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兰花开

2016-12-02董立峰

河南电力 2016年12期
关键词:虞城县木兰花妃子

文_付 琳 董立峰 图_王 辉

木兰花开

文_付 琳 董立峰 图_王 辉

花木兰,一个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她代父从军,征战疆场12年,却不求权贵,毅然决然放弃封赏,只愿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花木兰的孝义、勇敢,成为中国女性的楷模。

在中华这片土地上,木兰文化源远流长。提到花木兰,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那首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木兰诗》,它语言朴素、感情充沛、音律极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后世出于对木兰的敬仰,创作无数艺术作品。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用其朴实、昂扬、铿锵的唱腔将木兰精神演绎得豪气万丈、酣畅淋漓,特别是在豫东这片家乡的热土上,几乎男女老少都能哼上一句“谁说女子不如男”。

初冬时节,寒风凛冽,携来一丝寒意。豫东虞城县应营镇的木兰祠内,却是香烟袅袅,不时有三三两两的人群前来上香、许愿,与周围萧瑟的冬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种了许多的树,树上挂满了红色的布条,工作人员说,那是人们用来祈福的红布条。每年这里还有庙会,到时候十里八村的人都会来这里,非常热闹。

木兰的故事让这座小镇的历史厚重了许多。带着满怀敬意,我细细打量这里。木兰祠大门面东,为牌楼式建筑,门口一对威武的雄狮拱卫,牌楼横匾上书“木兰祠”三字。进入大门就是宽敞的木兰文化广场,木兰祠门口的中心位置是一座戎装跃马、威风凛凛的花木兰石雕像,飒爽英姿、气势不凡。广场西面的整面墙上,是毛主席御笔手书的《木兰诗》全文碑刻。南墙从东到西是碑廊,真草隶行篆五体纷呈,陈列着现代军政要人、社会名流以及一些文学艺术家撰写的诗词联句。

木兰祠大门

迈步走进木兰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块石碑,那是在历次战火中幸存下来的。其中一座元代石碑,上刻“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文正书为2000余字,详细记载着木兰的身世、事迹及历代修祠的情况。里面第一行字这样记载:“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亳之谯人也。”其实木兰并非姓花,而是姓魏。明代著名的戏剧书画家、泼墨画的创始人徐渭,以《木兰辞》为蓝本,改编为剧本《花木兰代父从军》之后,木兰才开始姓“花”。在戏剧中,冠以女子“花”姓,使其形象更加美好,所以说“花木兰”是人们把戏剧人物当作了历史人物。从此,花木兰这个形象就享誉国内外,而真实的魏姓也鲜为后人知晓。

据木兰祠讲解员刘宁说,关于花木兰的故事,众多人都只知道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而对于打仗归来后的事情却鲜有知晓。其实,花木兰打仗归来回到故乡,随后才传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事情,不久,便以“异事”闻于朝。皇帝召木兰入宫,看到木兰与宫中妃子“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娴静以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的形象完全不同,着实让他眼前一亮,情不自禁做出决定,纳木兰为妃,然木兰却不为之动容,其原因是从军期间没有对父母尽孝,也厌倦了战场中的厮杀,想过些平淡和父母相处的日子。最终,性格刚烈的花木兰因为“做了妃子不能回家尽孝,不做妃子又是对皇帝的不忠”之因,以死表达了自己的忠和孝,对天子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而后,唐代皇帝追封她为“孝烈将军”。后人为了祭祀她,就在其故里商丘虞城县营郭镇建造了木兰祠。

在木兰祠的院落里,随处可见一种植物,当地人称之为“木兰花”。它四季常青,只是叶子的最顶端却有着几片小小红叶,令人称奇。此植物名叫猩猩草,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院内无人种植,不知为何它却偷偷在此生了根发了芽。当地人说,这草是木兰的化身,绿叶是木兰女扮男装,顶端的红叶则是木兰从军归来恢复了女儿身。清风拂过,一丛丛木兰花微微颤动,红得热烈,绿得招摇。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祠堂内高大的木兰立像,仍是一身戎装,身披金色铠甲,头戴黄色笠帽,手握挂在腰后的佩剑,眼神坚毅,注视远方,似在守护脚下这方家园。流连于木兰祠景区,仿若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曾经只在戏里的花木兰,顷刻间近在眼前。由衷感叹,谁说女子不如男!

(作者单位:省公司本部、虞城县供电公司)

猜你喜欢

虞城县木兰花妃子
河南虞城:春节里的暖心“饺子宴”
河南虞城:春节里的暖心“饺子宴”
浅析李白乐府诗中的妃子形象
减字木兰花·乙亥清秋
木兰花开 香飘四海
桃花烙
减字木兰花·咏犬
漫步荔林
减宇木兰花·立春
虞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