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福于量
2016-12-03徐文长
徐文长
从量变到质变,唯一要做的是忍
观福于量!看一个人有没有福气,就看他有没有度量。量小福小,量大福大。
一次,有位学者在报上撰文,指责季羡林“自封大师”,通篇尽是刻薄之语。当时,季羡林先生正在北京某医院治病,看过这篇文章的医生、护士们都义愤填膺,纷纷为他打抱不平。但季先生却淡然对之,泰然处之。-天,他把夫人叫到身边,脸上还是平日悠然一般的平静,对她说:“人家说得对,我本来就不是什么大师。只不过我运气好,好事都往我这儿流。”接着他又说:“我平生就做到了两条:爱国和勤奋。”对别人无端的指责,季羡林不仅不反击,反而说自己本来就不是什么大师,足见他是个有大度量的人。
“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是国人对季羡林先生的赞誉。然而,季羡林先生坚决要求摘去这三顶桂冠。他在《病榻日记》一书中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在季老98岁寿辰之际,《中国教育报》记者去采访他。他要求记者“不论其头上的光环,只论其如何治学,如何为人。”记者撰文时,完全遵照了他的意愿。有人给自己戴桂冠,这是不少人求之不得的事,而季羡林却硬要把它摘掉,也足见他有大度量。
大度量为季羡林赢得了大幸福。他在古稀之年后,通过一番探索和钻研,还撰写了一部著名的学术专著《糖史》,填补了我国史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被人高度赞扬。这难道不是福吗?他96岁生日时,温家宝总理去看望他,他还能就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看法,希望大家要求得内心和谐。这难道不也是福吗?他活到98岁,如此高寿,这难道还不是福吗?
说到度量,就不得不提“肚里能撑船”的宰相。娄师德是武则天时的宰相,以谨慎、忍让、度量大著称。有一年,他的弟弟要去地方做刺史,娄师德担心宰相之弟任刺史会有人嫉妒。于是,弟弟临行前,他就对弟弟说:“你去做刺史,千万别给我惹事。”弟弟说:“你尽管放心,我一定不会给你惹事。”他就问弟弟:“你将怎么做?”弟弟说:“比如别人唾我脸上,我都不计较,把它擦了。”娄师德说:“那不行,别人唾你是恨你,你把它擦了,他不更恨你吗?”弟弟问:“那怎么办呢?”娄师德斩钉截铁地说:“唾沫不擦它也会干,你就等它自己干吧!”
让脸上的唾沫自干,娄师德真有一股忍劲!他能有如此之忍,需要多大的度量啊!朝官李昭德骂他是“田舍翁”,娄师德听了,一笑了之;狄仁杰看不惯娄师德,常在武则天面前说娄师德的坏话,娄师德知之,也毫无怨恨。后来,武则天对狄仁杰说“你当宰相,还是娄师德举荐的”,狄仁杰才改变了对娄师德的态度。娄师德因度量大,所以他的福也大。武则天时,有75人担任过宰相,其中由武则天亲自提拔的有68人。当时,酷吏横行,他们拼命杀人,很多宰相因缺少度量而任期极短,还不得善终。而娄师德呢,他极受武则天的信任,他出将入相三十余年,是当时在位时间最长而且善终的宰相。当年,任期长,能善终,就是为将相者之福。试想,娄师德如果缺乏度量,他能有这样的福吗?
度量是能量也是力量,度量还是人应有的美好的精神境界。人人都渴望幸福,而幸福取决于人的度量。度量大,福就多,福就大。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乐于、善于做一个能忍让、有度量的人吧!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