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珠母贝“南科1号”
2016-12-02何毛贤,林坚士,刘文广等
马氏珠母贝“南科1号”
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通过了白金丰产鲫等12个水产新品种,现予公告。为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率,本刊将分期刊登这些品种的繁殖及养殖技术。
一、品种概况
(一)培育背景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或P. fucata Gould),又称合浦珠母贝,为暖水性动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以及日本沿海。是用于海水珍珠培育生产的主要物种。自1965年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成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育苗-养殖-植核-育珠-加工-销售的产工销一条龙产业链条。海水珍珠养殖业曾经是广东、广西、海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历史上海水珍珠年产量最高达30t,产值超过20亿元。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提高产值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加上缺乏对相关产业支撑技术的深入研究,致使目前的南珠产业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目前的海水珍珠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的湛江市,其他地方的养殖已严重萎缩。
珍珠产业的源头是种质、种苗,在目前我国海水珍珠贝种苗质量差、育珠贝生活力下降,严重制约了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对珍珠贝提升其育珠能力、改良品质,示范推广新品种,是珍珠养殖业、珍珠产业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是科技兴海、农业科技现代化的需求,同时也是市场的迫切需要。我国对马氏珠母贝的遗传育种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7年起开始马氏珠母贝多倍体育种工作,三倍体种苗生产和育珠已达到中试水平,用三倍体育珠,成珠率提高25%,大珠和中珠比例明显提高,珍珠平均重量提高14.3%,显示出良好的育珠性状。“十五”期间,开始了杂交育种和定向选育,并结合分子标记进行辅助育种。海南大学王爱民等通过远缘地理群体杂交培育出了马氏珠母贝“海优1号”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2-002-2011),该品种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广东海洋大学通过群体选育和家系选择培育出了马氏珠母贝“海选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8-2014),2龄贝平均壳宽与壳长分别提高21.2%和20.8%,育珠贝的留核率与珍珠珠层厚度分别提高了22.3%和22.2%。总体上,目前的珍珠贝良种培育目标主要集中在生长速率、壳型大小及壳色方面,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不过,目前我国马氏珠母贝的种苗来源还极为混杂,特别是杂交贝或其后代占了很大的比重,该贝种生长快、壳型大,但壳型扁平、软体部瘦小,插核后死亡率高,前几年的大量养殖给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同时也给原有的种质造成了遗传污染。我们的目的是提供适合于我国养殖的种质上较纯正,同时具有优良育珠能力的马氏珠母贝新品种,为生产提供优质种源。我们以来源于基本没有人工养殖海区的深圳野生群体为基础群体,重点对壳宽性状进行群体选择,试图增大壳型的凸度,间接增加软体部的重量,以增大核位,减少植核贝死亡。目前已连续选育6代,培育出的马氏珠母贝 “南科1号”品种具有壳型肥厚、软体部结实,在育珠休养期的死亡率较低、留珠率和优良珠率高的特点,即该品种具有较强的育珠能力。
(二)品种特性
马氏珠母贝“南科1号”壳宽增加明显,壳/长比值大于对照组,即壳型肥厚。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马氏珠母贝相比,17月龄贝平均壳宽提高14.23%,平均壳高提高6.23%,平均体重提高37.76%;插核6个月的育珠贝留珠率提高30.63%,优珠率提高13.09%。
图1 马氏珠母贝 “南科1号”(下排)
图2 马氏珠母贝 “南科1号”的育珠及收珠
二、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本选择与培育
在同一批次的马氏珠母贝“南科1号”大贝中,挑选壳宽大的雌、雄个体至少各50只以上作为备用亲贝。在夏季和秋季两个繁殖盛期进行海区或室内催熟培育。
在夏季和秋季两个繁殖盛期,如海区遭遇大风大浪的极端海况,或者贝体在炎热空气中长时间暴露,均有可能出现性腺集体排空现象。因此,亲贝在海区催熟培育期间,要减少清贝和换笼等管理环节,同时降低养殖密度。每半个月检查一次亲贝的性腺发育情况。具体时间段,建议在农历初一前3天~4天或农历十五前3天~4天为宜。
在夏季和秋季两个繁殖盛期,海区催熟培育的亲贝,如性腺成熟度不能满足人工育苗的理想状态,可考虑在室内通过适宜温控和加强营养的方式进行催熟培育。亲贝培养密度应控制在20只/ m2~30只/ m2,同时必须充气增氧。每天换水量为培育水体的1/3~1/2。每天对育苗池进行一次清底处理,然后换入全新过滤海水。饵料以单胞藻活体饵料为主,兼投喂活性酵母、蛋黄及藻粉等干体饵料。投喂的单胞藻,建议种类多样化,金藻、扁藻和小球藻混合投喂为宜。每次投喂量,以养殖池可见明显藻色为宜,具体视亲贝的摄食及排便情况而定,可一天多次投喂。每天检查有无死贝并及时清除。若水温低于25℃时,最好将水温逐渐升高至25℃以上(每2天~3天升温1℃)。
(二)人工繁殖
1. 精卵采集繁育亲贝的精卵采集有人工诱导和人工解剖两种方法。相比之下,人工解剖采集精卵,不仅操作简单便捷,还有利于控制雌雄亲本比例。雌性生殖腺成熟时的外观呈淡黄色或桔黄色,性腺表面比较光滑、饱满;雄性生殖腺成熟时的外观呈乳白色,性腺表面比较粗糙呈颗粒状、饱满。
(1)人工诱导:将成熟亲贝的壳表清除干净,先将亲贝阴干2小时~3小时,再流水刺激30分钟,接着将亲贝置于变温海水中(升温或降温4℃~6℃)浸泡30分钟~60分钟。然后将亲贝置于常温海水中,以诱导精卵自行排出。
(2)人工解剖:将亲贝去掉右壳,剪去足丝、外套膜、内脏团等部分,用消毒脱脂棉擦去体液和海水,然后采用挤压法或吸管法采取精卵,分别收集到装好过滤海水的容器中。在人工授精前,使用人工解剖采集的精卵,必须进行精卵成熟度检查。将精液或卵放入浓度0.004%~0.007%的氨海水中,在显微镜下,不成熟的精子不动,运动活泼者则表明精子成熟,可以授精;不成熟的卵子胚泡不会消失,成熟的卵子胚泡不久即消失,形状变圆。
2. 人工授精和孵化人工授精的水温以24℃~30℃,盐度以22~32为宜。雌性亲贝与雄性亲贝比例以1∶1~3∶1为宜。
在装有过滤海水(适用于人工诱导所采集的精卵)或浓度0.004%~0.007%的氨海水(适用于人工解剖所采集的精卵)的水族箱或水泥池中,用筛绢过滤所采集的精卵,充分混匀搅拌。待受精卵充分沉积底部后,吸去上层的海水,重新加入过滤海水。
当大量幼虫转动上浮后,通过胶管采用虹吸法将上浮幼虫吸出到育苗池中。育苗池中预先放入1/3的过滤海水。
(三)苗种培育
1. 培育密度与换水幼虫培育密度以2个/ml水体为宜。幼虫下池后的3天~4天内,每天添加部分新鲜的过滤海水,第3天或第4天加满,第4天或第5天开始换水。每天换水量从初期的1/4到后期的1/2,换水时的温差不能超过2℃。
2. 投饵幼虫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单胞藻投喂,建议参照以下用量。
发育阶段日投饵量(单位:个/mL)亚心形扁藻湛江等鞭金藻D形期200~500壳顶初期500~1000600~1000壳顶中期1000~1500600~1000壳顶后期1500~2000600~1000附着变态期2000~30001000~3000
3. 充气在幼体培育池的培育,除了添水或换水时可以暂时停止充气外,其余时间育苗水体必须处于充气状态,使培苗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达到4.30 mg/L以上。
4. 采苗采苗器通常使用塑料薄板、胶丝网布等材料。使用塑料薄板作为采苗器时,最好使用黑或红的颜色,板面规格以18cm×20cm、 18cm×22cm和20cm×20cm为宜。反复使用的采苗器投放前,必须清洗后浸泡2天~3天,进行消毒处理。
当20%~30%的壳顶后期幼虫出现色素点时,开始向育苗池投放采苗器。采苗器在2天~3天内分批投完。
5. 收苗当贝苗壳高1mm~3mm时,将贝苗移至网目1.0mm~1.5mm的一级幼贝笼中,然后放在海上进行养殖。
通常采用的收苗方法有两种:直接装笼法,即将附着有稚贝的塑料板或胶丝网布,直接放入网目大小为1.0mm~1.5mm的一级幼贝笼。洗苗法,即通过人工手洗的方法将贝苗从采苗器洗下来,然后放入网目大小为1.0mm~1.5mm的一级幼贝笼。
三、健康养殖技术
(一)养殖海区条件
选择最低潮水深3.5m以上、受淡水影响小、海面风浪较小、附着生物和敌害生物少的港湾或近海海域为宜,海区底质为沙质、沙泥或砾石。养殖海区的水温15℃~30℃、盐度25~35、pH 8.0~8.4、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为宜。
(二)养殖设施
立桩拉绳式吊养、框架排筏式吊养、浮球延绳式吊养,是目前国内马氏珠母贝海上养殖中普遍采用的三种主要养殖方式。最低潮水深2m~3m的内湾型海区,建议采用立桩拉绳式吊养;最低潮水深5m~6m的内湾型海区,建议采用框架排筏式吊养;最低潮水深8m以上的开放型海区,建议采用浮球延绳式吊养。
吊养笼具采用2mm~10mm网目规格的幼贝笼、10mm~20mm网目规格的小贝笼、20mm~30mm网目规格的中大贝笼。
(三)养殖方法和管理
壳高2mm~3mm的人工繁育稚贝,从室内育苗池采收出池移至海上养殖后,通过3个月~4个月的海上中间养成,可养成壳高20mm~30mm的小贝,经过1.5年~2年的海上养殖管理,可培育至壳高65mm以上的大贝。贝苗养殖期间,每5天~10天打开苗笼检查一次,如有毛嵌线螺幼贝、蜗虫、小蟹等敌害生物,应及时清除。母贝养殖期间,1个月~3个月清除贝体附着物一次,每次洗笼时发现有毛嵌线螺、蟹类、鱼类等敌害生物入侵,应及时清除;养殖笼附着生物量过多时,应及时换笼。清贝时应避免太阳直射和高温作业,露空时间最长不超过2小时。对于植核母贝,严禁使用淡水浸泡的方法清除附着生物。母贝分笼时,挑选大小规格较为一致的个体放养于同一贝笼中。春季和秋季建议浅吊在2m以上水层;夏季和冬季建议吊养在4m左右水层。
不同大小的贝,其养殖笼具网目大小、适宜的养殖密度、以及分笼疏养时间可参考下表进行。
壳高规格(mm)网目大小(mm)养殖密度(个/笼)分笼时间(天) 2~51~1.51500~200010~15 6~102.5~4800~100010~15 11~156~10300~50015~20 16~2010~15100~15020~30 21~3015~2080~10030~40 30~4020~2560~8030~40 40~5520~2540~6040~50 55~7030~3530~4040~50
四、育种和种苗供应单位
育种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64号
邮编:510301
联系人:何毛贤
电话:020-89023144
广东岸华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红旗二路60号
邮编:524100
联系人:谢永新
电话:13922073808
种苗供应单位:
广东岸华集团有限公司
(何毛贤 林坚士
刘文广 谢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