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歌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6-12-02孟敦
孟敦
在新的语文教育观念的指引下,当今语文教改方案层出不穷。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改变中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地位,促使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卢梭说:“音乐包含了比词语大一百倍的力量。”音乐是沟通万物的桥梁,会使大脑与之同步,运用音乐的手段,是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以下几种与音乐有关的表现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置情境,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可以引用歌曲导入新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中学生喜爱听歌、唱歌的特点,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导入新课,为传授新课创下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讲授《智取生辰纲》时,可以选择播放电视剧《水浒》的主题曲《好汉歌》,“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些歌词,不禁让人联想到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劫富济贫的豪爽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分析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可以播放其中的《聪明曲》,“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围绕此两句讲述与王熙凤生平有关的事迹,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内核。
二、借助歌曲,寓学于唱,背诵诗词
文学作品的情感世界深邃广博,而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接受水平等的限制,往往对作品中的情感世界体验不深。音乐歌曲不仅能传递思想感情,而且还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它所表达的甚至比语言文字更深刻、更丰富。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中有大量的古诗词需要背诵,而背诵对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生来说确实头疼。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利用许多诗词被谱曲演唱的歌曲,搜集这些磁带,教学生唱歌,歌唱完了,一首词也能背了。例如,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等,歌词语言清新优美,曲调悠扬哀婉,这些都能很好地起到诱发学生深层审美体验、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的作用。
三、配乐朗读,陶冶情操,激发想象
大家都熟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当年俞伯牙鼓琴,钟子期能根据琴声联想到高山流水,可见音乐能激发人们的想象,沟通各个感官之间的审美功能。如,《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一首告别诗,这首诗形式整齐,音节和谐,语言优美,配上钢琴曲《爱之梦》,学生就能感受到诗人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归去来兮辞》配以古筝《寒鸦戏水》,配乐朗诵,声情并茂,学生就仿佛回到了当年陶潜诗人采菊隐身的南山之下。
在“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大语文观下,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让古典音乐和流行歌曲“流行”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获得语文知识,获得审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