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高校博士生导师队伍质量保障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6-12-02张俐李祖超黄杨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博士生导师研究生

张俐 李祖超 黄杨

英国高校博士生导师队伍质量保障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张俐 李祖超 黄杨

介绍了英国高校经过长期探索建立的较完善的博士生导师队伍质量保障机制,包括资格认定与任职、角色培育与培训以及考核评估等,指出其运行过程中有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中介机构的有力监督、高校机制环境的主导及导师个人意志的驱使,上述因素共同推动着高校博士生导师队伍质量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行。认为该机制在保障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与博士生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了英国的这些做法对我国高校完善博士生导师遴选、培训、考核评估等方面的借鉴价值。

英国高校;博士生导师;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

质量保障在管理学中主要是指在质量体系内实施并按需要进行的有策划的系统的活动[1]。而英国高校博士生导师队伍质量及其质量保障体系又闻名于世。笔者从机制和制度视角出发,侧重分析英国高校博士生导师的资格认定、角色培训与考核评估制度,探究英国高校博士生导师队伍质量保障机制的运行状况,在此基础上,吸取英国高校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一、英国高校博士生导师队伍质量保障机制

(一)博士生导师资格认定

英国高校博士生导师岗位对申请者的职称没有硬性规定。不论是讲师、助理教授(高级讲师)、教授,还是一定级别的研究人员,只要是正在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高校教师都有资格申请。

英国高校的博士生导师是一个流动工作岗位,不带博士生就不能称为博士生导师。各高校对博士生导师申请者都有各自的要求和规定,但普遍看重申请者是否具备指导博士生的经验、能力及科研实力。例如,牛津大学规定,博士生导师首先是一名教学科研人员,能够保证完整指导一届博士生,在某研究领域有一定实力及信誉,熟悉研究生教育[2]。伦敦大学学院对博士生首席导师与副导师的要求略有不同,首席导师必须在博士生所提交计划的领域拥有学术专长,有至少一次完整指导博士生学术研究或博士生培养的经验,试用期教师担任首席博士生导师,必须获得至少有两次博士生指导经历导师参与的博士生指导小组的支持。对副导师的要求相对简单,即在博士生所提交计划的领域拥有学术专长,且熟悉博士研究的标准[3]。

博士生跨学科研究对导师多元化指导的需求,使得跨学院、跨机构的外来专家在满足条件的基础上也能担任导师。例如,爱丁堡大学规定,与博士生研究相近学科的校外专家、教师也可以担任导师,但是必须通过培训委员会和院长的认可。而剑桥大学工程学系规定,由英国皇家学会或者剑桥学院研究基金资助的校外研究人员也有资格担任导师,但要有三年以上的博士后研究经历[4]。而诺丁汉大学则规定特聘教授和讲师、刚退休的教授和荣誉教授等不能担任首席导师,但可作为副导师参加联合指导小组指导博士生的学习和研究[5]。

(二)导师角色培训

英国高校十分重视培育博士生导师在博士生教育中的角色与责任,并通过建立培训制度等培育导师的岗位意识、前沿洞察力及团队管理能力。

多数高校都设有专门的培训机构,负责给博士生导师提供培训服务。如牛津大学的学习研究所、剑桥大学的个人与职业发展中心、利兹大学的教师培训与发展中心等[6]。格拉斯哥大学针对博士生导师有培训研习会、个人发展项目、指导技术培训、导师发展课程等多种培训项目,并且考虑到导师们的不同情况,每年会对所有博士生导师组织一次基础讲习会,也会为经验不足的导师及准备申请博士生导师岗位的教师组织一次讲习会[7]。

高校普遍重视博士生导师角色培育、导师责任介绍、博士生指导技术培训。爱丁堡大学规定新博士生导师必须参与新导师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资助机构、学校、学生对他们的期盼;了解学校规章制度、管理机制和获得经费支持的途径等。二是由资深的博士生导师传授经验,深入了解在博士生培养和自身发展不同阶段导师的责任、将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各项挑战等[8]。对在职博士生导师,除了强化导师角色与责任的基础性培训外,学校还专门组织其他方面的培训,如集中研讨有关博士生培养的问题及学科发展趋势等。牛津大学学习研究所每年举办一次研讨会,集中探讨博士生教育问题,交流培养经验。

监督检查制度是保证培训要求落实的重要手段。英国高校建有针对博士生导师培训的检查和奖惩制度。格拉斯哥大学要求所有博士生导师至少每五年参加一次培训研习会,研究生院办公室负责监督和检查导师参与培训研习会的情况,五年还没有完成一次培训的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有权限制其招收新的博士研究生[7]。

(三)博士生导师考核

英国高校对博士生导师的考核主要有年度考核、晋升考核两种,其中将考核结果与晋升挂钩的制度是有效保障博士生导师队伍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实行的绩效性评价考核体系,主要从教学、科研、行政服务三个方面对导师进行考核,详细的考核指标由各学校按需设置。伦敦大学的教师晋升考核在教学、科研和行政服务三个一级指标下设多个二级指标(详见表1)。在博士生导师的晋升考核中,尤其注意考核导师对学生培养的投入与成绩。由于博士生导师晋升考核的结果与其去留、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直接相关,因此,博士生导师们不得不高度重视晋升考核,尤其是在“非升即走”的制度下,博士生导师面临下岗危机,只能积极提升研究能力、积累科研成果,并保证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表1 伦敦大学导师晋升考核指标体系构成

二、英国高校博士生导师队伍质量保障的支撑体系

(一)英国政府、中介机构的引导与监督

1.颁布法案、制定标准,引导高校博士生导师质量保障工作

英国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并没有专门出台针对高校博士生导师质量保障的规定,而是以颁布相关法案、设定标准、拨款的方式,引导高校加强博士生导师队伍质量保障工作。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分别在1999年和2004年颁布了两版《高等教育学术水平和标准施行规则》[7],其中单列一章对博士生导师的角色、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特别要求高校保证所有导师和博士生都能够通过书面的指南了解到导师的全部职责,保证导师对博士生提供指导的质量不会受到其他职责与因素的影响[10]。

2.强大的中介评估机构监督博士生导师质量保障工作

英国高等教育一直秉持高度自治的传统,政府并不直接插手高等教育。英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对高校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力,他们由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专业团体和社会组织等组成。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是政府与高校之间的重要桥梁,负有分配各高校教育经费、监督高校内部质量建设的职责。获得该基金委员会经费支持的高校都必须接受英国科研评估考核,该考核结果除与学校所获教育经费额度直接挂钩外,也影响着基金会基金分配及工商界、慈善团体和其他机构对学校研究的资助。因此,英国高校都十分重视该项评估。

英国科研评估考核与高校博士生导师及其团队科研质量有密切关系。例如,英国2008年的科研评估考核,要求相关高等教育机构提交2001~2007年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评估指标包括科研教师其科研成果产出情况、研究生培养及奖学金情况、获得的研究经费、研究硬件环境、个人或团队获得的荣誉、博士生导师及其管理队伍的发展等[11]。2002年英国下议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发表的报告充分认可了该科研评估考核的积极作用,指出该考核刺激了高校的研究管理工作,确保了资助基金真正用在了卓越研究的领域[12]。

(二)英国高校内部机制环境的支持

1.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制度根基

“学术自由、教授治校”是英国高校的传统制度,教授们通过参与评议会、科研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各种委员会的形式,在学科设置、课程设计、教学等高校学术事务决策方面发挥着较大的影响力。这种制度使得博士生导师选拔、晋升考核以及终身教职评估能够做出权威和公正的选择,较好地保证考核制度运行的质量,真正选拔优秀的博士生导师[13]。教授治校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教授联合组织与校内行政、校外权力干预进行“较量”的过程中,教授组织能够利用权力为博士生导师队伍质量保障建设争取更好的条件的同时,保证博士生导师队伍质量建设较少受行政势力干预。

2.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的主导作用

英国高校大都建有较完善的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对内主持开展学校自我评估和质量保障工作。博士生教育质量是高校质量保障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教育质量的直接作用和核心影响力,促使博士生导师质量保障工作被各高校列为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项目而不断推进,通过制定章程、设立组织机构、开展质量自我评估等推动博士生导师队伍质量保障工作。如诺丁汉大学制定的质量手册,自1995年以来经过多次修改,其中有专门章节对博士生导师的任命、导师责任作了明确的规定。牛津大学2006年设立了教育专委会和科研专委会负责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工作。专委会依据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的相关规定还制定了《牛津大学质量评估手册》,对研究生招生,研究设施环境,导师指导质量监督、评估、反馈作了详细规定[14]。

(三)英国高校博士生导师的意志驱动

英国高校博士生导师队伍质量保障机制的有效运作,除与外部干预、校内相关机制有着密切关系外,博士生导师作为质量建设的直接主体,其意志取向与高校质量保障目标的契合度极大影响着机制运行的实际效果。导师意志与高校质量保障目标越契合,越有利于质量保障制度的落实。英国高校面向世界招聘优秀教师,通过激烈的竞争选拔出的教师综合素质较高,能成为博士生导师的教师更是优中选优,博士生导师群体往往拥有较高的自我成就动机和自我实现意识,在保证自身质量方面有较高的自主性。

英国高校以制度营造竞争环境,积极发掘博士生导师们的进步意志,从而促使导师意志与高校质量保障的目标契合。高校利用各种激励与考核机制,激发博士生导师的竞争意识,博士生导师与高校质量保障目标极易产生共鸣。高校又从环境、培训等方面对博士生导师提供支持,这种双管齐下的方式推动着博士生导师队伍质量保障机制的运行,打造出了世界一流的博士生导师队伍。

三、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一)完善高校博士生导师遴选制度,挑选优秀者担任博士生导师

1.科学设置博士生导师选拔标准,严格把好遴选质量关

博士生导师遴选是加强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高校应该建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选拔委员会,明确博士生导师任职标准。尽量量化某些关键性标准[15],如年龄、职称、学位、教学、科研、指导经验,尤其突出博士生导师岗位的要求,加强对申请者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以及研究生培养经验的审查,严把遴选质量关,排除非学术因素的影响。

2.打破博士生导师正高职称要求,优化博士生导师队伍结构

当前,我国高校的优秀中青年教师队伍已经壮大起来,他们中间不少佼佼者了解学术前沿、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实力和研究生指导经验,完全具备担任博士生导师的资格和水平[16]。目前有些高校已放宽了对博士生导师的正高级职称要求,但仍有很多高校把具有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作为选聘博士生导师的硬性条件。应吸引中青年副教授参与博士生导师岗位的竞争,这不仅能使学术研究更具活力,同时也会让资深教授们产生“后生可畏”的压力,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和博士生指导质量。

(二)完善高校博士生导师培训制度,强化博士生导师岗位意识

我国当前的博士生导师培训仍存在重视人员参与、忽视培训效果,重视新任博士生导师培训、忽视在岗博士生导师培训等问题。博士生导师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将导师培训与学校发展规划联系起来,设立专门的导师培训部门,组建专业的导师培训团队,聘请专家参与博士生导师培训项目、内容设计,突出博士生导师岗位要求和本校博士生培养特色,倡导终身学习,明确规定博士生导师参加培训的要求,并将培训结果列为博士生导师薪酬与晋升等的参考要素,从而有力激发博士生导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三)完善高校博士生导师考核评估制度,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

考核制度无疑已成为保证博士生导师质量的重要手段[17]。我国博士生导师考核制度尚不完善,有的高校实行了博士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制度,但博士生导师的考核只有最初的博士生导师遴选考核,没有后期持续性的考核制度,且不少高校博士生导师的任职是终身制,一旦成为博士生导师,除非触犯国法校规或本人自动申请离职,一般不会丢掉博士生导师头衔,正是这种永久性“安全保护”滋生了一大批无论文、无课题、无科研经费的博士生导师。为了激发他们的竞争精神和危机意识,保证博士生导师队伍的学术活力,我国高校应该打破博士生导师的终身制,完善博士生导师评价考核机制。

1.建立博士生导师考核机制

为保证博士生导师队伍的高水平,必须引入博士生导师的评价考核机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定期考评。考核周期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以三年较为适宜。首先,由高校研究生院制定博士生导师考核的总要求,如“研究生导师质量保障考核细则”等,各学院在不改变总规定的前提下,可根据学院发展需求细化评价标准。其次,科学设定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博士生导师考核不同于一般教师考核,其考核不仅关注导师个人发展,更重视导师在博士生培养方面的工作,博士生培养质量是衡量博士生导师岗位职责落实的根本。具体可从导师个人学术水平、科研支撑条件、博士生培养的投入与成绩等方面开展考核。导师个人学术水平主要考核导师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科研获奖等方面的情况;科研支撑条件主要考核导师争取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的情况;博士生培养的投入与成绩主要考核指导博士生时间、学位论文指导质量等。博士生培养质量考核可通过导师自评、发放学生问卷等方式进行,保证考核的公平性。

2.建立博士生导师的动态管理机制

以学院为单位将博士生导师考核结果录入档案,作为导师薪酬调整、岗位晋升等的依据。对于在考核中成绩优异,尤其是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表现突出、考核优秀的导师给予相应表彰或奖励。同时对于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导师给予警告,对于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可取消其招收博士生的资格。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在进行该方面的改革,如2005年某“985工程”高校45名博士生导师“下岗”,打破了用人制度中存在的教师职务终身制。2007年另一所“985工程”高校5名在岗博士生导师因考评不合格,被撤销博士生导师资格,该大学在此前已进行的三次评估中,已有11名博士生导师“下岗”。2013年某“985工程”高校对博士生导师进行岗位化管理,500名无经费、无课题、无成果的博士生导师面临“下岗”,该大学的这项改革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博士生导师是一个岗位的本来面目。博士生导师考核与淘汰制度还需在建立基础考核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应考虑学科的差异性,按照学科类别设置考核评价标准。

[1]郭欣,刘元芳.基于制度视角的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1-5.

[2]University of Oxford.New supervisors[EB/OL].[2015-09-12] https://www.learning.ox.ac.uk/supervision/supervisor/new/.

[3]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Academic regulations for student professional doctorates 2013-2014 academic session[EB/OL]. [2015-08-27].http://www.ucl.ac.uk/srs/academic-regulations/ prof-docs/pd-sec-1.

[4]林杰.英美国家研究生导师资格认定制度管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9):74-77.

[5]University of Nottingham.Appointment of supervisor[EB/OL]. [2015-08-30].http://www.Nottingham.a c.uk/academicservices/qualitymanual/researchdegreeprogrammes/appointmentof-supervisor.aspx.

[6]The University of Leeds.Staff and departmental development unit:about the SDDU[EB/OL][2015-09-12].http://www.sddu.leeds.ac.uk/sddu-about.html.

[7]University of Glasgow.Postgraduate tesearch code of practice,section5:supervision[EB/OL].[2015-08-22].http://www. gla.ac.uk/services/postgraduateresearch/pgrcodeofpractice/ section5supervision/.

[8]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Postgraduate research handbook for supervisors academic year 2010/11[EB/OL].[2015-09-11].http://www.ed.ac.uk/polopoly_fs/1.120067!/fileM-anager/PGR_Supervisor_Handbook.pdf.

[9]赵世奎,沈文钦.博士生导师制度的比较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9):71-77.

[10]蒋馨岚.英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与牛津大学研究生教育[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2):80-86.

[11]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Introduction to the RAE 2008 submissions[EB/OL].[2015-08-18].http://w ww.rae. ac.uk/submissions/intro.aspx.

[12]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Background to the RAE 2008[EB/OL].[2015-09-12].http://www.rae.ac.uk/aboutus/background.asp.

[13]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4]University of Oxford.Quality assurance handbook.[EB/OL]. [2015-09-12].http://www.admin.ox.ac.uk/epsc/handbook.

[15]王柯敏.当前开展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1-5.

[16]王昕红,张俊峰,何茂刚,等.博士生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和制度保障——基于全国100名博导的调查结果[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5):30-34.

[17]王战军,李明磊.研究生质量评估模型与框架[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3):54-58.

(责任编辑 刘俊起)

张俐,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副处长,研究员,武汉430074;李祖超,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武汉430074;黄杨,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武汉430074。

10.16750/j.adge.2016.05.0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项目“担当实现中国梦重任的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与路径研究”(编号:BIA130074)

猜你喜欢

博士生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V eraW an g
导师榜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