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茱萸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2016-12-03刘珊珊尹元元闫利华梁彩霞张启伟王智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资源调查吴茱萸

刘珊珊 尹元元 闫利华 梁彩霞 张启伟 王智民

摘要:目的 了解吴茱萸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现状,为吴茱萸资源保护和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文献、访问和实地调查,对吴茱萸主产区的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并采集样本,测定药材千粒重。结果 当前,吴茱萸主要分布在江西、贵州、湖北、湖南等地及广西、安徽、浙江、陕西、重庆部分地区。商品吴茱萸主要来源于栽培,以散户种植为主,野生资源蕴藏量少。药材千粒重为5.34~45.62 g,差异较大。全国吴茱萸栽培品年产量约3500 t,产销基本平衡,药材价格基本稳定。结论 吴茱萸种植分散,规模较小,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低,药材品质差异较大,应建立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植基地,完善药材质量评价体系,以保证生产药材的资源优质和稳定;同时,应加大野生资源保护力度,以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吴茱萸资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吴茱萸;资源调查;道地药材;野生资源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9.002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9-0005-05

Investigation on Resources of Medicinal Plant of Euodiae Fructus LIU Shan-shan1,2,3, YIN Yuan-yuan1,2, YAN Li-hua1,2, LIANG Cai-xia1,2, ZHANG Qi-wei1,2, WANG Zhi-min1,2 (1.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Quality Control Technolog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Beijing 100700, China; 3.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condition of resources of medicinal plant of Euodiae Fructu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standardized plantation of Euodiae Fructus. Methods Literature search, interview survey and field survey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source conditions of the main producing areas of Euodiae Fructu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TKW of the medicinal plant was weighted. Results Currently, the main producing areas of Euodiae Fructus are provinces of Jiangxi, Guizhou, Hubei, Hunan and part of provinces and places of Guangxi, Anhui, Zhejiang, Shanxi, and Chongqing. Commercial Euodiae Fructus mainly comes from private investors. The wild resources of Euodiae Fructus are few. The TKW of the medicinal plant is within 5.34-45.62 g, with great differences. The national annual output of cultivated Euodiae Fructus is around 3500 t. Th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is in balance. The price for Euodiae Fructus is relatively stable. Conclusion The plantation of Euodiae Fructus is dispersing, with small scale, low degree of standardization and intensification, and great quality differences. Standardized, large-scale, and industrialized plantation base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the assessment system for medicine quality should be perfected, with a purpose to ensure the qualified and stable production of Euodiae Fructus. Meanwhile, wild resource production should be enhanced to maintain the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uodiae Fructus.

Key words: Euodiae Fructus; resource investigation; cultivation resources; wild resources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Euodia. rutaecarpa (Juss.)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0244);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507002)

通讯作者:闫利华,E-mail:yanlihua2829@163.com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或疏毛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1]。《神农本草经》谓其“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列为中品[2]。此外,吴茱萸叶味辛、苦,性热,无毒,治霍乱、下气,止心腹痛,冷气;其根也可药用,具行气温中、杀虫的功效[2]。吴茱萸在我国分布广,适应性强,变种多。历版药典规定吴茱萸的基原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商品吴茱萸按产地分,有杜吴萸、常德吴萸、川吴萸、广西吴萸等名称[3]。按果实大小分,有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3种规格。前期研究发现,由于基原多样、分布广泛、采收季节差异、异地引种等原因,各地吴茱萸药材的质量差异非常大[4]。这与实现中药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目标不符。为此,笔者于2013-2015年对全国主产区的吴茱萸药用植物资源、栽培品种、栽培面积、采收时间、药材千粒重等进行了调查,旨在摸清当前我国吴茱萸药用资源现状,为规范种植、保护野生资源、完善药材质量评价体系,及保证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检索

收集古代本草著作,近现代中药学专著、植物志、电子文献数据库等资料,考证吴茱萸的名称、来源、分布,明确吴茱萸植物学特征、分布区域、生态环境。

1.2 访问调查

在实地调查前,向当地林业局、科技局、扶贫办、研究所等单位,以及种植基地、药农、药材收购商,了解当地吴茱萸的分布、栽培品种、栽培面积、药材产量、市场价格等情况。

1.3 实地调查

在文献检索及访问调查基础上,确定调查地点。实地走访了9省21地,涵盖了吴茱萸药材的大部分产区,包括湖北阳新(枫林镇),浙江磐安(新渥镇)、缙云(东方镇),安徽歙县(深渡镇)、郎溪(建平镇),江西樟树(吴城乡)、瑞昌(横立山乡),广西柳城(龙头镇)、灵川(三街镇)、大化(板升乡),湖南新晃(黄雷乡)、吉首(雅溪科技园)、临湘(五里牌乡)、武冈(湾头桥镇),重庆秀山(清溪场镇)、荣昌(安富镇),贵州松桃(正大乡)、余庆(龙溪镇)、凤冈(天桥乡)、江口(双江镇),陕西略阳(硖口驿镇)。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当前各地吴茱萸栽培情况,包括栽培品种、栽培面积、栽培历史、种苗来源、采收时间、加工技术、管理经验、药材产量、销售情况、价格走势、野生资源保护与利用,以及栽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同时,对植株、果实、叶子形态拍照(见图1),采集带有花或果实的一段带叶嫩枝,制作凭证标本,以供品种鉴定。采集吴茱萸果实样品,记录采集时间、地点、采集者等信息,药材经晾晒、除杂后,统计千粒重(见图2)。通过查阅《中国植物志》对吴茱萸及其变种植物形态的描述,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品种鉴定。

2 结果

2.1 吴茱萸药材道地沿革

《名医别录》曰:“吴茱萸生上谷及冤句。九月九日采,阴干。陈久者良。”《新修本草》曰:“生上谷川谷及宛朐。九月九日采,阴干。”上谷为今河北与山西边境附近,宛朐为今山东菏泽地区。《本草纲目拾遗》曰:“茱萸南北总有,入药以吴地者为好,所以有吴之名也。”吴地,即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图经本草》曰:“吴茱萸,生上古川谷及冤句,今处处有之,江、浙、蜀、汉尤多。木高丈余,皮青绿色,叶似椿而阔厚,紫色,三月开花,红紫色。七月八月结实,似椒子,嫩时微黄,至成熟则深紫。九月九日采,阴干。”书中插图有临江军吴茱萸(今江西省清江县等地)、越州吴茱萸(今浙江省北部)。江、浙为今江苏、浙江两省;蜀、汉即现在的四川、云南、贵州北部和陕西汉中一带。《本草品汇精要》载:“道地临江军、越州、吴地。”《本草纲目》载:“茱萸枝柔而肥,叶长而皱,其实结于梢头,累累成簇而无核,与椒不同。一种粒大,一种粒小,小者入药为胜。”《增订伪药条辨》载:“湖南长沙、安化及广西出者,粒大梗亦多,气味触鼻皆佳;浙江严州出者粒细梗少,气味略薄,亦佳。”《药物出产辨》载:“产湖南常德府为最,广西左江亦佳。”由此可见,唐宋时期吴茱萸产地逐渐由北向南转移,宋代已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江苏、浙江、四川、云南、贵州、陕西南部等地。民国时期,湖南、广西、浙江已成为吴茱萸的主产区,且药材质量较好。另外,古代吴茱萸即有大粒与小粒之分,与当前商品吴茱萸有大花、中花、小花之分相符。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吴茱萸产秦岭以南各地(海南未见分布)。其中,吴茱萸常见于广东、广西及云南南部;石虎常见于长江以南、五岭以北的东部及中部各省,浙江、江苏、江西一带多为栽种;疏毛吴茱萸常见于广东北部、广西东北部、湖南西南部、贵州东南部[3]。有调查表明,当前吴茱萸主要分布于湖南、贵州、广西、江西、浙江、湖北、重庆等省市[5-7]。湖南产区主要分布于怀化中方县和新晃县、岳阳汩罗县、常德津市市,主栽品种为石虎和疏毛吴茱萸;贵州产区主要分布于铜仁印江、玉屏县、遵义及黔东南等地,以石虎和疏毛吴茱萸为主;广西产区主要分布于桂林灌阳县、灵川县及百色、贺州等地,主要栽种石虎和疏毛吴茱萸;江西产区主要分布于樟树市、新干县、进贤县,主栽品种为石虎,也有少量的吴茱萸;浙江产区主要分布于建德、平阳、磐安,主栽品种为吴茱萸[5]。重庆产区主要分布于酉阳、秀山、黔江、彭水、奉节、巫山,吴茱萸、石虎和疏毛吴茱萸都有栽种[7]。

2.2 实地调查

2.2.1 栽培资源

2.2.1.1 分布 实地调查区域为北纬24°~33°,东经105°~120°,涉及9省21地。各地吴茱萸栽培品种、采收时间、栽培面积、年产量、药材千粒重信息见表1。当前全国吴茱萸总产量约为3500 t,产销基本平衡,药材价格基本稳定。但不同产地药材品质差异较大,千粒重为5.34~45.62 g。从分布情况看,吴茱萸主要分布于安徽、湖北及江西、贵州、重庆部分地区,石虎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广西等地,疏毛吴茱萸主要分布在贵州、浙江、陕西及湖南、广西、重庆的部分地区。从种植规模看,浙江磐安、贵州铜仁(松桃、江口)、广西大化等道地产区目前仅有零星分布;浙江缙云,安徽歙县、郎溪,湖南新晃,江西瑞昌,陕西略阳,广西灵川等地也多为农户小面积种植;广西柳城、重庆秀山、湖南武冈、吉首、临湘等地有少数农户或企业承包山地发展小规模种植基地;江西樟树、湖北阳新、贵州余庆等地依托当地企业及政府部门扶持,发展中小规模种植基地。

江西樟树地处鄱阳湖平原与赣中丘陵的过渡地带,境内以平原低丘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润,年均气温17.5℃,日照充足,全年日照率为43%,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564.9 mm,适合吴茱萸生长。樟树地区的吴茱萸产量最大,主栽品种为石虎,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0%。当地医药企业采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了许多种植基地,在采收加工环节投入精力较多,所产吴茱萸成色较好、颗粒均匀、杂质少;加之当地有大型中药材市场,销售渠道较为顺畅,价格一般也高于其他产地药材。

湖北阳新地处湖北东南部,与江西西部接壤,气候条件也十分适宜吴茱萸的生长。阳新县地处山区,主栽品种为吴茱萸,气味浓烈辛辣。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支持下,当地政府鼓励农户大力发展吴茱萸种植约40.67 km2,年产量可达3000 t。2006-2009年,吴茱萸价格下跌较多,农户收益不大,大量吴茱萸植株被砍伐。目前吴茱萸保有量约为20.00 km2,其中包括尚未砍伐但已弃置的种植地,因此,年产量大幅下降,仅有300 t左右。阳新县主要为农户自主种植,管理资金投入有限,加之药材采收时恰逢当地梅雨季节,采收的药材晾晒困难、长时间堆积易霉变,药材成色较差,价格也相对较低。

贵州余庆地处黔中腹地,遵义东南角,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800 m,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6.4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056 mm。余庆县种植吴茱萸历史悠久,主栽品种为吴茱萸和疏毛吴茱萸。近10余年,余庆县吴茱萸种植发展同样得益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在当地企业引导下,带动农户2000余户,发展种植吴茱萸4.80 km2,建立了1.32 km2吴茱萸“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生产基地,并已通过省级验收。另外开展了吴茱萸和其他木本药材,以及经济果林(桃、梨)等混交栽培,既可减少吴茱萸病虫害,又可增加经济效益。

此次调查表明,当前吴茱萸分布的主产区与文献记载比较无明显变化,但种植规模及部分地区的栽培品种变化较大,甚至在一些有记录的道地产区已难觅其踪。其原因主要是受市场价格因素影响。20世纪90年代,吴茱萸行情较好,价格可达80~160元/kg,各地农户大量增种,但因发展过快,导致供过于求,自2000年开始,价格随之逐年下滑,2009年价格跌至低谷,约10元/kg[8]。最终致使吴茱萸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2010年以后,吴茱萸价格逐步反弹,大致稳定在20~40元/kg;尤其2014-2015年,吴茱萸价格上升较快,从2014年30~60元/kg上涨到2015年40~80元/kg。与此同时,浙江、湖南、广西等地又出现栽种吴茱萸的情况。另外,受市场价格驱使,吴茱萸种植地不断变迁,产地之间异地引种现象较为普遍,种质资源交流频繁。如湖南吉首种植企业从广西柳城引种、重庆荣昌种植户从云南引种等,进一步促进了各产地栽培品种的变化。

2.2.1.2 栽培技术与采收加工 吴茱萸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冷、干燥,宜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栽培。吴茱萸为异花授粉植物,常因授粉不全而影响种子发育,故多用无性扦插繁殖,主要为根插和枝插。栽培过程中易出现病虫害,主要有煤污病、锈病、根腐病、褐天牛、凤蝶、小地老虎、红蜡蚧、铜绿丽金龟等。

吴茱萸幼苗移栽后2~3年便可结果,一般于每年7-10月,当果实由青绿色变为黄绿色,尚未充分成熟时即可采收。用剪刀将果穗成串剪下,轻采轻摘,避免落果损失。采回的果实应及时摊开晾晒,切勿堆放。如遇阴雨天气,可将果实在60 ℃条件下烘干,以防霉烂变质。晒至足干,揉去果柄,簸去杂质,置于阴凉干燥处密闭贮存。其商品质量以籽粒饱满、干燥未开裂、气香浓烈、味辛辣而苦、黄绿色者为优。从表1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各产地采收时间在7-10月,相差很大。湖北阳新、江西瑞昌,以及浙江缙云、磐安采收时间最早,约7月初至7月中旬;安徽宣城、歙县,重庆荣昌,贵州余庆等地采收时间较晚,约9月末至10月初。

2.2.2 野生资源及其习用品 当前在湖南[9]、江西[10-11]、贵州[12-13]等地有野生吴茱萸资源分布。其中,周氏等[13]调研发现,贵州野生吴茱萸适应性强,长势良好,其资源分布范围和分布量均较好。同时指出,野生吴茱萸果实不论老幼,在晒干过程中均会开裂,种子外露,且药性过燥,不宜药用。这可能是当前吴茱萸野生资源未受药用采收和经济采伐的原因。

本次调查发现,吴茱萸的主要栽培区均有野生资源分布,但大都零星分布在山坡草丛或林缘,蕴藏量少,且野生吴茱萸一般植株矮小,受土壤养分不足和病虫害影响,长势较差,挂果少。另外,在一些主产区,如湖北阳新、贵州余庆、湖南新晃等地的栽培品种为移栽当地野生种苗加以驯化而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当地野生资源蕴藏量。再者,随着科技发展及人类活动范围不断延伸,野生吴茱萸的生境也不可避免遭受破坏。因此,还应加大野生资源保护力度,以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吴茱萸资源可持续发展。

此次调查在贵州凤冈、湖南衡山等地发现同属植物臭辣吴茱萸Evodia fargesii Dode和密果吴茱萸Evodia compacta Hand.-Mazz.的野生品,二者在少数地区作为吴茱萸的习用品使用[4]。

3 讨论

3.1 应重视种源鉴定、品种选育

目前,吴茱萸药材正品植物来源有吴茱萸、石虎和疏毛吴茱萸,其植物形态特征较为相似,且吴茱萸长期以扦插繁殖为主,在不同生境下容易发生遗传变异,导致其种质资源复杂、遗传背景不明确[14]。本次调查发现,有些种植户栽培的吴茱萸存在多品种混种、种源不清的情况,如在湖南新晃、广西大化、贵州余庆等地,在同一生境下同时栽种石虎和疏毛吴茱萸或吴茱萸和疏毛吴茱萸。长期在相同生境下生长,减小了品种间差异,不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再者,当前大部分产区吴茱萸植株均以采挖当地野生种苗经人工驯化而成,种苗质量参差不齐,最终造成药材质量难以把控。因此,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栽培品种间亲缘关系、品种选育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3.2 应重视采收加工环节

吴茱萸以近成熟果实入药。采收过早则质嫩、产量低,过迟则果实开裂、颜色较深,两者都影响商品药材质量和市场销售。当前各地种植户大多凭借经验确定采收时间,缺乏合理指导。另外,部分种植区如湖北阳新、浙江丽水,采收时间恰逢梅雨季节或台风活动较为频繁的时间段,给吴茱萸采收和晾晒带来极大困扰,严重影响药材产量和品质。当地企业及政府应发挥产区资源优势,向产地延伸产业链,发展价廉、有效的烘干方法和精深加工,推进产地初加工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3.3 完善药材质量评价体系

当前,吴茱萸种植多以农户小规模种植为主,分布分散,管理粗放,加之品种繁杂、采收期难以把握等原因,导致商品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建立一套准确、可靠、能反映中药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以控制吴茱萸药材质量是十分必要的。这需将传统经验鉴别与和现代质量评价方法相结合,包括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化学指纹图谱、药效学和安全性评价等。在满足药材质量安全前提下,种植基地也应发展适用性强的栽培管理技术,从源头提高药材质量。

4 结语

本次调查基本查清了现阶段我国吴茱萸药用资源分布状况,发现了吴茱萸种植和产地初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为建立和完善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基地,保障优质安全稳定的药材供应提供 参考。

致谢:感谢湖南中医药大学林丽美、王智老师,湖北阳新县林业局明廷柏、杨金明同志,贵州松桃县农牧科技局雷长富同志,湖南湘泉制药有限公司谢新平同志,湖南省高圣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江虹池同志,江西樟树市金达实业有限公司袁芳同志,贵州余庆县黔龙民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杨家林同志等在资源调查及样品采集过程中提供的指导和帮助。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郭中原、贾景景同学,云南中医学院周兴清同学参加了部分调研工作。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71.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118.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65-68.

[4] 尹元元,闫利华,张启伟,等.吴茱萸及其习用品药材中7个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4):2693-2698.

[5] 王承南,王红娟,李平,等.不同产区三种吴茱萸有效成分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8):86-89.

[6] 魏宝阳,曹亮,李顺祥,等.吴茱萸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3):278-282.

[7] 李紫微,胡莹,秦松云.重庆地区吴茱萸属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5):471-473.

[8] 尹平孙.江西吴茱萸新品缘何价攀升[J].中国现代中药,2010,12(9):48-50.

[9] 向志斌,李平,黄瑞春,等.湘西自治州吴茱萸有效成分分析[J].经济林研究,2013,30(1):121-123.

[10] 刘勇,熊红红,胡生福.江西野生吴茱萸与石虎的花粉形态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6380-6381.

[11] 熊红红.江西吴茱萸类药材资源分布研究[J].江西化工,2013(4):277-280.

[12] 敖茂宏,宋智琴,罗小青,等.贵州野生与栽培小花吴茱萸的质量对比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1):255-256.

[13] 周涛,江维克,李玲,等.贵州吴茱萸的生境与群落特征调查[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0):35-37,41.

[14] 吴波.吴茱萸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抗旱生理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资源调查吴茱萸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吴茱萸治慢性前列腺炎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临沂市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管理对策
都匀市乡土彩叶树种种类及其园林应用分析
吴茱萸敷腹治疗婴幼儿腹泻及护理69例
吴茱萸脐敷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60例
吴茱萸挥发油抑菌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