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2016-12-03宋海丽

大观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就业问题促进作用创业教育

宋海丽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加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创业的道路,创业教学目前也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丰富就业渠道,促进大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做好创业教育对高校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旨在探究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作用,并与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问题;促进作用

一、创业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一)概念内涵

对于创业教育的定义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狭义上的创业教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一些创业方法及创业技能,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在毕业后进行创业活动。而广义的创业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不仅仅是指培养个人创业行为者。因此,创业教育不仅仅针对于大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所以说,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是在培养创业者的基础上,造就一批能够独立工作、能力超强、专业突出的企业创新能人。

(二)创业教育的主要特点

创业教育的特点首先在于实践性。创业教育不能仅仅限于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其次是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教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讲座、仿真、报告、实习等多种形式,在多样的形式中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特点及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通过教育使他们具备创业者所需的进取精神和敢于冲锋陷阵的勇气。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取向问题的严峻性

大学生就业形势是目前广受关注的问题,大部分本科毕业生都希望能够找到稳定高薪的职业,对于创业存在一定的偏见,大部分人都会在无奈之下选择创业,这种观念的形成有着较深的社会原因及历史原因,受到我国社会分配偏颇的影响,也和我们的创业教育滞后有关。因此,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正确认识创业与就业,才能消除偏见,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途径。

(一)过分追求工作的稳定性

长期以来,青年人都被灌输着要谋求一份稳定且高薪的职业,对于需要吃苦以及竞争较强的工作怀有抵触的情绪和想法。因此,大部分本科毕业生都会选择考取公务员,进入国企等方式千方百计谋得一份安稳的职业,然而私企往往给人竞争压力大的印象,创业更是不受到青睐。这一想法在我国目前是普遍存在的,究其根本与社会观念有着极大的联系,短期内难以得到大的改变,这也是导致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很多职位招不到人却仍有很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之一。

(二)实际工作与所学专业联系性弱

经过调查,我国目前本科生就业大部分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只有部分技术性强,专业化明显的理工科专业有60%以上的毕业生实现了专业与工作的对口。这是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方面高校专业设置往往不够合理,偏向于理论学习不注重社会需求,尽管学生通过了专业课考试却不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在入学时对自己的了解不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听从家长意见,对所学专业没有足够的兴趣,因此往往在毕业后选择跨专业就业。

(三)对创业存在偏见

创业往往给人风险高、工作辛苦的印象,很多人往往在大学毕业后就自认为是社会精英,在职业选择上容易好高骛远、异想天开,往往想要千方百计挤进北上广,进入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导致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状。而对于创业的偏见使得很多大学生在没有求得理想职业的情况下仍然抵触就业,缺乏创业的信心与勇气。一方面对于严峻的就业形势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于能够考上公务员、事业编感到渺茫;另一方面对于自己独立创业又信心不足,甚至有些创业资源比较丰富的学生,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仍然在纠结,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创业者寥寥无几。

(四)缺乏长远的就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由于刚刚踏入社会,经验和能力仍然不足,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比较欠缺。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总是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不敢尝试新的事物,走一步看一步,在一个或许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位工作,长此以往就会丧失信心与动力,影响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创业教育与传统的知识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和意义,它担负着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与就业,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大学生能在毕业后白手起家,通过创业开辟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的重要任务。同时,创业教育在减轻就业压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笔者认为,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培养大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

很多大学生尤其是名校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往往没有经受过大的挫折,加之独生子女较多,往往受到家庭的庇护,因此缺乏强大的心理素质,承受压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较弱,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正是创业必不可少的。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应重视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采取多样化的压力测试、压力承受、压力考验等形式,利用实习、实训、实战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到创业中会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帮助学生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为未来的创业打下基础。

(二)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社会是个大熔炉,大学生处于象牙塔中往往对社会接触不够,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弱。然而要想更好的创业,就要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学会用社会中与人相处的方式以及社会所需的能力进行更好的创业。创业教育在传授创业知识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了解社会对于创业者的需求,从而使得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创业本领,而且能够快速地适应社会所需,既减少了创业所需的成本,又有助于创业的的成功。就是进入某个企业,对于他们尽快地融入市场,进入角色大有帮助。

(三)创业教育要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业者不仅仅要具备足够的创业知识储备,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就使得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要顾及多个方面,综合素质包括了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有些能力是知识性的,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实训来解决,有些属于经验性的,比如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主要依靠大学生的实践来提高,需要创业教育进行思想指引,提供必要的实践平台,培养他们自学、自教、自做的独立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业俨然成为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完善职业生涯,减轻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方式多种多样,高校应不断探索,积极创新,重视对学生创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找到真正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改变对创业的偏见,大胆创新,树立对创业的信心和勇气,学会用创业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戚猛耀,戴靓靓,杜涵,陈镔槟.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教育关联性研究[J].才智,2014(25).

[2]康冬梅.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科学时代,2014(24).

[3]张毓,刘银,李正玉.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J].青春岁月,2015(12).

[4]姚文婷.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创业需求的案例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就业问题促进作用创业教育
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的促进作用探究
OBTL模式下形成性评估在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冬奥会对张家口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发展策略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企业文化对党建政工的促进作用解析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