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转型示范
2016-12-02龙建刚陈春阳韦英哲
龙建刚++++陈春阳++++韦英哲
当“供给侧”这个原本属于经济范畴的术语进入教育领域,教育的供求关系便开始以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也为我们重新思考教育难题并寻求破解之道,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思路。
以“供给侧”推动区域教育改革发展,无论在各地区、各学校的表现方式有多么不同,但最初导向和最终指向却是一致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为在实践层面如果没有高质量的结果为依托,理论上再完美的改革也难以为继,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是否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找到了确保教育教学水平高质量的命脉。
“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这是任何改革都需要确立的信念,禅城区的教育供给侧改革同样如此,从发展理念更新,到评价机制创新;从技术路径革新,到特色发展出新……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将质量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和主线,其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改革行为也越来越走向理性与自觉,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便水到渠成。
提高质量不仅是提升教育本身的吸引力,更是禅城回应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如今,禅城教育构建起的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质量提升体系,既符合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要,又满足经济社会的改革需求,区域教育枢纽的作用正在形成。对于禅城教育人来说,师生的幸福感来自于此,家长的满意度也来自于此;对于禅城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教育在提升区域吸引力和竞争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这样的教育,在整个社会体系中,既能以质量成就当下,也能以质量制胜未来。
可持续发展教育统领下的质量追求
人的发展,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高,更应该是综合素质的提升、全面发展的实现。因此,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学校应做的分内之事,便是为每个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支持。这意味着,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全面关注人的成长,全面考虑教育与个体、个体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基于对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终身发展的思考,又恰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大力推动,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进一步明确,可持续发展教育在禅城由理论视域进入具体实践,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以可持续发展教育深化学校发展模式改革的群体性经验。
1.高瞻远瞩,区域战略层面纳入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
2014年岁尾,禅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授予“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国家实验区”称号。这标志着禅城区成为该项目的第四个国家实验区,是除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3个区域外,第一个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实验区。
两年的努力,这一成果来之不易,这首先得益于禅城区教育局对可持续发展教育在思想上的重视,以及实践上的强力推进。从理念到行动、从思路到策略、从政策到经费,全区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推进上不遗余力。2012年,可持续发展教育成为禅城引领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和创新、提升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统领性理念。接着,2013年印发了《佛山市禅城区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总体方案》,并成立由局领导任组长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领导小组。除此之外,教育局还将可持续发展教育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特设促发展专项经费。为了将工作落实到实处、细处,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和放假之前,定期召开所有实验学校参加的工作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和部署,开展主题经验交流。
禅城可持续发展教育所取得的成就,还得益于全区在战略上对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视。几年来,教育局对校长、教师进行了持续的培训,形成了国家级、地方级、校本、网络培训的系统培训机制,推进专家引领常态化,制定《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禅城区专家工作室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禅城区可持续发展教育专家工作室”,并打造成全区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培训指导中心、科研引领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工作创新中心。此外,禅城的小学、初中、高中各学科《可持续发展教学指导》的基础文本及《禅城区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研究课题指南》也已编制完成。这些,形成了全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之源、动力之源。
禅城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现在已经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示范。2015年底,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第12次国家讲习班上,禅城区代表做了《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统领下建设区域优质教育》的报告,得到了全国同行的认可。
2.先行先试,学校个体层面实践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
如果仅仅依赖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而没有自下而上的自觉意识,任何改革的理念都无法转化为学校和教师的主动行为,更谈不上推进的动力和决心。因此,禅城在整体构思的基础上,强调以校本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常态”中整体、有序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
目前,区内学校把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融入到学校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移步换景、校校精彩的格局。在办学思想上,东鄱小学确立了“绿色·生态·优质·可持续”的理念,并制定了相应的四年发展规划,开发和建设了多层次的生态教育校本课程,以特色塑造学校的文化和性格,形成学校和师生成长的力量。在张槎中心小学,师生通过打造适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式校园环境文化、创设适合师生可持续发展的灵动课堂、开发适合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校本课程、建设适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骨干团队等,让孩子们充满自信的风采。在课程体系构建和课堂教学改革方面,佛山市实验学校设计了以“拓展课程、研究课程、兴趣课程”为框架的活力课程体系,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每年参加校本与社团课程选修的学生达到100%,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个性发展的平台。佛山三中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的多样性和发展方向的选择性,构建了融基础、拓展、综合、体验课程为一体的博雅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力。
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2016年 7月,禅城区组织取得显著成效的东鄱小学、佛山二中申报最高级别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级实验学校;组织佛山三中、佛山市实验学校等10所学校申报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学校;佛山十中等29所学校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未来需要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关注和解决人在社会实践中面临的问题——这是禅城教育人的共识。如今,学校和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发展,而且更加关注他们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注知识学习,而且更加关注学生与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这些,都让学生受益终身。
引进第三方评价下的问题导向
当教育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当教育自身的改革越来越深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自身便面临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办得怎么样?要回答这个问题,前提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评价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作用。因为教育能否发展得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保障质量提升的机制,是否有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尤其是科学客观的第三方评价。如今,无论是政策的导向,还是实践的要求;无论是国际的先进经验,还是国家的发展趋势,都有一个共同指向: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教育评价成为非常重要的实践探索。
1.以评价回应诉求
应势而动,探索管办评分离。从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教育部具体制定的《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改变的若干意见》,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格局已经是大势所趋。禅城区顺应这一潮流,在《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创新教育评估机制与方式。探索构建“督导与评估分开”,“管理与评估分离”的评估制度,试行引进社会第三方评估咨询机构,独立对学校和各类办学机构进行评估或提供教育咨询分析,逐步建立以政府督导为主、民间评估为辅、社会积极参与的督导评估机制。
因时之需,创新评价机制。一直以来,禅城都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问题导向,不断推进改革创新。那么,人民群众到底对禅城教育是否满意?为实现开门办教育,禅城在全省率先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对全区教育进行把脉、诊断。这是禅城教育部门的睿智之举,因为教育评价作为一项公共事务,教育行政部门在其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但是,具体的工作交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来执行,双方各司其职,才能使教育的整体改革更加顺畅,这也是禅城教育行政部门合理行使职能,以及角色回归本位的一种体现。
2.以评价促进改革
比照评估标准,进行针对性的建设。第三方评价是对具体、真实的教育事实的考量,在推动教育改革和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杠杆作用。禅城区教育部门积极以评促建,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扶薄弱学校,修补优质学校的薄弱短板,激发学校自身发展的积极性,促使弱校变优质,优质变品牌,近两年共有41所学校创建为优质学校。同时,结合优质学校全覆盖工程,积极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2015年成立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领导小组,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实验校申报工作,通过评审确认佛山三中初中部等10所学校为实验校。
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具体化的改进。第三方评价能从多个角度及时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从而针对具体的问题扎扎实实推进改革。评估组深入课堂听课、查阅资料,考查学校的设施设备、校容校貌,召开师生座谈会,开展社区、家长、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详细了解学科集体备课、课程改革、学生社团建设等情况,并以详细的数据、具体的事例对学校各项工作展开客观的分析评价。通过这样细致的全面评估,禅城区对群众集中反映的优质公办学校不足、校园环境及硬件有待加强等意见,有针对性地建设了环湖小学、澜石小学、佛山四中新校区等公办学校,同时通过学生体质健康保障工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3.以评价推动自省
“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学校压力,而是激发他们的动力,我们是通过评价帮助学校解决问题,促进学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区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局长李红侠在采访中这样说。只有在良性评估环境中,教育才能不断提高供给质量,教育评价也才能为行政部门提供更为真实、贴近教育实际的决策参考。
2014年年初,禅城区出台创建优质品牌学校实施方案,启动优质学校创建工作。与以往不同,此次创建鼓励学校自主申报、主动创建,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创建计划,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自我规划、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结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各校实际,由区教育局和学校共同确立带动学校内涵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的目标,在创建过程中不断反思、调整、完善。2014年共有21所学校申报优质学校,采用招投标形式聘请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督导评估,是年年底,辖区20%的学校创建为优质学校。
第三方评价的作用如何?是否真如预期那样,发挥了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的功能?对于这些疑问,被评估的学校最有发言权。在一次优质学校创建和评估工作总结会上,佛山市第二中学、佛山市实验中学、佛山市第三中学初中部、大富小学4所学校的校长在介绍参加优质学校评估工作经验和体会时均表示,第三方评估公司的评估方式科学、客观、公平、公正,有利于促进学校全面发展、自主发展、持续发展,帮助学校树立发展的信心,明确发展的重点,优化发展的对策,促进学校插上腾飞的双翼。
“互联网+”模式下的技术路径
近年来,禅城区创新教育实践,打造先进技术环境,推进信息技术常态化教学。以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为抓手,把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作为第一要务,摸索出一条“互联网+”模式下的技术路径,促使教育的方方面面发生深刻变革。
“十三五”期间,禅城区将以应用为导向,以“互联网+”为引领,融合创新,构建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全面实现教育部“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目标,继续提升区域教育优质均等化水平。
1.创新机制,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保障
2015年,在佛山举行的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上,来自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附属学校的初中生携自制的魔方机器人与工业级魔方机器人同场竞技,首场比试以1秒优势险胜,引起全场轰动。
据了解,佛科院附属学校于2011年建立了机器人基地,让学生接触机器人。在完善的教学体系培训下,该校涌现出一批“机器人能手”。
初中生挑战大型机器人的成功是不是偶然?事实上,这正是禅城区长期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及推进教育创新的成果。
“十二五”期间,禅城区投入超过8000万教育装备专项经费全面开展中小学校信息化装备查漏补缺和更新换代。全区所有公办学校根据省、市装备建设标准更换电教平台和电脑室等,实现了全区学校教育装备基础建设高位均衡,为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常态化应用提供保障。
同时,还建设了一批特色创新信息化项目,包括电子书包教室、机器人教室、3D打印室、“视像中国”教室等,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支持。
此外,禅城区还持续拓宽教育系统互联网出口,从300M互联网出口扩展成1G,学校带宽从100M提升的到500M。逐步推进无线校园网的建设,为开展随时、随地、随需的泛在学习提供条件。
从2013年开始,禅城区开展机制创新,推动全区中小学落实信息技术常态化教学。禅城在学校信息化投入方面进行创新探索,从领导和管理、资源建设、应用推广、成果及效益多方面对中小学进行信息化应用绩效评估,形成了中小学信息化应用绩效评价机制。
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既保障基础建设可持续发展,又能鼓励信息化先进学校进行创新探索的投入机制,率先引入了竞争性资金分配评审。
2.搭建平台,提升教育信息化服务水平
“互联网+”时代来临,禅城教育如何在机制创新的基础上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快速精准的服务?
禅城区教育局给出的答案是:以教育综合改革的需求和老百姓普遍关心的教育问题为导向,以“一站式”服务为工作理念,依托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打破原有基础数据及软件孤立割裂的现状,为禅城教育实现“简政增效、提高质量、提升服务”提供支撑。
构建“睿智教育”云服务体系。“睿智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是禅城区教育信息化提升的核心工作,禅城区更因此获批为全国首个“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云平台试点”区域。
目前,“睿智教育”云平台共计开通21.6万教育人口的登录账号,有效推进了禅城区的“互联网+教育综合业务”改革。今年7月,“睿智教育”云平台的数据整合模式受邀在禅城区大数据及信息产业投资推介会中进行了展示,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
完善教育大数据。禅城区制定了“互联网+教育创新”领航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与教育综合业务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优质装备保障、教师提升工程、教育公共服务拓展、教育大数据深化、资源共享及云学习推广等八项行动计划。
通过开展教育数据的梳理、归整工作,完善教育大数据,为教育管理的数据决策和教育信息推送提供支撑服务,体现了教育系统跨界融合,是一项突破常规的工作机制创新举措。
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目前,禅城区教育微信公众号的粉丝稳定在15万左右,市民通过互联网平台方便及时地了解禅城招生入学动态、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成果特色、家长育儿知识等,进一步促进家校互动,传递教育正能量,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禅城区教育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正是“互联网+”教育服务优势的体现。
3.良性互促,推进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随着技术应用的发展,禅城区陆续开展了电子白板应用,IRS(即时反馈系统)及电子书包等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同时,在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带动下,“云学校”“云课堂”等一系列改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开展电子书包创新教学。近三年,禅城区有效开展电子书包创新教学,在教学思想上实现三个转变: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内容设计向过程设计的转变,单学科教学向多学科整合教学的转变。在教学模式上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性学习、协作性学习转变。目前,禅城区内约有50%的学校课室配有电子白板,积极推动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开展交互式教学,区域电子白板应用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推进“互联网+课堂”教学改革。去年,禅城区引入“可视化学习行动研究”项目,通过可视化技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构建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评价指标的内容和方法。目前,该区参加“可视化学习”实验学校已经达到19所,经过一年培训、交流和公开课观摩活动,参加实验的师生受益匪浅,撰写了多篇高质量教学论文。
建设“云学校”系统。2014年,禅城区教育局建设了“云学校”系统。“乐冲刺”中考冲刺系统是“云学校”系统的亮点项目,是集合全国中考专家之力共同推出的智能化中考训练系统。包含考点训练、真题复习、分层训练、名师押题、学习报告、错题订正6大版块。配备了90万道相应难度、信度、效度、不同题型的真题题库,能够精准定位学生的薄弱点、难点和盲点,并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进行智能推送,为学生提供专门辅导。
特色发展目标下的多元实践
为了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禅城区教育界上下齐心,在优化人才培养途径和质量供给方面,进行多元化的实践:着力开发育人资源,深化素质教育,丰富人才培养模式,一大批特色教育学校百花齐放。
1.德育改革与创新
禅城区全面规划中小学德育工作,2016年初制定了《禅城区深化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规划纲要》及五个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建立了中小学德育协作同盟,组建校风观测第三方队伍,聘请首批德育顾问、心育顾问、中小学德育校外评议员。
此外,系统地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网络,突出抓好中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重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创建和发展学校少年宫,大力开展全区中小学创文活动。
2.特色教育逐步形成
体育工作水平在提升。重点建设一批田径、游泳、篮球、足球、排球、毽球、乒乓球、羽毛球、龙狮武术、啦啦操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坚持每年开展10多项青少年专项比赛,建立体育总分制度对学校进行评价,全面提高了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2016年,禅城与北京体育大学、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三方签署“共建快乐体操推广实践基地”协议,着力打造体操、足球等“体育品牌”项目。佛山六中学生足球队随佛山市政府代表团出访德国。注重养成学生锻炼习惯,培养学生运动爱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不断提升,2016年体育中考平均分为59.09分,其中公办学校为59.46,满分60分。
艺术教育丰富多彩。通过艺术项目点校创建以点带面推动学校艺术特色建设,“每月一专题”定期开展中小学文艺汇演、书法节、陶艺节、学生个人才艺展示等活动,为中小学生搭建平台,提高艺术素养。
近年来,器乐演奏、舞蹈、校园剧、书法作品等在广东省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中频频获一等奖,陶艺、剪纸、粤剧、狮扎等传统文化在各中小学生根发芽,形成鲜明的禅城特色,吸引众多国(境)外友人到禅城互动交流。
此外,禅城区大力开展艺术项目点校创建工作,积极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自2013年该区开展艺术项目点校创建活动以来,已有19所学校在合唱、管乐、民乐、舞蹈、戏剧、剪纸、陶艺、书法、水墨画、版画10个项目中获得艺术项目点校称号。
创客教育正在普及。禅城教育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科技创客教育的全过程,通过“点面结合,广度与深度并进”“搭建平台,自然与社会并进”发展科技教育,着力打造科技创新教育品牌。
禅城区师生连续多年代表佛山市参加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全省一等奖共50多项次,禅城区获省一等奖数量占全市的70%以上;连续多年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全国一等奖共19项次,禅城区获全国一等奖数量几占佛山市的100%;代表我国参加国际性比赛5次均获得国际奖项。
禅城区还把传统科技教育与创客教育进行有机结合,2016年出台了《禅城区创客教育指导意见》、《佛山市禅城区创客教育基地管理办法》,举办了禅城区中小学创客科技节嘉年华、“创客直通车进校园”活动,逐步推进创客教育的全面普及。
在课程建设方面,禅城区建设了“非遗课程”“生命课程”两个系列的地方课程,“非遗课程”包括最具有佛山特色的陶艺、佛山音乐、剪纸、武术4种,前两种通过广东省的地方课程教材审定,剪纸、陶艺得到英国领事馆的资助,被引到英国的姐妹学校,作为创意课程开设。生命课程包括安全教育、环保教育两种,安全教育通过了广东省地方课程教材的审定,课程建设、教材编印、教学与评价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完善的课程体系较好地落实了都市教育的培养目标。
3.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多样
为了丰富人才培养模式,禅城区加强了中、小、幼各学段的衔接。积极探索“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特色人才培养新途径,大力拓宽普通高中人才成长通道,开展中高职贯通分段培养试点,试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完善国际教育课程。
禅城区实验高中的音乐、美术班,佛山市实验中学的体育项目特色班、传媒班,佛山三中国际部、佛山市外国语学校国际课程班,以及华材职校中高职贯通实验班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成才渠道。
国际化视野下的开放办学
作为佛山市推进教育国际化试点区,禅城区在国际交流方面,注重顶层设计、问题导向、双向交流和国际课程体系建设。禅城办教育不仅站在“走出去”的国际化视野,而且还拥有一种“迎进来”的开放办学的心态。
1.顶层设计,完善架构
禅城区制定《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试点方案》,取得佛山市教育局的批准和大力支持,为教育国际化的深入推进制定好目标和工作线路图,同时为改革实施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2014年,禅城区成立教育国际化研究室,完善咨询专家队伍,教育对外合作交流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深度不断拓展。积极加强与英、美、加、日、韩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教育合作与交流。2014到2016年期间,接待来自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师生及教育官员超过500人次。
2.搭建平台,对接资源
加强与英领文教处、香港办学团体、广东省教育学会教育国际化专业委员会、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等教育国际化方面专业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为禅城区确定教育国际化发展方向提供权威参考,为该区引入优质教育国际资源提供重要渠道,为该区与教育先进国家、地区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提供丰富的信息。
通过与英领文教处开展“学转英超”“义务教育英语教师专项培训”“梦想与团队”等项目;依托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办学团体,卓有成效地促进两地从行政管理干部到中小学师生多层次的合作与交流;依托广东省教育学会教育国际化专业委员会及时了解教育改革的国际前沿动态,指导区内教育国际化实验学校的发展与改革。
3.问题导向,讲求实效
禅城教育国际化立足本地的教育发展,运用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方法、技术、资源,解决区域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升区域教育发展水平,让更多的中小学师生从中受益。
比如,针对区内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师生关系紧张、教授方式相对传统的实际问题,以英语学科教学为试点,引入英领文教处为该区量身订造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训课程,采用工作坊的形式,在实践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丰富其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交际互动性教学与高动机课堂的建设。该项目还突破传统培训的方式,加大后续实践应用情况的跟进与现场指导,讲求实效。
4.形式多样,同步推进
在禅城区政府协调指导下,2015年4月,禅城区教育局与禅城区友好城市美国德克萨斯州福遍郡的休斯顿大学、拉马尔独立学区、福遍独立学区签订了发展教育合作关系备忘录。
合作形式包括:禅城的优秀教师将获得到美国参加在职培训、开展学术研究及交流、进行研究生学历进修等机会。同时,福遍郡休斯顿大学将优先录取符合入学条件的禅城区学生。此外,禅城区还可聘请休斯顿大学、拉马尔独立学区、福遍独立学区的教育专家为禅城区的教育顾问,为禅城教育改革提供专业支持。
5.双向交流,博采众长
禅城教育国际化注重双向交流,推进本土文化国际交流。如成功举办两届“陶乐陶情”国际青少年陶艺夏令营,吸引大量香港及国外学生参加,促进佛山陶艺文化海外推广。
国际合作形式从一般的考察交流,拓展到姊妹学校互访常态化,进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交流、专题培训以及专项合作。一批学校在教育国际办学化的浪潮中获益。
南庄中心小学重视与国际的接轨,该校校长张楚材告诉记者,“我们与英国梅德韦市皮革街小学结成友好姐妹学校,开展深层次的交流与学习,还多次组织学生赴香港交流学习。”
“十二五”期间,佛山市第三中学以开展“A-level”国际课程班为主要抓手,有机整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国际课程教学,在教学模式上,既有国际课程强调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又有国内配套课程重基础、重效率,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更加牢固。A-level课程班自成立以来,升学率保持百分之百,大部分学生问鼎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其他学生进入世界前200强大学就读;多名同学设计的新型实用产品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
在此基础上,2014年开办佛山市外国语学校,开拓全区教育国际化新平台,充分利用民办学校灵活的办学机制,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开展多方面的改革和探索。
记者观察:禅城教育优质化追求的现实价值
以质量为依托,禅城区的改革重点聚焦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核心元素: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为统领,打造区域优质教育;以评价机制改革为着力点,推动优质学校建设;以“互联网+”为契机,创新教育教学技术路径;以特色发展为突破口,推动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以开放办学为切入点,让禅城教育具备国际化视野……这些举措,正是禅城教育坚持从现实问题出发思考教育发展方向的表现: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在数量上快速膨胀,在类型选择上日趋多元。人们对于下一代的教育,已经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并且又迅速地从“上好学”向“我要的是最适合我孩子的教育”迁移。教育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改革开放红利惠民的重中之重。因此,供给侧改革下教育优质化的追求,“让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都是优质学校”,成为禅城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回应民生热点的初心之举。
教育的发展,有着其自身的规律和原则,如何科学地认识、遵循并加以利用,是推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应有态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引进第三方评价,科学运用互联网+,凡此种种,无不是禅城教育日益优质的理性支撑。因此,供给侧改革下教育优质化的追求,是禅城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路径。
教育与经济社会二者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日趋紧密,制约与互动更加直接。教育资源的丰富与优质,一方面可以优化禅城的软环境,提升禅城的城市品质,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均衡、协调、多元、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更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对于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禅城引入供给侧概念到教育领域,无疑给高位发展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视野与新思维。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互为促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同生共长。因此,供给侧改革下教育优质化的追求 ,体现的是禅城教育的角色担当与责无旁贷。
禅城教育的今天有着那么多的幸福和温暖,禅城教育的明天无疑有着更多令人期待的惊喜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