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像与文字的合奏
——浅析图像小说的创作

2016-12-02张开玮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漫画文字小说

张开玮

图像与文字的合奏
——浅析图像小说的创作

张开玮

从2006年三联出版社引进的长篇漫画作品《我在伊朗长大》到2015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以“图像小说”的概念引进了法国卡斯特曼(CASTERM)出版社系列作品《朦胧城市》,越来越多的图像小说作品被读者所熟悉。图像小说的兴起拓宽了漫画语言,使漫画的内容和形式回归更为严肃性的文学载体。本文通过阐述图像小说的基本概念和艺术审美特征,解析了在图像小说创作过程中应该具备掌握的阅读视觉规律,画面分格的基本能力,并探讨图像与文字创作的关系,以及图文叙事的节奏等创作特点,展现了图像小说不同于传统漫画的创作方式以及图像与文字并置的审美形态。

图像小说;文学叙事;视觉叙事;图像与文字

谈起图像小说的创作,我们主要探讨什么呢?如果缺乏了解图像小说这类型的漫画媒介的基本概念,很难理解图像小说的审美意义,毕竟需要对作品的阅读才能够领悟到其中图像和文字所传递的信息。目前国内能够接触到比较典型的图像小说作品有:阿尔特·斯皮格尔曼①的《鼠族》,弗兰克·米勒②的《黑骑士归来》,玛嘉·莎塔碧③的《我在伊朗长大》等,这类型的作品数量并不多,且大部分都是引进版本。但是图像小说在欧美发展迅猛,无论是在畅销书排行榜,还是书店或图书馆,图像小说与连环漫画、日本漫画并驾齐驱。翻开图像小说,厚厚的一本漫画故事书,其页面呈现的图像与文字大多采用漫画式的语法进行叙事,是否创作这类型的作品等同于传统的漫画创作呢,这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究竟何为“图像小说”呢?图像小说的概念,也称为漫画长篇小说、图画小说或图像文学,它们有着双重含义,即是用图画叙事,属于文学艺术的一种类型。“图像小说”的英译文为“Graphic Novel”,它仍然是漫画的一个分支,是根据文学叙事内容,运用图画艺术审美化的视觉表现。与单页上的四格小漫画、系列连载漫画、手机上传播的条状漫画或普通漫画故事短篇(一般限制在16页或32页)不同,尽管承袭了漫画运用图画和文字叙事的表现方式,但它具有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并将漫画叙事章节集结成书,主要针对成年读者群。

从早期的单格或讽刺漫画到四格漫画再到几十页的短篇故事漫画,甚至几十卷的长篇连载漫画,每一种漫画媒介都随着时代科技的变迁而发展。图像小说也是作为应运出版物的发展而产生,确切地说,它是被市场所需求的媒介模式。它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漫画市场中建立,并早已经作为漫画产业制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漫画营销策略、漫画商品开发和发行方式息息相关。图像小说这一术语也作为特征标志与连环漫画(Comic)或连载漫画所区别开。是否图像小说仅仅只是针对市场营销策略或作为独立漫画创作的类型而被界定?这一观点至今在许多漫画家之间仍然有争议,但是不管怎样,可以确定的是图像和文字所构建的图文信息交流符合了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审美形态。

首次以“图像小说”命名出版的作品来自漫画大师威尔•埃斯纳(Will Eisner)的作品《神的契约》(1978年出版如图1)。这部作品中他打破了连环漫画图文并置的常规表现方式,第一次全篇采用图像漫画式叙事手法,通过四个故事分别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平凡小人物的生活。作为“图像小说的创始人”埃斯纳,他的作品让图像小说成为漫画书的一种类型,这类型尤其擅长用细

腻的故事推进深刻的主题,使图像小说不仅仅具有文学性的叙事,突破了传统连载式故事漫画,而且将图像叙事的理论详尽地展现出来,并且创造性的发挥了漫画语言。尤其页面布局方式如同乐曲的节奏一样,将不同的画面空间并置,并结合夸张的文字对白流畅的融合。例如图像小说《神的契约》中(如图2),从连续的画面分格到独幅超大的画格叙事,再到几乎无文字的单幅画面所产生出不同寻常的透视角度,创造性发挥图像的视觉语言。

图1 威尔•埃斯纳的作品《神的契约》

图2 《神的契约》

相比严肃题材、通俗题材和自传性主题的漫画,漫画美学语言的创造力在图像小说中构成了作者典型的创作风格。直至今日图像小说的发展,不仅遵循了漫画书有意识的画面空间并置连续的视觉表现方式,更创造性地发挥了图像元素和文字元素构成的长篇图像叙事特点,提高了图像文学的严肃性。

“文学性”对于图像小说的表述有直接关系。与传统的文学叙事相比,图像小说作为图像文学的典型代表体现更为直观。在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是通过字里行间的文字传递视觉画面,特别是许多虚构的情境并没有确切的画面,而是通过阅读印存在读者的脑海中;而图像文学,则是通过提炼后的文字表述与生动的图画之间并置式叙事,较为清晰地传递出作品的主旨观念和视觉审美信息,这样的阅读体验扩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和丰富了美感知觉体验。或许更多的读者对于中国连环画这类型的连环漫画媒介比较熟悉,传统中国连环画是上图下文、左图右文的样式,以文字说明为主,图像补充为辅的叙述方式。图像小说仿佛是“升级版”的连环画,通过角色的表演和动作推动叙事的发展,展现主题内涵,其版面形式以多个渐进的叙事方式,并常带有对话窗口以及拟声词。

当视觉语言占据主导的传播方式,以承载观念为导向的图像小说的创作形式必然会得以成立。可以说,创作图像小说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全篇由漫画构成的图书样式;(2)针对成人读者出版发行的图像文学作品;(3)非连载性的漫画,按照文学性的需求,以虚构性或非虚构的叙事体现;(4)具备漫画典型的页面布局和漫画分格设置的图像与文字创造性的运用。

由此可见,图像小说拥有着一种反叛传统漫画轻松幽默内容和连载特性的严肃本质。它扩展了漫画的媒介语言,使之不再局限于传统连环漫画。许多图像小说创作的主题中,往往融合创作者自身较强的主观性,其题材内容创作跨度极大,可以进行长篇大论的冒险故事,也可以有自传式的色彩的人物传记、回忆录或时事议题的叙述,甚至对经典题材进行改编再创作,通常也不是非虚构性,特别是涉及到思想性较强的现实主义。

图像拥有情境描写的特性,而文字则拥有心理描写的特性,图像小说将两者合二为一,这就决定了图像小说的创作需要慎密细致的思考。因为阅读过程中,如果一旦有不清楚的地方,读者就会思考,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停顿,所以图像小说的创作需要在理解阅读视觉规律的基础上,具备设计画面分格、画面与文字的配合以及图文节奏的叙事能力,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阅读的视觉规律

人类在观看事物时,是无法对视线所及之处全都投以一样的关注,会自然产生视觉关注焦点。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弗里德曼(W.J.Friedman 1978)在“经验时间(experiential time)”理论指出,当人们的视线无法一次看遍图像的所有细节,则观看图像时就必然有其先后的顺序,随着视线依先后次序观看,在观看前后两个焦点

时必然不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就会产生对关注对象的次序及期间的主观经验。阅读图像小说时,“经验时间”会让我们觉得“先看到的是先发生的”。正因如此,创作图像小说的图像视觉时,需要设计视觉动线的流向,让读者产生前后次序发生的现象,用以造成时间流逝的视觉经验。

但是,不应仅仅追求图像视觉动线,而低估文字叙述的功能。因为在阅读过程中仍然遵循着漫画的“三阶段阅读”原则,即第一阶段阅读,是读者的注意力会跟随页面上所展现的图像而运动;第二阶段阅读,存在于读者脑海里,理解图中的对白或自述的文本;第三阶段阅读,是头脑中会能动的理解和领悟这些图画与文字所展现的情景。这三个阶段实际是动态的连接,在阅读的过程中,图像通常是给人深刻印象,它们有组织地被呈现出来,从而达到像语言一样的表意效果。读者的个人经验往往先于理性分析,所以画面能够加速故事叙事的进程。因此,掌握组织图像的叙事能力是引导视线创作的关键,而文本的组合则是深化叙事的原动力。例如以右翻书为例,创作者会在右页右下角的画框安排情节伏笔,吸引读者继续往下看的期待画格,这是针对翻页阅读模式所发展出来的叙事推力。

2.画格的语言

由画面来传达视觉信息的图像小说,其页面上的画格构成了基本视觉元素。每一个画格代表了一个瞬间,而此瞬间又同时包含多样讯息,通过并置不同画面的空间叙述故事内容。这不仅是图像小说作为连续的视觉艺术独特美学的首要原则,也是创意结果的一部分。

视觉叙事创作中,创作者需要与读者保持同一观看视角,从时间和空间中将叙事连续的记录下来,并运用经验不间断的分解这种连续性,使其成为静止场景的片断,并且借由画格将之框住。因而这些分格具有时间与空间的特点,而那些被画格框所凝结的场景片段就如同已经编辑完成的内容,带领读者在浩瀚的图像文本连结中找寻适合的路径。著名美国漫画学者斯科特·麦克劳德(Scott McCloud)在《理解漫画》一书中认为漫画或图像小说中的画格将时间的关系转换为空间关系,对读者来说漫画中的画格就是心灵的框架,他将漫画两格之间的跳动依照连续性分成六个类型:(1)瞬间至瞬间;(2)动作至动作;(3)主题到主题;(4)场景至场景 ;(5)观点至观点;(6)非序列。其中将“瞬间至瞬间”、“动作至动作”、“主题到主题”为线性连续动作,属于线性叙事,它们透过画格视框推进展现叙事的细微的连续动态或是表现出连续动作的关键重点及其结果;而“场景至场景”、“观点至观点”、“非序列”为非线性的分格表意,具有场景转换或运用不同观点,让读者自行产生联想的意义,但有时不同场景或观点之间,也蕴含线性的叙事目的。

图像小说画格的安排如同被设计过的超出文本意义以外的连接,是使用一种模拟时间和动作的心理闭合与读者进行沟通。对于创作情节简单的故事,画面效果和视觉特效必须足够吸引人,因为画格本身就成为了故事。可以说画格被当作美学、认知与叙事形式的首要部分,有意识地使用图像的画格可以解析叙事过程与解构观念。当作者用画格组织时间、空间以呈现叙事与观点时,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思路、观念、记忆与心智,这种由经验性的将视觉结果呈现于每一个画格元素中,再由读者以创造性的连接起元素,如同编织画一样构建观念。

3.图像与文字的关系

逐渐增长的阅读经验,借由画框彼此相连进行故事讲述,使得创作者自身考虑

到图像与文字之间的某种意义的关联。从图像小说具备图像和文字两种基本元素的媒体特质来看,读者可以有选择地看文字或图像,并决定每个画格停留的时间。如果说图像作为感知经验的创作展现了文学描述中的意境,那么图像小说中的文字话框则体现了作品中对象的内心独白或用于场景解说。运用话框将文本表现,其有各种各样形状,在实际创作中,话框是画的一部分,细微表达了文字要表达的氛围。例如,通常方形话框用于解说,典型的从角色身上冒出来的带有尾巴状突起的话框,指明对白出自谁口。根据文学作品中,角色对白或内心独白的不同情形,来改变画中文字的话框的形状,这也是在创作中需要考虑的潜规则。如果不把话框传达的意义表达清楚,那么读者在阅读故事结构时就会产生混乱。在大多数的图像小说作品里,图画与文字呈现出一种互补的关系,如同组合式的文本,即由“图画所表现的”与“文字所说的”结合而成,而这样的文本无影无形,通过读者阅读获取信息。获得2014年德国马克斯和莫里茨(Max-und-Moritz)最佳图像小说奖作品《孩童乐园》(Kinderland),作者玛维(Mawil)将发散式样的对话框与不断变化角色视角相结合,配以几乎要跳出画格的人物动态表现,共建出充满持续动感的画面,以此来推动人物性格在故事中的发展(如图3)。

图3 《Kinderland》

图像与文字作为媒介表现的差异性,体现了“视觉补偿”心理作用。画框引导叙事,读者透过想像或虚拟的介入,积极能动的补足各个文字框格之内与图像之间关联,将片段讯息完整化,达到完整的阅读。在这具有跳跃性阅读思考过程中充满了乐趣与愉悦,而这些更胜于作者所给予明示的部分。值得注意在创作过程中过多的画面版面和过于花哨的绘画技巧,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最终喧宾夺主。当图像小说采用朴实的画风,简单的笔触,仿佛像在描绘身边的事物一样,能够轻易地捕捉到生活的点点滴滴。斯科特·麦克劳德(Scott McCloud)曾说:“在图像叙事这种交流和表达的媒介中,观众是主动有意识的合作者,而知觉封闭则是变化、时间和动态间的中介。”这里的“知觉的封闭性”是指将观察到的部分理解为整体的现象,即将有意义的画格组成叙事整体,读者用已知或者相信的观念,将画格之间的空隙缝合,使得许多不连续的图像可以成为一个动态与完整的故事。

4.图文中的节奏

图像小说的承载媒体属于纸质,其缺点在于读者能轻易得知故事的结局,所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必须依靠内容。对创作者而言是一个极具韵律节奏的图像表述。整本图像小说自成一体,独立的展现故事情节,节奏是创作图像小说的基础之一。它不是像记流水账一样的文本叙事,也不是单独的显现图像,而是在时间和空间中交叠设计并置画格与文本的综合形态,让读者能够理解画面所暗示的时间、空间、动作、声音和情绪。优秀的图像小说有一个基本语言,即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保持力,并促使读者继续翻页,其中注意力依靠刺激和生动的画面来获取,而保持力则可以通过合理巧妙的画面安排来赢得。例如,掌握图文中的叙事节奏,在一些表面上似乎静止的场景设置带有长文本的角色对话框,而在一些动势明显,跳跃性较大的画格设置拟声化的文字,让读者能够领悟到超出了他们所看到的图画和文字。这种持续阅读的行为之间,创作者必须获取到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所以,设计图像小说的情节时就应该考虑到,哪些情节是属于依次发生的,哪些情节应该被概括缩减,哪些在同一时间里发生的情节,如同慢镜头,由多个画面分格框被延伸出来,哪些属于戏剧冲突激烈的情节,需要简洁精炼文本的出现等等。将故

事的发展显现出不断向前碰撞的方式,当设计的情节节奏越猛烈,越能平衡读者在阅读中流畅的叙事效果。美国青年作者约瑟夫·兰伯特(Joseph Lambert)绘制的图像小说《手语——海伦·凯勒的故事》,描述了美国著名教育家海伦·凯勒的成长历程(如图4)。

图4 《手语——海伦·凯勒的故事》

书中实验性发展了图像叙事模式的多样化,以非传统性的时间叙事方式,并采用等比例的画格设置,透过它将故事主角具象描绘与内心抽象的画面并列式的进行叙事,让故事节奏在无形中产生了韵律,伴随着翻页的动作,将海伦·凯勒幼年时既看不见又听不见,内心焦虑的情境体现得淋漓尽致。图画与文字的节奏设计游刃有余,读者能够感受得到以跳跃性的节拍表现故事主角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与主人翁内心深处的独白。由此可见,视觉的感受将图像叙事功能化,因为它也在不断寻找文字和图片作为共同的语言来进行叙事。

思考图像小说的创作方式,透过作者自身的创作活动,将文学叙事进行图画平面化与视觉信息化的融合,并以象征、抽象或简化等艺术表现形式凝结成有意义图像编码,读者在解读图像和接受信息,依靠自身的认知经验在图像与文字编码元素中逐步完成解码,因而保持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传达的有效性,仍然是图像叙事的首要任务。

越来越多变的信息模式对于图像小说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借助图像语言叙述性的特点,并以揭示人类情感或哲学思想为主题的图像小说,由于其图文并置的创作特性,“阅读”与“观看”无法全然被分割。对于创作者而言,独立掌控故事情节和图画,表现页面视觉图画多样性;对于读者而言图画与文字亦非单纯的并置,而是一套与读者共享的审美符号体系。因而图像小说的创作不应以自我表现凌驾于读者之上,而是先采取一种折中态度,当读者有办法解读后再循序渐进,这也是作为图像小说家身份来进行创作的一种思考特征,作者创作的深度,也可以说是与读者的解读能力一同成长,共同构建一场细腻而丰富的纸上电影。

张开玮 湖北美术学院动画学院讲师

[1]格拉维特.日本漫画60年[M].周彦,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2]夏目房之介.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表现和“文法”[M].潘郁红,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

[3]麦克劳德.理解漫画[M].万昊,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艾斯纳.威尔·艾斯纳漫画教程:绘画故事和视觉叙事[M].忻雁,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5]刘俐华.数字漫画跨媒介叙事特质与表现形式创作研究[M].台湾:国立台湾师范大学,2014.

[6]范银霞,赖雯淑.图像叙事的超美学及其艺术教育意义:从Chris Ware的作品谈起[J].国际艺术教育学刊,2012.

[7]涂铭宏.交响腐人梦情感转码与恋人共同体:情感转码与恋人共同体[J].文山评论:文学与文化,2013.

[8]ABEL J,KLEIN C.Comics und Graphic Novels:Eine Einführung[M].[S.l.]:J.B.Metzler Verlag,2016.

[9]BOFINGER K.Le Monde diplomatique:Comics zur Lage der Welt[M].[S.l.]:Reprodukt Verlag,2014.

J04

A

1009-4016(2016)03-0088-05

猜你喜欢

漫画文字小说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