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黑龙江省东部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2016-12-02付延声
付延声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2016年中考语文试题很好地体现了《2016年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的精神要求,较好地遵守了“考试范围与要求”“ 试卷结构”的规定,继续保持了近年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题的特点,同时试题稳中求变,积极渗透新元素,努力做到了“老板块新内容,老题型新面孔,老题目新表述”,从而增强了试卷的人文性,使试卷流溢着“雅韵”。试题成功避开了近两年龙东地区中考语文题已考过的内容,发挥了语文试题的公平考查效用。
●说变化:命题创新增活力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1—5题)
本板块共设5小题,考查内容涉及:拼音、汉字书写、标点符号书写使用、成语使用、病句、古诗文默写、名著考查。
1. 本版块第4题变化最大,即诗文默写题。
变化一:题目由题型稳定的“古诗文默写”改为“诗文默写”;变化二:首次考查现代诗文默写题;变化三:去掉了经典古文的名句默写。
此题为此部分试题的亮点,没有按套路出牌。
“亮点”主要体现在对现代诗歌的考查上,使典雅有余、新意不足的默写板块吹进了一股“现代风”,今后这也将会引起师生对现代经典诗文的重视。
说它“不按套路出牌”,是因为作为考试命题依据之一的《2016年中考考试说明》并无考查现代诗默写的要求,在附录所列出的诗歌默写篇目中也没有现代诗歌。这对初三师生来说会是一个意外,好在只设置了1分的题,且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名句。
为使“现代诗”考查走上规范之路,下面的问题是值得每位教师思考的:
其一:题目的确定。
先参考一下今年部分省市中考题相应题目的表述。北京:默写;哈尔滨:按课文原文填空;吉林长春:名句积累与运用;陕西省:经典诗文默写;辽宁沈阳:诗文填空;山东济南: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相比之下,陕西省的“经典诗文默写”表述得更亲切、准确。
其二:《考试说明》最好在附录中列出现代诗考查篇目,让师生的复习有明确的范围。同时,不要删去对古文名句的考查。记诵是学习古文的基础,一旦考试不考,其教学效率必会大打折扣。
2. 成语运用题,到了该改的时候。
第2题考查“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所选词语除“沸沸扬扬”外,其余均出自课文。这样的考查形式有利于引导教师重视教材中的词语,也便于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防止考查的随意性,但或此题的问题出在设题形式上。
A.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沸沸扬扬。(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 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蛔蝈在窃窃私语。(法布尔《绿色蝈蝈》)
C.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D. 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此题答案为A。教材原文是:“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题干是将原文的“人声鼎沸”改为“沸沸扬扬”,从而人为地造出一个词语使用错误的选项。此题以课文中句子为设题材料,是考试“回归教材”的很好方式。但问题是,改动原文而成的句子当然不是原文,就不能在后面注明其出处为“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否则就会让人误解为课文中出现了一个词语使用不当的句子。所以,此题题干中所用句子的出处皆不用标明。
这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成语的句子,并在句后注明出处的考查形式在前几年偶有出现,而今年,据我了解,只有龙东地区还在用。
考查课内词语是可取的,但不必限于课文。毕竟,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3. 引起我们注意的,还有名著考查题。
《2016年考试说明》对名著的考查有如下阐述:考查形式变以往的只考查一个知识点为考查多个知识点,多个情节;变以往的考题间缺乏关联的散点考查为系列性的专题考查;变以往的只要知道情节就可以直接答题的直接考查为侧面考查;变以往的一元之答为让考生有不同角度解读名著的多元之解。总之,名著考查要引导学生回到原著,阅读原著,进而研究原著。使名著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试题中名著考查部分 “这部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即落实了这一精神要求。但此题也脱离了所给语段,最好能针对所列的语段而设题。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6-9题,共10分)
和2015年相比,此板块小题个数没有变,但分数多了1分,加强了对学生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的考查。试题围绕统一主题设题,从不同角度考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能力水平。考点涉及“拟写标语”“列举现象”“提出建议”“口语交际”,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
不足主要体现在第7题上:生活中哪些公共场所常有吸烟现象?请列举出三个。(3分)
这道题“语文味”不浓,可谓是“非语文”的题目。如考虑将语文活动调查和此题进行整合,提问合理的调查场所,会使题目得到优化。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0-25题,共36分 )
1. 和2015年相比,本板块的诗歌赏析部分题目减少1道题,赋分减少1分。
从设题上看,减少考查涉及答题术语的写法类题目,注重考查对诗歌名句的理解和赏析。如10 题: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怎样的共同心理?
本题由常见的理解性默写题“《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表达征人既思念亲人又渴望建立军功的句子是
”脱胎而来,难度适中。
在初中阶段,重点考查学生对诗歌名句的理解,无疑是很科学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了名句,就理解了全诗的中心。
2. 语体文阅读的改变主要在议论文的题号排列和记叙类文体的设题上。
对现代文阅读所设题目的顺序应按照“整体阅读→局部探究”的顺序,而试题中议论文阅读题的题号排列就不尽合理,如:18.文章的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一般情况下,找论点的题应设为首题。
多年来,龙东地区记叙类文体的考查首题都为情节或中心事件的概括题。今年改变了这一规律,设题为:通读全文后,你认为老韩为什么要“驻守荒原”?
这种建立在整体感知基础上的问答题降低了概括的难度,让更多学生都有自己的答案。命题形式在变化,但都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富于变化的设题,将使试卷呈现灵活之气。
●说特点:吹尽黄沙始到金
一、回归教材,考有所循
何谓回归教材?为什么要回归教材?毋庸置疑,在所有考试科目中,语文的考试内容和教材学习内容关联最少,这就造成费了很多力气习得的知识,在试卷中没有得到考查,师生对教材的感觉越来越淡薄。自从中考语文不再考课内现代文语段阅读,教师把教学、复习的重点转向古诗文教学,这势必造成教学内容的失衡。还有一种表现,语文试题中字词的考查多结合小语段进行,限于语段内容,考查的字词不够典型,且不在教材“读一读,写一写”范围之中,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回归教材很有必要,考教材,学生才会学教材;回归教材很重要,中考考,平时才能认真教。试题紧密结合教材,表现有:
1. 小语段阅读题中考查注音及找错别字的词语除“汇聚”外,均出自教材课后“读一读、写一写”所列举的词语和课文,其在教材的分布情况如下:澎湃(七年级下 《黄河颂》);皎洁(七年级下《社戏》第22段);感慨(七年级上 《再塑生命的人》);蜿蜒(八年级下 《海燕》)。
不足:考查内容过于集中在七年级,应兼顾其他各册。
2. 试题考查的成语“弱肉强食”“销声匿迹”“广袤无垠”均出自教材,错误选项中的“沸沸扬扬” 出自旧教材中杨朔的散文《荔枝蜜》。这样的选材利于引导师生重视教材的词语,将母语词汇的学习落到实处。
3.课外文言文考查结合课内出现的实词命题。如11题解释加点词语:(2)故夙夜孜孜,“夙夜”一词就出现在九年级上的课文《出师表》中(原句: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只要课文学得扎实,回答课外文言文中的问题一样得心应手。
二、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让“诗意试卷”涵养学生心灵,在答题过程中享受语文之美。
看小语段阅读的选材:世间万物,各有千秋。江河没有大海的汹涌澎湃,却有惋蜒流转的气韵;小草没有青松的高大挺拔,却有绿意勃勃的柔韧;星星没有月亮的姣洁明亮,却有熠熠生辉的闪烁。我们不必感慨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长处,风景这边独好。
考试伊始,读到这样的文字,考生紧张的情绪会得以舒缓。“世间万物,各有千秋”的论断又鼓励学生正视自我,实现自我,这对于培养学生认真答题的意识有很大的帮助。这段文字句式整齐而辞采飞扬,抒情又明理,给人以雅韵流溢的美感,使试卷充满诗意。
学生何以失去对文字之美的感知?试卷的枯燥、呆板是原因之一。西方哲人说,人充满劳绩,但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作为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试卷,诗意不可缺,语文卷尤是。
三、链接最新材料,试题创编与时俱进,呈现鲜明的时代感。
语文题最应结合新鲜材料,与时代同步,才能很好地发挥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功能。
1. 病句考查题材新,取材于最新时讯,能很好地考查学生作为时文读者对鲜活语言的感知能力。四个句子的内容包括科技、体育、文化等方面,其中“杨绛先生文学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一句尤好,表达了对刚辞世的文学巨擘的敬意和怀念。
扑面而来的新鲜气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答题兴趣与创造思维,利于学生考出好的成绩。
2. 现代文选材新。议论文改编自2016年5月25日《人民日报》沈策的《“一生择一事”并不奢侈》;记叙类文章《驻守荒原》选自《读者》2016年第5期。就新时文编制试题,有效避免了猜题、押题等情况,保证了考试的公正性。
四、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试题在“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部分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发现、探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试题围绕第二十九个世界无烟日,模拟开展以“无烟中国,无烟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将语文学习和社会实践有机整合起来。其中拟写标语、提出建议、列举场所、委婉劝说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具体的实践背景,将语文和生活连成一体。
说明文阅读题:“请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蓝牙技术的两个实例”则有跨学科设题的味道,实践性也很强。
●说策略:知己知彼战不殆
2016年中考尘埃落定,2017年中考则需要我们未雨绸缪。针对今年中考试题的特点,结合命题的发展趋势,做好明年的应考工作,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抓住教材不放松,打好基础才有效
针对小语段阅读所考查的字词和成语题所选成语多来自教材的特点,要抓住教材,训练学生过好基础关。
重视初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字词习惯,从音、形、义三方面学习字词。对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可采用“连词成句”的形式训练学生的运用能力,做到说写结合。
重视课下注释和在课文中出现而课后没有归纳的典范词语的学习。学习成语一定要抄写课文原句,熟悉课文,加深理解。
紧抓教材,对文言文教学更为重要。首先要养成利用注释自学文言文的习惯,让背记注释成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为。掌握课内注释要做到不遗漏、不走样,越准确越好。
二、准确背好现代诗,关键名句要记牢
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背记名句。由于现代诗句子参差不齐,默写时不添字、不减字很重要。
重点篇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三、诗词鉴赏抓重点,主旨名句反复敲
要改变“考点无巨细,一一都复习”的撒网复习策略,重点掌握考查范围内的每一首诗词的主旨,加深对能表现主旨的名句的理解。理解主旨,赏析名句是复习的重中之重,题型的变化都离不开这两个重点。
四、“精彩片段”细研究,“点评、思考”探究好
鉴于《考试说明》“名著考查要引导学生回到原著,阅读原著,进而研究原著。使名著阅读真正落到实处”的要求,在无更多时间全面阅读的情况下,要重视对教材中附录的“精彩片段”的研读。今年的名著片段就选自教材248页的内容。“精彩片段”是名著的微缩与精华,仔细阅读是读原著的捷径。
还要重视教材对“精彩片段”内容的“点评”及所命制的思考题。一些“点评”中的结论就是很好的试题答案。
五、围绕节日练综合,同中求异归纳巧
龙东地区中考语文卷“综合性学习及口语交际”的考试内容多结合每年的国内外重大纪念日和节日,这就要求教师在板块的复习上注意搜寻以往考题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当年节日的新主题,确定复习范围。同时要注意,虽然节日各不相同,但在命题上却有形式方面的共性,比如探究材料、拟写标语、提出建议、确定活动方案等。在讲明这些题目的一般答题策略基础上,要注意具体节日的特点,使所拟答案更具针对性。除民族节日外,每年的重要节日还有:3月15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7日,世界卫生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2月1日,世界爱滋病日;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爱眼日。
六、训练阅读重文体,新鲜时评看大报
阅读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复习此部分时,一定要突出特定的文体阅读知识,要建立每一种文体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的网络,对相对固定的题型的答题方法归纳出简洁好用的范式,从而强化作答的规范。
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大报日益成为中考阅读选文的文本源,尤其是议论文多出自这两份报纸。对中考当年3-5月的重要时评,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研读。
七、作文素材看成长,材料思维立意高
作文的考查内容虽然广泛,看似不可掌握,其实这些五花八门的题目都跑不出以“我”为中心,以“成长”为半径所画出的生活之圆。抓住成长,就抓住了提起作文之网的纲。
以读格言、提话题、写作文为主要流程的作文命题形式在龙东试卷中业已成为常态,写好此类作文对衔接高中作文大有裨益。如何进行复习?要围绕格言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从多元解读中寻找最佳立意。思维的品质就是作文的品质,要杜绝肤浅、偏激,就要擦亮思维,让“头脑风暴”席卷课堂。
八、核心价值进中考,加强政治是信号
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已走进校园,它绝不会只书写在标语牌上,它将会出现在语文试卷上,虽然目前考此内容的省市还不多。
在2016年的全国各省市中考题中,福建省福州市的作文题很有代表性。
“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
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
请以“和谐之美,美在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你从“诚信”“友善”“互助”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
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中考的典型范例,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讲政治才能育新人,有思想才是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