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韩国“硅谷”看创业潮起

2016-12-03张妮

环球时报 2016-12-03
关键词:板桥硅谷韩国

本报赴韩国特派记者 张妮

青瓦台对面的林荫道上,梧桐落叶满地,枫叶红得彻底。首尔的深秋很美,也很沧桑,正如此时韩国的氛围。在首尔的光化门广场,地上随处可见讽刺朴槿惠“闺蜜门”的漫画。而在中国的首都机场,禁止携带三星Note7手机登机或托运的警示牌醒目地立在值机柜台上。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赴韩国采访创新创业话题,有着更深层的意义。鉴于韩国经济发展缺乏新动力、大企业近年频现质量及管理问题,朴槿惠2013年竞选总统之初,就提出“创造经济”概念,旨在让创业公司成为韩国经济的驱动力,而不再仅依靠三星等传统巨头。在政府主导下,韩国近年成立了18个创新中心。如今,朴槿惠政权风雨飘摇,“创造经济”概念受到舆论打击,甚至有传闻称一些创新中心可能被废除。韩国刚刚开始涌动的创业热潮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三星事件是探讨大企业在韩经济比重的契机

11月16日,由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TCS)与环球时报联合组织的“中日韩三国媒体采访团”到访韩国第一站——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这个部门正是2013年根据朴槿惠大选承诺设立的“创造经济”政策指挥中心。对于当前“创造经济”在韩国遭遇的窘境,韩国未来创造科学部创造经济规划科科长具赫彩在接受记者团采访时表示,“创造经济本身跟闺蜜门事件是没有关联的,不应该把它和政治捆绑在一起。现在这样的现实让我觉得非常扼腕。不过,作为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创造经济政策会一直跟进下去,不会因为这样的事件受到阻碍或中断。”具赫彩说,未来韩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应在擅长的领域谋求变化,比如把传统制造业与生物化学、半导体、物联网结合在一起。另外,今年3月,阿尔法狗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在韩国引起非常大的反响,第四次工业革命受到韩国社会爆发式的关注,韩国政府即将出台振兴智能信息产业的中长期规划。

“三星Note7电池事件的爆发,正是探讨并改善大企业在韩国经济比重问题的有效契机。”具赫彩认为,该事件反映了三星在技术层面遇到的瓶颈,也暴露出三星存在企业决策层面固化等内部管理问题。韩国经济由大企业引领,这固然有好的一面,但也存在很多弊端。大企业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持比较保守的态度。在产业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企业难以迅速反应,有可能错失商机。因此,韩国政府一方面鼓励创新创业,另一方面对大企业采取激励与限制并用的措施:如果大企业与大学、中小企业等合作或联合研发,政府会增加预算支持;如果大企业单独搞研发,政府就会减少预算。

模仿美国硅谷组建的“板桥科技谷”可谓韩国创新的名片。2015年竣工后,当年入驻企业已达1121家,代表性科技公司包括韩国聊天工具KakaoTalk、SK旗下科技公司等。板桥科技谷的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里的特点是没有生产线,主要是各公司的研发人员在此工作。入驻板桥科技谷的企业共分三大类:IT类占77%;内容与游戏产业占4%;生物类占12%左右。在总共7万多名员工中,20岁、30岁年龄段的年轻人占比70%以上。

为鼓励创业,韩国政府还在法律、制度层面减少障碍,比如阶段性废除“连带保证制度”。具赫彩说,根据该制度,如果一个人向某机构借钱创业,他必须要有一个连带保证人。一旦创业者创业失败无法还钱,债主可强制性要求连带保证人一次性还清借款。该制度导致很多人不敢创业,因为他可能会连累很多人。为此,韩国政府2015年规定,对创业不到5年的技术型初创企业免除连带保证制度。

政府主导创新中心,民间资本开始活跃

位于板桥科技谷的京畿道创造经济革新中心是韩国18个创新中心的标杆。该中心由中央政府、京畿道地方政府和韩国最大通信公司KT共同出资运营,侧重为物联网、互联网领域初创企业提供支持。在这里,《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两位入驻的创业者。一位是乌拉拉公司负责技术及营销的工作人员。该公司为企业提供智能工厂管理系统。目前系统已在起亚汽车、爱茉莉化妆品公司、耐克印度工厂中进行测试。该公司从2011年创办到2015年一直在搞研发,今年年初开始销售,上个月有了第一笔收入,目前刚开始A轮融资。在他看来,革新中心在市场营销、宣传方面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很大支持。

另一位创业者是DIYPRO公司的创始人兼CEO金明重,这是他创办的第三家公司,开发的技术主要用于全息演唱会、裸眼3D等。该公司拿到了革新中心提供的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76万元)研发经费。金明重说,创业是非常有意义、有趣的事,需要持之以恒,“我很享受创业的过程”。

在京畿道创造经济革新产品展示馆,馆长玄Yoort声情并茂地向记者展示了即将推向全球市场的创新产品:能通过耳膜震动实现通话的蓝牙耳机;将美容和数码相结合的皮肤测试仪;虹膜识别结账系统;为盲人设计的触摸手表;能测量任何形状并储存数据的智能卷尺……这些爆款均获得国内外资本的追逐。

除政府主导的创新中心,民间创投在韩国也开始形成气候。江南被誉为韩国风投企业辈出的圣地。峨山共享基金会旗下的Maru180创业空间就坐落在这里。该基金会是现代集团2011年为纪念创始人郑周永创办的。据工作人员介绍,Maru180的含义是,希望很多创业家聚在这里,一起努力登上山顶。该创业空间成立于2014年,是韩国第一家把创业公司、加速器、风投基金等创投合作公司都放在同一栋大楼的空间。创业空间有44家初创企业入驻,入驻竞争非常激烈,竞争比达22∶1。这里对创业者的吸引力来自很多方面,比如,入驻企业到海外出差,Maru180创业空间会提供食宿补贴;创业空间跟亚马逊洽谈,以较低的价格让初创企业租赁其云端服务;该空间2015年与谷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入驻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更易获信赖。

韩国创业生态还在起步阶段,需要时间

虽然初具规模,韩国“创造经济”仍面临不少阻碍。具赫彩表示,韩国政府最苦恼的是,如何在政府不介入过深的情况下,让民间层面的创新氛围更活跃。韩国还有很多政策规定对创新企业形成壁垒,比如,小型无人机试飞的高度不能超过150米;无人驾驶汽车里必须要有驾驶员等。

韩国的保守思想也让很多创新领域只能按传统方式运行。同行的韩国记者说,Uber在韩国没什么市场,一方面在韩国打车比较方便,另一方面,韩国对出租车司机的保护很强。去年5月,韩国国会通过了一项“禁止私家车主提供出租车服务”的法案。

作为创业主体,韩国年轻人的创业意愿并不强烈,大学毕业生多以进大企业为荣。2015年12月,韩国贸易协会贸易研究院对中日韩三国534名本科生和硕士生进行的网上调查显示,40.8%的中国青年对创业持积极态度,而韩国和日本青年中,有创业意向的分别只有6.1%和3.8%。

不过,一些韩国年轻人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乌拉拉公司的小伙子说,“我之前在一家大企业做内容开发,但后来我越来越不喜欢那种日复一日的工作,来到创业公司后,每一天都是新的。”

“很多外国人认为,跟美国硅谷相比,板桥科技谷太人工了,但硅谷最初也是政府人工造出来的基地。”玄Yoort说,要营造创业生态,大概要十年以上才能初具规模,板桥科技谷现在才两年。“韩国创业生态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需要时间”。▲

猜你喜欢

板桥硅谷韩国
陆海之纵
板桥善诵
板桥河
硅谷之谜
《硅谷之谜》
创新是硅谷的成功之源
揭秘韩国流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
揭秘韩国流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