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钣金工到世赛专家,四十余载的奋斗与追求(下)
2016-12-03上海叶建华
◆文/上海 叶建华
从钣金工到世赛专家,四十余载的奋斗与追求(下)
◆文/上海叶建华
近日接本刊编辑电话,约我写一篇关于“汽修人生”稿件,起初我觉得一名普通技术工人没有什么值得可写的,但细细回忆自己的汽修之路,还是有些故事的。一方面自己做点回忆记录,另一方面我也希望让汽修行业的青年读者对汽修行业的发展和演变有所了解,于是欣然接受约稿,将自己的阅历分享给广大读者。
叶建华
高级技师,第42届、43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上海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技术咨询专家组成员、上海交通技术学院汽车整形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等。
(接上期)
接受委托,修复“红旗”轿车
2005年初夏,我厂接到陈云纪念馆的委托,要求修复陈云同志上世纪70年代从事国务活动所乘坐的“红旗”牌轿车。该车于1978年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陈云同志去世后长期存放在国务院库房,后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供陈云纪念馆展出使用。由于长期存放的原因,该车运抵我厂修复前车辆已很陈旧,车身上缺少许多部件,如保险杠上的旗杆、车内后视镜等。为恢复该轿车原貌,我根据车型上网查阅,通过查阅到的点滴图片资料自制旗杆,改制内视镜等,圆满完成陈云纪念馆的委托。该车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夕顺利展出。
修复“红旗”牌轿车
在陈云纪念馆展出的“红旗”牌轿车
撰写文稿,总结实践经验
为推进质量管理工作,2000年我厂推行ISO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为了贯标工作的顺利进展,我承担了《车身维修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工作。编写工作虽然不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但也不能仅凭经验写就,为了既符合质量体系的要求,又具有可操作性,我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有关汽车车身维修的国家标准和汽车维修钣金方面的技术资料,结合我厂实际和自己长期工作经验,及时完成了《车身维修作业指导书》《钣金工艺流程图》等的编写工作,使企业顺利通过了ISO质量体系的审核。
围绕质量管理,我和车间其他钣金师傅一起就“如何准确矫正车身前纵梁”为课题开展QC(质量控制)活动,我执笔完成《提高矫正车身前纵梁的准确率》的QC活动成果报告,使我厂车身前纵梁矫正准确率明显提高,并在公司QC成果会议上发布。
另外,通过工作实践,我针对车厢渗漏水的问题进行探索,取得了成功经验,顺利地解决了经多家修理厂修理而没能解决的车辆问题,并以自己积累的排漏经验写了三篇《车厢渗漏水原因分析》系列短文。
此外,因为各种汽车故障有其自己的现象与特征,我还总结出判断各种故障的经验,例如快速判断奥迪轿车中央门锁故障等,并于2001年起先后在本刊发表了《根治奥迪门锁连杆脱落》《巧拆进口轿车车门内饰板》《汽车钣金精平技法》《汽车凹陷免喷漆修复技术揭秘》《基础涂装工艺在车身修复中的应用》《损伤钣金件的手工仿制加工》等文章。
角色转变,走上培训之路
一个人的技术发挥得再好也是有限的,只有整体的技术得到提高,企业才有发展的希望。企业领导重视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给了我施展才能的机会,在公司召开的维修钣金技术交流会上我以“运用力学原理矫正车架变形”和“小改小革,为用户排忧”等个人工作体会作了发言。为研讨工作我还撰写了《车身变形的诊断》等专业文章,希望促进公司专业技术的提高。
现场技能培训
1998年底,公司购买了车身大梁校正设备。为了尽快发挥其作用,我到烟台接受培训并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深化,在次年初厂部举办的第三期技术培训班上,正确、系统地向学员讲授自己掌握的有关车身大梁校正设备的使用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辅导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公司里有些师傅没能参加这次培训,接到事故车修理任务,还习惯用传统办法修理,体现不了一类维修企业的优势,于是我针对具体情况对部分未受培训的师傅进行单独辅导,通过一次次的校正实例,使厂里每一位钣金师傅都基本掌握了车身大梁校正设备的操作方法。事实证明一旦熟练掌握车身大梁校正设备的操作技能,轻而易举就可解决许多平时难以修复的碰撞难题。通过培训和考核,我还有幸成为汽车修理公司培训中心的兼职教师,将所掌握的汽车维修钣金技术,通过培训中心的课堂得到更大的发挥,培养更多适应现代轿车修理需要的钣金技术工人。
当年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工人中占的比例还很低,虽然我成为了高级技师,但是需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有的师傅碰到技术难题来请教,我就和他们一起探讨研究,但不乏有故意出难题的师傅,由此我深感自己知识不够用,买了许多书籍来读。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等级设置中原则上要求高级技师不但要解决本职业高难度技术操作和工艺难题等,还要求对技术工人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当时在我们有六千多员工的上海市汽车修理公司中,我是唯一的汽车维修钣金高级技师,我担起了对技术工人的专业技术培训任务,于是兼职走上了技能培训的教师之路。
1996年我开始接触电脑,在学习使用办公软件一段时间后,已不满足于单纯的Word文本操作,对PPT也产生了兴趣,于是利用业余时间把讲课材料学着做成PPT课件。当时的培训方式是黑板加粉笔,做了PPT也无处可用,但一次我到企业上门培训时偶然了解到他们的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我用自己编制的PPT课件上课,收到了良好的反响。多年培训师的经历,让我从一名不善言辞、整日与汽车打交道的钣金工到学会与社会上更多的人沟通,也让我的工作生涯有了新的转变。
走出国门,担任世赛裁判
2010年我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2011年由国家人社部首次组团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我国参加了六个项目的比赛,2013年我国第二次组团参赛,扩大到22个比赛项目,其中有车身修理项目。经本单位和行业等多方推荐,地方主管部门认可,报国家人社部批准,2012年我被任命为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中国技术指导专家组组长兼教练组组长。
冲刺阶段指导选手
从那时起我就投入到世界技能大赛国内选拔的竞赛命题、竞赛实施和选拔推荐等工作中,作为技术指导专家我出席了第42、43届(2013年和2015年)的世界技能大赛。尽管作为技术专家出席世赛时,非英语国家可配备一名技术翻译,但在专家资格认证之初和做一些前期工作时,我已年近六十,又完全不懂英语,大部分时间是依靠翻译软件,当一种翻译软件无法准确翻译出意思时,又在朋友的建议下将多种翻译软件综合使用,多次翻译,反复斟酌,一篇短文常常要费上很多时间,那种感觉简直比修一辆车还要辛苦。在世界技能大赛期间,竞赛时段内技术专家肩负评分职责担任裁判,竞赛时段外就是本国选手的指导教练,只有充分利用早晨、午休和晚上的时间来指导选手。但是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不久,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是零起步,各方面都缺乏经验,我希望自己的一技之长能在培养我国的参赛选手上得以施展,那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在为祖国争光,是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一项工作,因此虽然辛苦但很快乐。
根据世赛规则,参赛选手需要自带工具。车身修理项目首次参赛,在既无参赛经验又无观摩考察经历的情况下,为了配备好精锐、齐全的工具供选手在赛场上竞技,我和团队成员一起想方设法做准备。在集训基地的支持下,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上两届世赛车身修理项目的影像资料。通过反复查看资料,结合我们选手在日常训练中所用到的工具,开列出一套齐全的工具清单。在设备供应商的大力支持下,及时备齐所有能采购到的参赛必需工具,对一些市场上无法采购到的特殊工具,我们自己动手加工制作,还专门设计制作了移动工具挂板推车等。由于我们在国内花大力气在携带工具上做了充分准备,所以我们顺利通过了严格的赛前工具箱检查和电、气动工具检查,取得赛前第一回合的胜利。作为本国技术专家、教练要仔细通过影像、数据资料寻找蛛丝马迹,来帮助选手准备合适的参赛工具,而作为国际裁判更要在现场评分中仔细检查成品质量,尤其是对隐蔽部位进行察看,对不达标项严格按照评分标准予以扣分。
关于世赛的内容还有很多,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查阅我在2014年刊登在本刊第9、10、11期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详介》一文和2015年刊登在本刊第9、10期的《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随笔》,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回顾经历过的汽修生涯,有太多的人想要感谢,感谢传授我技艺的师傅,感谢单位领导,感谢一直陪伴在我身边支持我、鼓励我的亲友们,也要感谢自己一直不懈的坚持和努力。
与43届世赛选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