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请人作序
2016-12-03孙建勇
做人与处世 2016年22期
孙建勇
1918年,脱下军装的熊十力(字子真)已经34岁,从热衷“革命”转向热衷“革心”——试图通过思想教化实现济世救民的理想,进行哲学研究。这年冬天,他完成处女作《熊子真心语》,准备自费出版。当时,熊十力在学术界相当于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一部自费书如何才能“闹”出动静呢?
一次与朋友小聚时,熊十力不经意看见人家案几上放有魏晋名篇《三都赋》,顿时脑洞大开,喜出望外。当年,左思出身寒微,长相丑陋,《三都赋》写好之后无人问津,经人指点,左思遂请名士皇莆谧写序,《三都赋》一夜爆红,被人竞相传抄,一时间洛阳纸贵。受此启发,熊十力决定效法左思,也请名人写序。
究竟请谁?熊十力想到了蔡元培先生。之所以想到蔡先生,一方面因为他时任北大校长,是学界泰斗,名气大,分量足;另一方面因为熊与蔡曾有一段间接交情——蔡元培曾在北大创办进德会,当时在广州军界叫得响的熊十力组织了一批图书捐赠给进德会。直觉告诉熊十力,蔡先生乃宽厚仁者,肯定会帮忙。于是,他将书稿连同一封措辞恳切的书信寄给了蔡元培。
收到书稿和信的蔡元培,没有因为作者毫无名气而有丝毫怠慢,在认真阅读书稿后,他欣然作序,给予熊十力和他的作品很高评价。他写道:“今观熊子之学,贯通百家,融合儒佛。”直接称熊十力为“熊子”,类似于“孔子”“孟子”之谓,非常难得。不出所料,书稿出版后,熊十力在学界得到极大认可,向一代哲学大师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能够得到蔡元培作序,熊十力无疑是幸运的。这份幸运既反映出蔡先生奖掖后学的伟大胸怀,也反映出熊十力交友识人眼光的敏锐和独到。人与人之间,求人要求到君子府,帮人要帮在关键处。
(编辑/杨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