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部电影被豆瓣大骂,或许它表达的要更深一点!

2016-12-03李楠

电影 2016年11期
关键词:那不勒斯意大利人比萨

文/李楠

电影美食

这部电影被豆瓣大骂,或许它表达的要更深一点!

文/李楠

庭院式的花园餐厅里,莉兹刚用正宗的意大利语点餐

电影《美食、祈祷和恋爱》有个更加如雷贯耳的简称——《饭·祷·爱》,它讲了一个特别能“作”的女人,近乎执拗地要离开她的丈夫、房子、工作等一切她可以攥在手里的东西,哭着喊着要旅行,要找回自己。

这部电影被豆瓣的大神们骂得狗血淋头,这种小资情怀式的出走,被看作是矫情软弱地临阵脱逃,或者叫没事找事。反鸡汤式言论认为:心灵上的问题,还请去心里找,求诸于外,只能落得形式上的华丽,钱包上的落寞而已。说得没错,然而,电影所想表达的意思,或许要更深一点。

电影开头力图使观众理解莉兹所处的情形,那是一种对所有事物的厌倦感,一种会在半夜不明所以地哭出来的情绪。她被惊惶缠住了,当她眼看着自己无可救药地步入她毫无兴趣的未来,而又说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只能思考着现实和死亡哪个对她容易度过。极度的空虚感使她像个定时炸弹,有时候会被突然的愤怒引爆,但更多的时候是被平静包裹着的深度抑郁。这个情绪如影随形,和丈夫分开,和新的情人热恋,都无法使她逃脱。最终,她只有选择离开。

莉兹来到意大利,代表美食的国度,代表纵欲的异都。从实际效果来讲,胡吃海喝是对付心理失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对食欲的放纵,使习以为常麻木了的身体重新找回感觉,原始的味觉洗礼,有助于重新打开感官,包括意大利人用手势讲话的习惯,都是让人重新找回肉体感觉的方式。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影片的意大利部分也是一个纯粹的治愈系演绎。镜头爱极了这个地方,阳光在罗马的街头巷尾追逐,照耀那些无所事事的人群,自十三世纪便存在的砖墙斑驳厚重,摄像机从大门摇向二楼阳台,绿树成荫。更别说那些美食的镜头,像随时可以登上杂志封面一样鲜嫩欲滴。

莉兹在罗马的第一餐很平常,只有意大利面。她学着那些罗马女人,一个人坐在街边的方形餐桌旁边,落叶和微风使她放松下来,她久久凝视着对面一对正在拥吻的男女,他们旁若无人地厮磨在一起,像参加竞赛似的抚摸彼此,带着莉兹渴求却缺失已久的欲望。这时,意大利面被端上来了。一开始,莉兹有些迟疑,这个“从十五岁起,不是在恋爱就是在分手”的女人,几乎从来没和自己独处过,她在卷动面条的同时,还紧张地环绕四周,似乎在做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般小心。而很快,她就被食物征服了:如丰收的稻谷般金黄的意大利面,配上厨师毫不吝啬地浇上的鲜红番茄酱汁,点缀一片新鲜得仿佛刚从树上摘下来的罗勒叶,她拿起桌上的木瓶,把香浓的奶酪碎撒在面条上,用叉子卷起一大嘬面放进嘴里,面和酱汁不由分说地充满口腔,舌尖触到

蛋黄和小麦粉的新鲜气息。

白酒蛤蜊面

莉兹在那不勒斯吃的比萨,那家小餐馆现在已经成了这部电影影迷的朝圣地

电影中没有提到名字的某样意大利美食,一切开,会有奶酪汁爆出来庭院式的花园餐厅里,莉兹刚用正宗的意大利语点餐

猪肠佐番茄薄荷酱和小牛肉火腿卷

莉兹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松弛,感受着曾经失去的感官,逐渐变得安然自得,开头的不安感仿佛随着食物被她大口吞下,一大盘意大利面消失后,莉兹一边享用红葡萄酒,一边看着当天的报纸,消磨时间。

“我感觉很罪恶,在罗马呆了三周,我光是学几个意大利字及狂吃。”坐在理发店里的莉兹抱怨着,同时她的手里还抓着一块松糕。

“你觉得罪恶是因为你是美国人。”意大利人这么回答她,这位一边享受刮面服务一边滔滔不绝的意大利人家族姓氏就叫做empaquete,译为“意大利面”,“你们不懂得自我享受,你们的快乐,需要提醒。而一个意大利人,当他路过一个招牌写着,你今天值得休息,他会回答,对,我知道,所以我才计划午休——去你家跟你老婆上床。”此番言论引得整个屋子里的意大利人哄堂大笑,这些人对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民族性格由衷地感到自豪——“我们管这个叫做”无所事事的甜美’”。

意大利人没心没肺的性格特点几乎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了,哪怕意大利经济低迷不前,整个国家陈旧落后,国家债台高筑,意大利人还是陶醉在自己吃喝玩乐那点事上,而且,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比他们更痴迷于食物的话题,当你与一个意大利人聊天,正热烈地讨论着某部电影或者新闻,话题一不小心就转去了如何烹饪某种蘑菇,或某个熟人制作的特级初榨橄榄油。可想而知,这个国家的美食为何如此让人倾倒。

当莉兹初步掌握了意大利语之后,她选择在一家花园庭院式餐馆里和朋友聚餐。“到我这来”,莉兹自信从容地招呼侍者:“我们这一桌要大盘的酥炸朝鲜蓟,意式生火腿佐甜瓜,茄子佐烟熏乳酪,然后奶油培根意大利面,兔肉酱宽面,白酒蛤蜊面,接着猪肠佐番茄薄荷酱,小牛肉火腿卷,再来两大壶冈扎诺葡萄酒。”

她用地道的意大利语念出这些美妙的菜名,随后“啪”一下合上菜单,获得满桌喝彩:“莉兹,你是罗马女人了。”成为一个当地人的关键,对罗马来说,是用本地话给自己点一桌完美的食物。红酒“嘭”地一声被开启,半透明红水晶似的被卷入杯中,大家围坐在铺着洁白桌布的餐桌边,桌子上的竹篮里放着一堆新烤的面包,长形的,圆形的,拇指饼干形的,加了洋葱或者橄榄一起烘烤,卖相诱人,满足人们等菜时焦急的胃口。然后,大盘大盘的菜被托在大托盘上送来,棱角分明,衣着笔挺,连头发也透着股俊俏劲儿的意大利侍者围绕在桌旁,莉兹和朋友们大口吞咽着食物,间隙中聊着些鸡毛蒜皮,头顶上从树荫中逃逸出来的阳光丝丝缕缕地闪耀在她们身上。

在意大利之旅的后半程,莉兹搭上了去往那不勒斯的火车。狂放、嘈杂、肮脏、享乐的那不勒斯,这座城市就像是兔子窝里的蚁冢,混杂了中东市集的异国情调和新奥尔良的巫毒魅力,像是古怪、危险、兴高采烈的疯人院。人们把刚洗好的衣物悬挂在每一扇窗口,内衣内裤随风飘扬,犹如舞动的彩旗。每个人都在同一时刻大喊大叫,即使闭着嘴,也能让你明白她鲜明的情绪,一个小女孩站在二层阳台上对莉兹竖起中指,莉兹对此翻译道:“是的女士,我才七岁,但我看得出你是个大白痴,因为我是那不勒斯人。”

啊,比萨,全世界的梦幻披萨就在这了。莉兹和她的瑞典朋友苏菲涌进挤满了那不勒斯人的披萨店,刚上桌的比萨是一种涨得鼓鼓的姿态,那是烧烤的热气还没来得及散去,最上面放的甜味番茄酱汁,让新鲜奶酪溶解时溢出泡沫乳脂,中央的一支罗勒叶,让香草芬芳充满整个比萨,看起来就像闪闪发光的明星。莉兹咬了一口软黏的脆褶皮,热奶酪排山倒海般散开:“我在恋爱,我在和比萨谈恋爱。”莉兹咀嚼着,不停地点头。对面的苏菲却迟疑的放下比萨:“我不能吃”,“什么意思?这是那不勒斯的番茄起司披萨,你有道德责任要享用这块披萨。”然后苏菲说了每个女人都懂得的理由:“但是我胖了10磅。”莉兹看着苏菲,放下披萨,一口气说出以下的话:“我厌倦了拒绝,然后早上醒来,回想前一天所吃的每样食物,数着吃下的所有卡路里,洗澡时还不忘苛责自己,我现在豁出去了,我不是想要肥胖,我只是受够了罪恶感,所以我会这样做,我会吃完整块披萨,然后我们去看足球赛,明天我们约会,给自己买更大号的牛仔裤。”

第二天,莉兹和苏菲在试衣间里,伴着音乐,扭动着屁股,把自己挤进刚刚好没有一丝富余的牛仔裤里。她看着镜中的自己,那是一个眼神喜悦,气色明亮,快乐健康的脸蛋,她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过这样的脸蛋了。

早晨,在自己租住的小公寓里,莉兹铺开她的瑜伽垫,自从到了意大利,这个垫子就从未登场过,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心情做瑜伽呢?在吃巧克力糕点和双份卡布奇诺早餐之前?还是在刚吃了四味奶酪通心粉之后?瑜伽文化和意大利完全不搭,毫无共通之处。这天早上,莉兹也没有合理运用这块瑜伽垫,而是把它当作了吃早餐的温床。她把两颗鸡蛋放进滚烫的开水里煮熟,将橄榄油浇在翠绿鲜嫩的芦笋上,在盘子里放了几颗橄榄,还有四小团羊乳酪,两片粉红油嫩的鲑鱼肉,以及饭后甜点,半个柔软的桃子。莉兹穿着为自己买来的美丽而昂贵的睡衣,盘坐在瑜伽垫上,用手指吃掉每一口菜,一边阅读意大利语报纸。

此时,莉兹没有任何杂七杂八的事情等着她去做,她达到了“无所事事的甜美”的彼岸,闲暇舒适的幸福填充她的每一个毛孔,意大利人的精髓成功入侵了她的身体。享受无害的快乐是对自己最美好的事情,哪怕这个快乐是多么微不足道,哪怕它只是一小块乳酪的香甜。

茱莉亚·罗伯茨饰演电影中的莉兹,她在出演这部影片后接受采访时说:“这部电影多少改变了自己”,而且,她心有余悸地说:“我吃了好多东西啊,制片人拼命让我吃,他们知道我爱吃松饼,就让我吃这个,来达到享受食物的那种表情和状态,这确实奏效了。”电影中莉兹大啖美食的神情,无比享受,而这些值得她放弃一切么?就为了几根芦笋和鲑鱼肉?对于莉兹来说,答案是肯定的。

实际上,我们都希望一切如旧,在痛苦中过着安定的生活,因为我们害怕改变,害怕事物会变得支离破碎,然而这种恐惧却让你失去热爱某样东西的能力。这部电影不是告诉你要去旅行才能找到生命意义之类的空话,而是告诉你要去感受,像感受厨房里的意大利面条在沸腾的香气,感受感官的狂喜,是的,把每一种感官发挥到极致吧,就好像明天将会死去。

猜你喜欢

那不勒斯意大利人比萨
意大利人在中国的餐饮事业
平分比萨
开心比萨
瓦楞纸比萨
吃太多会胖
朝见那不勒斯,夕死可矣
手舞足蹈 大声说话
那不勒斯之水
那不勒斯万岁
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