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价值链变化及中国应对策略

2016-12-03袁平红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创新驱动

袁平红

摘要:面对全球价值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从而继续深化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提升中国获取全球价值链分工带来的附加值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从近二十年来全球价值链发生的变化入手,分析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情况,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是高度重视国内市场,为中国全球价值链布局提供原动力;二是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争取全球价值链重构主动权;三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中国企业掌控全球价值链创造空间。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区域贸易协定;创新驱动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81(2016)05-0035-07

随着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度的提升,全球价值链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在过去的24年中,在中国出口量迅猛增长的背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如何,中国有没有获得相应的预期收益,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面对全球价值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从而继续深化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提升中国获取全球价值链分工带来的附加值是本文关注的中心话题。本文将从近二十年来全球价值链发生的变化入手,分析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情况,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近二十年来全球价值链呈现的变化

(一)全球价值获取能力不断向微笑曲线两端倾斜

将全球价值链进行环节细分后发现,和20世纪70年代相比, 20世纪90年代末期,占据微笑曲线两端的研究设计、营销、流通以及售后服务环节的全球价值获取能力保持强劲态势,而且这种态势在不断增强。[1]原本保留在制造环节的价值获取能力正不断向微笑曲线两端迁移。换句话说,制造组装环节获取价值能力和20世纪70年代相比正在大幅下降。进入21世纪,知识产权、销售渠道等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全球价值获取能力。2014-2016年沃尔玛连续三年位居全球财富500强的榜首,就是全球销售渠道控制能力在资本市场的最好注释。

(二)全球价值链的受益分配不均,主要向发达国家倾斜

尽管全球价值链让参与者都获得大小不一的好处,但是由于占据的价值创造环节不一,导致价值全球附加值获取能力呈现明显差异。具体来说,微笑曲线附加值获取能力最强的两端环节主要掌握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手中,低附加值环节则主要由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承担。全球价值链的主导者主要来自发达国家,他们自然成为全球价值链的受益者,这些国家集中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具体说来,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全球附加值中67%归属于OECD成员国,新型工业化国家和金砖国家仅获得全球附加值的28%。[2]具体到不同商品的全球价值链,其附加值的分配更能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获益情况。比如,在服装全球价值链中,发展中国家获得的附加值低于10%。[3]总体来说,数量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的竞争优势来源相似,为了保留住小额的附加值,发展中国家不惜在加工组装环节展开恶性竞争,而这种恶性竞争又进一步巩固了发达国家获取全球附加值的优势地位。

(三)区域贸易协定为全球价值链重构提供组织架构

从20世资料来源:Dedrick and Kraemer(1998),转引自《World Trade Report 2014》第101页。纪90年代以来,以自由贸协定为代表的区域贸易协定正变得日益流行。截止2016年2月,包括货物、服务等在内,由GATT/WTO备案的区域贸易协定共625个,其中419个已经生效。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区域贸易协定正在谈判之中。在已签订的区域贸易协定中,90%为自由贸易协定和部分范围协定,关税同盟只占10%。处于稳定增长态势的区域贸易协定正对基于世界贸易组织构建起来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带来挑战。尤其是以发达国家为首、沿海发展中国家为辅的区域贸易协定通过选择性地屏蔽某些国家的方式,正对全球价值链体系的空间分布带来影响,比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就是其中一例。

从(图1)可以看出,TPP中包含了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的部分成员国。这些成员国恰恰是与中国在纺织、服装等制造业开展同质竞争的国家。随着TPP达成,世界高端制造业网络从原有的欧非社团、亚太社团裂变为欧非社团、亚太社团和TPP社团。美国加入TPP后带来的贸易转移效应挤占了中国对亚太地区的一部分高端制造业出口份额。[4]这意味着某些全球价值链网络中原本由中国担当的角色正在悄然被其他国家所替代。

放眼全球,欧盟也是全球价值链争夺的重要市场资源。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但这是否会成为美欧正在谈判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TTIP)如期达成的阻碍因素值得关注。如果TTIP如期达成,全球价值链网络重构的主导权将掌握在美国手中。对于尚未纳入TPP、TTIP谈判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将面临着被隔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场之外的风险,更谈不上参与国际分工了。这对中国来说也不例外。为对冲此类风险,在与亚太自贸协定(APTA)其他成员国展开合作的同时,中国同时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ECP)、中日韩自贸区(CJK)的谈判,同时也与海合会等展开谈判。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要密切关注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国家通过区域贸易协定,对全球价值链进行切割与重组的发展态势,采取有效措施,寻求自身在新一轮经济合作中的发展空间。

(四)全球价值链对参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强

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时间越长,参与度越深,全球价值链对这个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也就越明显。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价值链对参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全球价值链正在主导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对参与国产业发展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伴随产业转移浪潮出现的就是大量资本的跨国、跨地区流动。与纯粹追求低成本原材料、低成本劳动力等产业转移不同的是,全球价值链下的产业转移往往是对某些价值环节的局部替代,目的在于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全球利益最大化。尽管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国家企业的产品品质也在不断提升,并且性价比也在提高,但是仍旧摆脱不了被发达国家主导的价值链俘获的困境。发达国家产业的哪些环节会向其他国家转移、怎么转移、转移到哪些具体区域,对于想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来说,已经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问题,不能单靠这些国家的政策优惠来吸引外商投资。

2.全球价值链对参与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容易被忽视,但是影响很深远。参与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高,全球价值链对参与国的国际收支尤其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影响就越明显。参与国如果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出口商品规模越大,越容易导致这些国家出现经常项目顺差。如果这些国家同时承接了大量的国际产业转移,也就容易出现大量的国际资本涌入,资本项目顺差的可能性也由此增强。这些都容易导致表面繁荣的假象,掩盖实质上的竞争力低下现状。

3.全球价值链对参与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国家来说,要想转变自身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考虑到该国主要产业在所嵌入的全球价值链中的全球竞争力,尤其是这些企业在具体的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附加值获取能力。这些构成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在全球价值链日益普及的21世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从上而下的政府行为,而是微观层面的企业占据附加值高的环节、中观层面的产业全球竞争优势地位奠定、宏观层面政府的顶层设计能力这三者于一体的基础上。换言之,在全球价值链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要从上而下的政策执行力,更需要从下而上的来自企业、行业和政府的多维度、全方位合作。

二、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情况分析

(一)制造业是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主要行业

从整个中国所有行业吸收外资情况来看,中国制造业合同利用外资项目数、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占比分别在2001年和2004年达到峰值,其后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从制造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看,1998-2011年间逐年增长,并于2011年达到期间最高值5210054万美元,从2012年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虽然2014年中国制造业合同利用外资项目数5178个比1998年大幅下降,但是制造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3993872万美元,占当年全国的334%,依然是吸引外资最多的行业。

伴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中国制造业的工业制成品出口额逐年攀升,在中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2015年达到9543%。制造业成为中国产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二)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有所提高,但仍处于低水平

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后向参与度高但是前向参与度低。1995-2009年间,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从257%上升到461%,其中后向参与度提高非常明显,但是前向参与度在此期间几乎保持不变,不足15%。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远低于同期的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5]从国际分工地位来看,1995-2011年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逐年增强,但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均为负,说明中国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位置,国际分工地位较低。[6]

关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轨迹,目前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1995-2009年间,中国制造业及内部各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呈现出“L”型演变特征。[7]第二种观点则指出,2000年至2009年中国制造业各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发展轨迹。[8]

然而,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呈现出行业差异。比如,1995-2009年间,“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分工地位明显高于“资本、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部门。1995-2011年间中技术及高技术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在波动中下降,而低技术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却稳步提升并向上游位置靠近。如果从中国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演变来看,1995-2011年间中国传统制造业的位置在提升,知识密集型行业在改善。[9]尽管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已有很大提高,同时在中国制造业领域涌现了以华为为代表的优秀企业,但是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上还是价值获取能力上,中国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优势来源发生变更

1.中国的劳动力结构与素质发生变更

中国制造业曾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冲击国际市场,为中国出口额扩张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对这一竞争优势带来实质性冲击。从表1可以看出,在2005-2015年间,无论和全世界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是和中国自身进行纵向比较,可以发现在此期间中国1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逐步下降。2015年10月26日中国政府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是中国应对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降低人口结构性变革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重要举措。从目前来看,二孩政策对人口结构所带来的调节作用在目前尚未体现出来。因此,在短时期内,中国制造业如何用其他方面的竞争优势弥补劳动力结构变化,尤其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竞争劣势,是非常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离不开人力资本的积累。中国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每年向社会输出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在增长。中国每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的114万,增加到2015年的749万,但是这些毕业生中的大部分难以达到中国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因此,一方面中国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难,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企业出现“用工荒”,这种结构性失衡现象在中国沿海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如何加强人力资本的培养,尤其是将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用工需求相结合,为中国制造业挖掘新的全球竞争优势,是考验中国政府和中国教育界的重大问题。

2.中国的土地、水、空气等重要资源成本上升

中国制造业在大量引进外资的同时,由于中国环保管理等方面的缺失,导致局部地区降低环保标准,以当地廉价的土地、水、空气等自然资源换取外商在当地办厂。从短期来说,外商直接投资的确能为当地带来就业,尤其是对当地的税收包括经济增长等带来一定的贡献,但是因此带来的环境问题却不容忽视。随着近年来中国多地雾霾的出现,加上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受到普片关注,中国居民对环境关注度的日益提高,中国不同行业的环境规制在相应加强。环境规制最终也推动了中国的土地、水等重要资源成本的上升。加上近年来中国房价居高不下,所有这些最终都推动了中国工业制成品综合成本上涨,对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全球竞争优势带来不利影响。

三、中国应对全球价值链变化的对策

通过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分工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中国依托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分工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放眼未来,继续通过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符合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长远利益。中国要想改变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分工水平,获取与自身分工地位相匹配的附加值,走出全球价值链上中国制造业“升级是找死,不升级是等死”的困境,实现从全球价值链的参与方到主导方的角色变化,有必要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国内市场,为中国全球价值链布局提供原动力

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从全球价值链中获得最大利益,关键在于这些国家不仅是核心技术、品牌资源等的拥有者,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消费市场。然而,随着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根据测算,2020年中国中产阶级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44%,消费支出达45万亿美元,占全球中产阶级消费支出的13%,排名世界第一;到2030年中国中产阶级占总人口的比重甚至可以达到74%,其消费支出高达128万亿美元。[10]这就意味着全球价值链的市场资源正在悄然发生改变。曾经一度以满足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满足发达国家消费者需求的中国制造业,正在迎来满足国内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要、以中国企业自主研发技术和自主品牌为支撑的全球价值链构建时代。对于中国广大企业来说,要改变过去二十多年来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的路径依赖,盯准中国市场机会,从原有的全球价值链参与者向全球价值链的主导者的角色转变,是当务之急。当然,这并不是说国外市场就不重要了。相反,即使开拓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也要赋予国内市场相应的权重。高度重视国内市场,全心全意满足中国消费者现实和潜在的消费需求,应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对于一贯重视国内市场、努力耕耘中国市场的企业及其生产活动,中国政府应从税收等方面加以扶持。同时,通过对华为等优秀企业的宣传,倡导中国民众扩大对国有品牌产品的消费,为中国企业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奠定坚实的国内市场基础。

真正能从老百姓口袋里把钱掏出来的是企业,尤其是优质的中国企业,比如华为,但前提条件是老百姓口袋里面得有钱。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同时要通过加强对国有品牌产品的质量监控等,让老百姓愿意买而且可以放心买国有品牌商品。也就是说,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同时发力,将未来中国市场主导权把握在中国企业自己手中,把握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环节,这不仅关系到中国生产者权益,同时关系到消费者主权保障,更关系到中国长期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发展战略。

(二)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争取全球价值链重构主动权

如果说深度挖掘国内市场是中国从全球价值链参与者到构建者转变的最核心步骤,那么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则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重构全球价值链的重要棋局。

中国的未来发展要在扎根中国市场的基础上,放眼全球,通过调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技术、原材料等,实现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利益。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要加快落实《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在现有构建的14个自贸协定基础上,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合点,通过与周边国家、重要的经济战略合作伙伴等进行磋商,在利益共同区间内寻求合作机会。同时,中国要加速推进RECP谈判的达成,为中国全球价值链构建提供市场进入,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合作提供制度空间。

在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过程中,中国要充分发挥中国国内包括上海、天津、广东和福建在内的四个自贸试验区的作用。通过他们所接触的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投资者对中国进行投资的顾虑,在保障中国整体经济安全、局部产业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中国行政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中国要跟踪国际上重大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进程,依托二十国峰会在中国召开等重大国际事件,凝练中国议题,为中国在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中发挥主动权奠定基础。

(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中国企业掌控全球价值链创造空间

在全球价值链中,创新是一个永久的话题。中国要想掌控全球价值链,必须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扩大对研发的投入,重视知识产权。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静下心在技术、品牌、商业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投资,以创新作为企业经营的永久动力。

需要注意的是,创新必须关注人的变化,必须关注技术的动态变化进而引发的消费者行为、消费模式的变化,比如电子商务迅猛发展随之带来的移动消费的日益增加。如何利用电子商务,谋求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发展空间是中国企业面对的突出问题。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品牌生态运营集团之——韩都衣舍的发展为广大中小服装加工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尽管韩都衣舍目前构建的是基于中国局部地区(主要以山东为主)纺织企业的国内价值链,但是韩都衣舍旗下的服装品牌对生产技术、销售渠道的掌控,进而为国内部分服装生产企业更贴近国内消费市场尤其是网络快时尚服装消费提供了机会。对于韩都衣舍这些主动拥抱互联网、持续创新的企业,应该鼓励这些企业大力发展,鼓励它们在拓展国内价值链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全球价值链。对于原本依靠外贸订单发展、但是目前面临外贸订单流失甚至根本拿不到外贸订单的中小制造企业来说,则要摒弃传统的大订单思维,转变企业经营思维方式,通过承接电商订单,对企业生产流程进行重组,为企业在新的时代下生存与发展做好必要的转型升级。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也要创新工作思路,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让企业能够安心经营,敢于投资,敢于创新。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则要在教育创新上面做文章,全球价值链无论是研发还是销售,最终都是人力资本的较量。要转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迫切需要对现有的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方式等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推动中国教育质的革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的人才,为全球价值链主导权的建立储备人力资本。

参考文献:

[1]Dedrick,J.and Kraemer,K. Asias Computer Challenge: Threat or Opportunity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orld?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2]Rashmi Banga. Linking into Global Value Chains Is Not Sufficient: Do You Export Domestic Value Added Contents? [J].Journa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2014,29(2): 267-297.

[3]Park,A.,Nayyar,G. and Low,P. Supply Chain Perspectives and Issues. A Literature Review[R].Geneva,Hong Kong(China):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Fung Global Institute,2013.

[4]许和连,孙天阳.TPP背景下世界高端制造业贸易格局演化研究——基于复杂网络的社团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5(8):3-13.

[5]白光裕,庄芮.全球价值链与国际投资关系研究——中国的视角[J].国际贸易,2015(6):16-20.

[6]刘琳.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测度与分析——基于附加值贸易的考察[J].世界经济研究,2015(6):71-83.

[7]周升起,兰珍先,付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地位再考察——基于Koopman等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J].国际贸易问题,2014(2):3-12.

[8]王岚.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J].统计研究,2014(5):17-23.

[9]张定胜,刘洪愧,杨志远.中国出口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演变——基于增加值核算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5(11):114-130.

[10]沈铭辉.构建包容性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从TPP到“一带一路”[J].东北亚论坛,2016(2):75-77.

责任编辑:李祖杰

猜你喜欢

全球价值链创新驱动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策略分析
区域性产业集群、价值链与体育用品之间关系的研究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小微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研究述评与展望
河南农村外贸代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知识产权服务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