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男子汉”流失的忧虑与分析
2016-12-03李立
李立
一、试问:校园的“男子汉”去了哪里
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笔者担任过学校团委书记,担任过多个班语文教师,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层面的中学男生:像当年学生会主席彭X,做事果断霸气,有领袖王者气质;像1998届黄X等一群美术班男生,喜欢打篮球,阳光帅气、英俊潇洒,有狂放不羁的艺术家气质;像2003届理科班的一群男生,沉稳踏实,思维清晰理性,做事有条不紊……印象中这些男生都是“男子汉”。
现在呢,请看几组镜头:
镜头一:迎面走来一个学生,他的眉毛细细地描过,眼睫毛修理过,嘴唇用劣质的口红涂过,时不时竖起兰花指,见了老师还会很乖地细声细气地说:“老师好。”他是一位高一的男生。
镜头二:操场上一男一女两个学生手牵手,紧紧地依偎在一起,时而窃窃私语,时而相互打闹,旁若无人,不要以为他们“早恋”,没有,他们是“好姐妹”。他是一位高三的男生。
……
什么时候我们的身边多了这样的男生:说话尖声细气,穿着花里胡哨,行动扭扭捏捏;胆小怕事,婆婆妈妈,不愿意参加挑战性的活动;遇事退缩,没有理想抱负。
试问:校园的“男子汉”去了哪里?
二、分析:校园“男子汉”流失的原因
社会的原因:社会就业歧视。男生报考师范专业较少,师范类学校招收男生比较困难。男生主要集中在计算机、体育等专业,英语、艺术、教育管理等专业的男生几乎是凤毛麟角。另外,从2004年的“超女”开创内地“选秀”先河开始,“中性化”成为一种潮流。这种男孩不像男孩,女孩不像女孩的现象,现在美其名曰“中性化”,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的模仿与崇拜。
学校的原因:学校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据了解,目前成都城区小学教师中,女教师占80%左右,高的占到了85%;初中女教师占70%左右,高中在50%~60%。海口市教育局2008年底对直属学校男女老师统计的数字中,海口市第九小学男老师仅有51人,而女老师则达到230人;海口市第四中学有男老师133人,女老师却高达230人;海口市琼山中学男老师为103人,女老师也达到了110人。学校里,女老师撑起大半边天,女性文化的多年熏陶,对男孩的成长不利。
家庭的原因: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严重缺失,孩子教育八成是母亲负责。大多数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必须奔波劳碌,担当起家庭和社会的主心骨角色,同时承受来自生活、工作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相关调查也显示:50%的父亲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足1小时;超过60%的父亲因为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陪伴孩子;超过20%的父亲并未认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对男孩的性格塑造有影响。
“中性化”的偶像崇拜,学校的女性呵护教育包围,家庭的男性榜样缺位,势必造成校园“男子汉”的流失。
三、呼唤:救救“男子汉”
鲁迅在《狂人日记》提出:救救孩子。今天,我们也要提出:救救校园的“男子汉” !在“男子汉”流失的今天,家长和老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危机,而且必须有所作为。
——“男子汉”的运动。男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他们对运动的天生热爱。家长要引导男孩热爱运动、打篮球、踢足球、玩滑板、骑自行车、攀岩。体育课上,放手让男生去疯玩。
——“男子汉”的榜样。男性的冒险的天性决定他们对英雄的崇拜。家长和老师可让男孩多看伟人的传记、英雄的故事、体育明星的事迹,多看体育台。引导男孩以英雄为榜样,形成自己的风格与思维模式。
——“男子汉”的陪伴。儿童文化是一种模仿文化。家长要引导男孩多与男孩特别是大的男孩一起玩游戏。父亲要尽量多陪伴自己的孩子,陪儿子玩,陪儿子进行体育锻炼,陪儿子聊天。
——“男子汉”的着装。男孩服装的颜色应该多蓝色、黑色、灰色,少一些花里胡哨的颜色。母亲尽量地在孩子面前少化妆,以免小男孩偷偷地模仿。
——“男子汉”的精神。余秋雨先生说:“男性的第一魅力是责任感。”电影《泰坦尼克号》里,船将要沉没时,男人们率先把妇女和儿童送上救生艇,这就是男子汉的责任感。家庭与学校要对男孩严格要求,必须让男孩懂得勤劳、吃苦、坚韧、担当、责任、勇敢、无畏、豪迈、果断、粗犷、霸气、沉稳等是“男子汉”的天性和精神。
有一篇文章写得好:“有的男人豪气满胸,光明磊落,要哭就哭,想笑就笑,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知难而进,愈挫愈勇。有的男人清气满怀,淡而不疏,静而不寂,遇忙不乱,处变不惊,心阔如海,质纯如玉……”俗话说“穷养男孩富养女”,真正的“男子汉”就这样产生了。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动起来,让校园流失的“男子汉”回来!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第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