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权变视角下女大学生学业辅导工作的新思路

2016-12-02路丽艳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权变辅导工作学业

路丽艳

权变视角下女大学生学业辅导工作的新思路

路丽艳

开展女大学生学业辅导工作是提升女大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基于女大学生不同的学业状况,引入权变视角,可以利用霍桑效应提高学业有困难的女大学生的学业成绩,根据共生效应原理提升学业优秀的女大学生的整体素养,运用参与改变理论提高更多女大学生的学业质量,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女大学生学业辅导工作,不断满足女大学生学业发展和成长成才需求。

权变视角;女大学生;学业辅导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于2014年下发了京教工〔2014〕41号文件,要求在北京市高校全面推进大学生学业辅导工作。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引入权变视角,针对女大学生不同的学业问题和学业发展需求,运用不同的理论,对女大学生学业辅导工作进行研究,希冀为提高女大学生学业水平提供一定的助力。

一、女大学生学业辅导现状及工作新思路

目前,在北京市教工委和教委的大力推动下,各高校都在进行大学生学业辅导工作。经笔者分析归纳,发现北京各高校学业辅导工作的思路和模式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以院系教师为主力,按照学生学业发展阶段为主线来开展不同主题的学业辅导工作,即学校鼓励专任教师在大学一年级开展适应性、学科入门辅导,二三年级进行发展性学业辅导,毕业前夕进行就业创业辅导;二是从学校行政管理层面来大力推动大学生学业辅导工作,即在学校层面成立学业辅导中心,院系层级建立学业辅导工作室,通过构建学业辅导机构、建立辅导机制,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学业辅导工作的开展;三是以建立名师学业辅导工作室为主,通过发挥学业辅导教师的个人能动性,开展带有辅导教师个人鲜明特点的辅导工作;四是构建学校整体学业辅导核心品牌,即通过项目运作的模式来进行大学生学业辅导工作;五是通过开展诸如主题学习班、学术讲座、团体辅导、学业拓展等各种辅导活动来进行学业辅导工作。以上思路和模式都极大地推动了高校的学业辅导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辅导效果。鉴于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女大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业情况进行学业辅导工作的较为系统完整的工作思路,本文引入权变视角,试探索女大学生学业辅导工作的新思路。

权变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该理论认为,管理具有多变量性,需要通过分析特定环境下的不同管理对象而选择最合适的管理理论和方法。[1]77-84在权变视角下,女大学生学业辅导工作应当根据女大学生学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和不同需求,引入不同的工作原理和理论,来具体指导不同学业层次的女大学生的学业辅导工作。本研究提出,首先,利用霍桑效应来提高学业有困难的女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其次,根据共生效应提升学业优秀的女大学生的整体素养;最后,运用参与改变理论来满足更多女大学生学业发展的个性需求,提高其整体学业质量。

图1 权变视角下女大学生学业辅导工作框架

二、运用霍桑效应指导“学困生”学业辅导工作的做法及效果

我们将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有一定困难、导致考试不及格、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分、存在不能顺利毕业潜在风险的学生,归类为“学困生”。这样的“学困生”在女大学生的总数中占有一定比例。以某校2013级和2014级女大学生在大一年级时的学业成绩情况为例,2013级所有女大学生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挂科为192门次,总挂科率为17.4%;其中在计算机类课程期末考试中,挂科率最高的班级约有44.8%的学生不及格;在教育学学科必修和选修课程考核中,女大学生的平均挂科率为30.9%;社会学学科课程考核中的挂科率为30%。2014级女大学生在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挂科(含作弊)高达250门次,总挂科率为22.2%;其中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必修和选修课程考核中,不及格女大学生人数占参加考核的女大学生总人数的57.1%;按照考核不及格人数来排序的话,英语类课程(含视听说、读写译等课程)的挂科人数最多,其次是数学类课程,再次是心理学类课程。从上述数据分析来看,部分女大学生的学业情况不容乐观。

我们尝试运用霍桑实验原理来指导开展“学困生”学业辅导工作,提高女大学生考试及格率。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起源于1924年至1933年间以科学管理逻辑为基础的一系列实验研究。以哈佛大学心理专家梅奥为首的研究小组于1924年11月进驻西屋(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选定6名女工作为观察对象。当这6名女工被抽出来成为一组的时候,她们就意识到自己是特殊的群体,是试验的对象,这种受注意的感觉使得她们加倍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值得关注的。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从而具有改变自己行为倾向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霍桑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感受到正在受到关注,从而真正投入工作或学习之中后,他会表现出较高的效率。[2]214-215

利用霍桑效应开展“学困生”学业辅导工作,最根本的要点就在于对“学困生”进行重点关注,让她们感受到这种聚焦,从而主动学习,努力提升学习成绩。具体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将在期末考核中成绩不及格的女大学生分为三类进行层级管理,有一门挂科的学生由班委会负责辅导,挂科两门的学生由班主任协助辅导,挂科三门及以上者则从院系层面予以督导,并通过班主任、辅导员或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共同寻找考试失利原因,破解学习难点,在辅导过程中及时肯定和鼓励其点滴进步,不断增强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将结果考核改为过程控制,于每学期初专门举办大学学习方法和提升学习效率等内容的专题讲座,并开设诸如英语、数学、心理学等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补习班,组织有补习需求的学生集体参加课程补习,必要时还可对“学困生”进行一对一辅导;三是专门为“学困生”创造一些非学习行为的活动机会,通过推荐她们参与这些活动,增强其自信,加强学习责任感。笔者通过与多名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女大学生交流得知,她们的学习成绩较之参与志愿者活动前有了较大的提升。对“学困生”予以重点关注和辅导后,其学习动力会增强,学习兴趣会提高,挂科现象趋于改善。以某校管理类专业女大学生为例,2014年对31名挂科超过三门的学生进行了成绩跟踪,发现通过重点学业辅导和帮助,有19名女大学生的挂科门数减少,其中12名女大学生成为0挂科学生。

三、运用共生效应指导“学优生”学业辅导工作的做法及效果

女大学生中有一些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们将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社会实践、公益服务、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表现突出,学习成绩排名与综合测评排名均位于前30%的学生,列为“学优生”进行研究。发现学习成绩排名在前30%的学生大部分都曾获得过国家级、省部级、市级、校级等各种不同层级的奖项和荣誉称号,她们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动力充足,学校提供的课程已不能满足其需求,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她们在学业上有更多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为使这些女大学生中的佼佼者充分发挥学习优势,获得进一步发展提升,可以引入共生效应来指导优秀学生的学业辅导工作。1879年,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ton de Bary)首先提出了“共生”的概念,对共生现象和理论的研究也是从生物学家开始的。他们发现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若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Symbiotic Effect)。一百多年来,对共生现象和理论的研究已逐渐由生物学领域渗入和延伸到社会学、管理学等众多学科领域。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便是共生效应的一个杰出典型。

引入共生效应来开展“学优生”学业辅导工作,会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参加合作组的学生,其学习平均成绩要高于不参加合作组的79%,在需要长期努力的事业中,集体奋斗者的成功率在80%以上,而孤军奋战者的成功率只有5%,这说明人才具有辐射作用。[3]184-185“学优生”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切磋,不但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还能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使自己已有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鉴于此,可以根据女大学生的不同兴趣特长组合为多个不同的学习团队,从而实现团队带动个体成长的目标。比如,针对数学成绩优秀的女大学生组建数学建模团队,针对有编程特长的女大学生组建计算机设计团队,招募有创业意愿的女大学生建立女性创业团队等。另外,还可以组建礼仪社、书法社、舞蹈队、国旗班、话剧团、健美操队、器乐队、辩论组等多种文化艺术社团,通过团队内的共生效应来实现培养知性高雅女大学生的目标。以某高校2015年暑期举办的女大学生领导力培训班为例,该培训班从全国6所女子院校中选拔了60名优秀女大学生,以“妇女参与公共服务”为主题进行培训。不同高校的优秀女大学生聚在一起共同学习探讨,不断闪现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学生们反映学习收获非常大。课后我们就这种学习模式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有学生表示,不同学校的优秀学生在一起,形成良性竞争氛围,大家互相激励,上课效率特别高;还有同学认为,优秀学生在一起,其良好的理解力和执行力拓展了团队学习的深度和宽度。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将“学优生”聚集在一起,很好地帮助她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长了阅历,为她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运用参与改变理论指导“学平生”学业辅导工作的做法及效果

我们将学习成绩排名与综合测评成绩排名均位于前30%以后,但又没有挂科的学生称之为“学平生”,这部分女大学生人数比例最高。如果能够对她们开展有效的学业辅导工作,提升这部分学生的学业水平,将会极大地提高女大学生的整体培养质量。我们尝试采用参与改变理论来指导大多数女大学生学业辅导工作。参与改变理论认为,个体态度的改变依赖于其在群体中参与活动的方式。该结论来源于德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做的一项实验。当时,美国政府在食品短缺情况下号召家庭主妇用动物的内脏做菜。勒温将被试的家庭主妇分成两组,一组为控制组,一组为实验组,结果控制组有3%的人采用杂碎做菜,实验组有32%的人采用杂碎做菜。分析其原因,是由于实验组的被试者是主动参与群体活动的,他们在讨论中自己提出某些难题,又亲自解决这些难题,因而态度的改变非常明显;而控制组的被试者是被动地参与群体活动的,因而其态度也就较难改变。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学生教育活动,则体现为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教育活动中才能收获更多,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参与的整个过程。

由此,我们用参与改变理论来指导大多数女大学生的学业辅导工作。赋予女大学生充分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讨论的机会,引导其思考专业学习中的某些难题,鼓励其亲自解决这些难题,就能激起女大学生对大学学习课程的兴趣,其学习主动性也会进一步增强,学业辅导工作就会取得较好成效。以中华女子学院开展女大学生学业辅导工作前后的效果为例,2013年尚未采用参与改变理论开展女大学生学业辅导工作时,有18.9%的学生经常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或课堂讨论,16.6%的学生经常利用图书馆资源开展学习活动,11.3%的学生经常课后与同学讨论和课程有关的问题,7.3%的学生经常课后向老师个别请教,9.5%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做汇报,7.1%的学生经常在课堂上提问或主动回答问题,7.7%的学生经常课前课后预习和复习[4],这些数据表明,女大学生在2013年学习参与率方面是比较低的。但到了2015年,学校在开展了系列开放式的学业辅导活动后,学生的学习参与率得到极大提高。北京大学蒋承博士出具的《2015年中华女子学院学生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中指出,在2015年,中华女子学院学生选修课程门数较多(14门及以上)的学生,要多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女大学生;选修课程学分较多(301个学分及以上)的学生的比例也更高。[5]再以该校2015级新生参与的学习活动为例,学校在博物馆参观、科技园区考察、商业街游学、实践基地实习、校际间交流等系列活动中,采取活动开放、学生自由选择的方式进行,极大地激发了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名学生都对参加的活动撰写了总结和感悟。这种关注女大学生不同专业、不同个性差异的开放式学业辅导工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其爱校情感,还为推动女大学生独立思考、更好地规划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高校女大学生学业辅导工作中引入权变视角,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发展为根本,运用霍桑效应指导“学困生”学业辅导,运用共生效应指导“学优生”学业辅导,运用参与改变理论指导大部分女大学生学业辅导,对进一步提高女大学生的学业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益的启示。

[1]侯书森.权变管理[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

[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王来兴.你不可不知的80个心理定律[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9.

[4]蒋承.中华女子学院2013年度学生发展状况调查分析报告[R].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项目组,2013.

[5]蒋承.2015年中华女子学院学生发展状况调研报告[R].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项目组,2015.

责任编辑:董力婕

New Ideas in Academic Tutoring for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LULiyan

Academic tutoring is an important way of improving education f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Judging by academic status,contingency perspective and the Hawthorne effect improves performance among those with 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while the symbiotic effect theory adds to academic advisory among those who excel.Participant changing theory,in turn,improves overall academic performance,thereby meeting the needs of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ontingencyperspective;female college students;academic tutoring

10.13277/j.cnki.jcwu.2016.04.005

2016-04-25

G776

A

1007-3698(2016)04-0028-04

路丽艳,女,中华女子学院学生工作部(处)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女大学生教育。100101

本文系中华女子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权变管理理论在女大学生学业辅导实践中的应用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110003150912。

猜你喜欢

权变辅导工作学业
“权变”:《孟子》的道德选择辨析
艰苦的学业
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深入实践策略分析
对文化馆做好群众声乐辅导工作的建议研究
新时期文化馆在群文辅导工作中的价值作用探讨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试析文化馆的培训与辅导工作的发展建议
基于分时权变视角的合伙治理创新研究
当下司法中权变思维的滥用与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