理构建政治动员机制势必成为今后政治动员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要根据职业、社会地位、社会资源占有情况对动员客体的社会阶层进行统计与划分,形成开展政治动员的基础性数据依据。另一方面要从各阶层的视角和利益出发,根据各阶层的特点,把握其心理规律与行为特征,利用网络媒体、电视、广播等多种宣传手段,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针对不同阶层开展形式多样的政治动员,获取其对我政治动员目标的支持、认同与参与,最终实现其个人目标与政治动员目标的一致。

三、针对政治动员内容时代化的特点,保持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国情、政治任务相统一,增加政治动员的成效

政治动员是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与军事目的服务的,并以时间、背景的变化而变化。战时要通过政治动员讲清战争形势与目的,鼓舞军心士气,号召人民与军队支援战争、投入战争、赢得战争。平时要通过政治动员调动和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通过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政府、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作用,为国家建设和军队建设贡献力量。回顾我国革命历史,政治动员的内容一直随着国家和军队建设的需要而不断变化。先后历经了抗美援朝战争、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十年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多个时期。纵观这些阶段的政治动员工作,均有效地调动了社会资源,达到了全体社会成员为既定目标奋斗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党和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和渗透力。但同时“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违背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和发展规律的政治动员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现阶段,做好政治动员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习主席提出的强国梦、强军梦,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政治动员工作,形成部队官兵和社会各阶层的合力,推进强国梦、强军梦不断向前迈进。在政治动员过程中必须注意把握全局性、政治性、敏感性等特点,将政治动员附着于国家和军队建设和根本目标,同强国梦、强军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发挥积极作用。要警惕任何违背客观规律和具体国情的政治动员,不但容易失败,甚至可能造成动员主体的被动与消亡。要防止将政治动员视为目的本身,使之内容与政治任务和目标相脱离,与国防和军队发展背道而驰。

四、针对政治动员方式诱导化的特点,将政治动员与社会阶层成员的利益相结合,增强政治动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政治动员方式的变化主要是指以借助国家政治强制力来促使客体响应国家政治动员的动员方式向以物质利益和精神层面的诱导来实施政治动员的诱导性政治动员的转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受到整个社会的接受与推崇,人们的民主自由意识、法治意识、批判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极大地压缩了强制性政治动员开展的空间和范围,而诱导性政治动员方法灵活、手段温和,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将成为今后政治动员的主要动员形式。只有在政治动员中诱发客体的利益需求,变单向、被动的动员过程为双向、互动,才能引起客体最大程度的响应,调动客体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要实现政治动员方式的转变,一是在制定政治动员预案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对象形成种类齐全、衔接配套的政治动员预案体系,在客体利益与动员目标相协调的基础上统一推进政治动员,避免损害客体利益,以获得最大客体的支持。二是对于政治动员过程中受到影响和损害的客体利益要通过政策和措施给予适当的补偿,妥善处理好与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三是将政治动员纳入法制化轨道,以《国防法》《国防动员法》为依托,制定完善相关政治动员法规制度,通过法制化的监督机制保障社会各阶层成员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以政治动员的制度化、法律化来疏导政治参与的抵触性。

[1]刘丽红、刘颖.信息时代的政治动员.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4),29-30.

[2]任民.国防动员学.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2).

[3]武成刚.军民融合战略思想内涵的发展性认识.第三届军民融合式发展论坛,2012(7).

猜你喜欢

政治动员动员客体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国防动员歌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国防动员
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问题研究述评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
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政治动员建设的重点环节
“活”源于怦然心动——写生对客体借用中的情感因素
信息时代的政治动员
努力提高新时期政治动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