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文字能力——校对的核心灵魂

2016-12-04黄蓓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16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工作者词语

黄蓓

(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语言文字能力——校对的核心灵魂

黄蓓

(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4)

校对是一项保证出版物质量的细致工程,也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因此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细致去研读文稿,并树立严谨与周密的思维方式,且拥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本文就日常校对工作中易常见的表达错误和常用字词进行列举,提出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字的功底是校对工作的必修课,从而使校对工作者在实践中和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和总结其中的技巧,让校对工作做起来更得心应手,让校对工作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兴趣爱好。

校对工作 语言文字能力 基本功 文学素养

校对处在发排后、印制前的质量把关环节,校对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出版物的内在质量。我们常说的编校质量,实质上就是校对质量。编辑加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原稿上留错的多少(编辑加工除改错外还有补漏、删繁、润色、升华等内容),校对工作的质量则体现在出版物上留错的多少;编辑工作的疏漏,由校对工作来弥补和完善,校对工作的失检则无可挽回地成为出版物中的差错。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校对的质量呢?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一部《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要达到这样的新标准与新规定,就要求校对工作者认真对待每次的校对作业,勤查阅工具书,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通过几十年从事校对工作的老前辈们从实践中来看,一致认为要想做好校对工作,就必须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能力,同音字、形近字、用法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句子以及语法等问题都是在校对工作中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因此中文语言文字能力的强弱是做好校对工作的关键因素,一定的文字语言分析能力将是做好校对工作的基本功。

段玉裁曾经说过:“定本子是非”。校对工作者在日常的校稿过程中,除了要根据原始稿件勾出有差错的地方,还要指出编辑工作者在工作中出现的疏漏和笔误之处,并加以补充和订正。这样的做法在校对业务中也称为“校是非”。校对工作者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在校对的行业中拥有不凡的能力,从而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若想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那么校对工作者就必须要有一定水平的语言文字能力,练好文字的基本功。

1 语言文字内在的奥妙列举

汉字作为中国的唯一官方文字,是用于书写汉语普通话及方言的文字。掌握好汉字的音、形、义,那么音同字,形近字,义同字就能熟练的驾驭。

(1)近义字,虽然在意思上非常的相近,但各有各的侧重,不能在适用中进行互换。例如,①“包含”与“包涵”,这两个词在书稿中极易出现混淆,我们知道“包含”是指里面有几个意思,而“包涵”却是客套话,请人原谅的意思。看似相同的词,在意义上却大有不同,因此在原稿或者编辑中极容易出现差错,所以,校对者就更应该不能含糊了。②“整个”与“全部”。一个整体的事物或东西,我们才能称之为整个,如整个学校,整个村庄;若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事物或东西,我们才叫它全部,如全部的零钱,全部的存款等,若是人,我们称之为全体。③“期望”与“希望”。“期望”往往是对别人的,例如,老师对学生的期望,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而希望则可以对自己,也可以对别人。这一系列意义相近又不同的词是非常的多,因此这就需要校对工作者一定要把握好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与意义,注意在意思的侧重点上来区别近义字,选择最佳词,以致在适用中不会张冠李戴。

(2)形近字与音同字,虽然字形相似或读音相同,但意义是不一样的。例如,①“必须”与“必需”。“必须”的词性是副词,用来修饰表示动作的词,表示必要,一定要。如:必须离开,必须跑,学习必须要功夫等;“必需”的意思则是指一定要有的,不可或缺的,后面一般接多指事物的词,既可以单独的使用,也可以作为必需品等名词使用。②“骜”与“鷔”“。骜”是指乱跑,奔跑的意思,而“鹜”则是指鸭子。因为趋之若鹜与好高骛远是有很大差别的。③秦朝时“入海求仙”的徐“市”(fu)易读为“市”(shi);安徽“亳(bo)州”易读为“豪(hao)州”。诸如以上所列举的范例,这些形近字和音同字,经常会出现在原稿或者编辑的稿件中,也会常常因对其理解而使用偏差或者被混淆,因此校对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的基础上,不断的分析出这些字、词之间的细微差异,掌握其中字词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对文字进行有的放矢,熟练驾驭。

2 词、修辞在文章中恰到好处运用的必要性

(1)词的配合。我们常说用词不当,一个词语要用的恰当,就必须把它放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去理解,才能判断是否运用恰当。比如“人民空军的雄姿第一次在祖国的天空中飞翔”,这里的“雄姿”显然用的不恰当,因为“雄姿”根本就不会飞翔。像这样的错误主要就是语法上的错误即主语与谓语之间不相适应的错误。同样主语与表语、谓语与宾语之间的错误也是比比皆是的。在稿件中要避免用词的错误,不仅需要校对者对每个词语的意义有所理解,还需要主要它跟哪些词搭配更恰当、更合适,同时,在校对文稿的过程中,也需要提高警惕的查看词语之间是否搭配得当,合不合逻辑,与上下文之间是否意义保持一致。

(2)文言词语的使用。自从用汉字写文章以来,要把词汇完全限于口语范围之内,目前可能还不能办到。因此,文言词语运用到文章上就难已避免了。对文言词语的驾驭与理解,尤其是一些冷僻字的理解,尤其考研叫校对者的语言文字能力。没有一定的文学能力与修养,就没有办法准确、迅速的判断出文稿内是否有用错的词语。在校对文言词语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注意该词有无必要,有没有推起辞藻的嫌疑;第二:看该词是否运用得当。

(3)修辞表达。古人曾经说过“辞达而已矣”,用现代的话表达就是“文章要能把意思表达出来”。而在实际中要想把文章做到简洁、明确并非易事。校对工作者要想把作者的意思表达的意思顺畅、通达的传递给读者,就要避免文稿中重复、逻辑、歧义的表达错误,当然,这也是对校对工作者理解能力、语言能力、表达能力、逻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对中文水平全方位的实战考验。

3 结语

现代的文稿中多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出现,因而难免表达和字词上频频出现错误。以上举的一些例子仅仅是在日常的校对工作中积累的部分容易出现错误和混淆的表达和字词,类似的句子与字词在实践中还会遇到很多很多,这些字词和句子的用法还需要在编辑与校对的学习中不断的达成共识。掌握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功底是每位校对工作者的基本功和必修课,要想把校对工作做的更好,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积累,不断总结与提高。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工作者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关爱工作者之歌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一枚词语一门静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