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芬芝草奇合夏云

2016-12-02王道

现代苏州 2016年32期
关键词:石峰瑞云云楼

瑞芬芝草奇合夏云

王道>>>

青年作家,苏州过云楼文化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参与传统文化研究,创办有文化工作室。已出版《一生恰如三月花》、《流动的斯文》、《过云楼旧影录》等,曾获得冯梦龙小说奖。

秋风秋雨中,苏州十中迎来了110年校庆。倒是趁着开放之际去拜访一个仰慕已久的古物。那便是一届届十中人皆知的一座石峰,瑞云峰。

说实话,我对它的历史并不清楚,只是听说它与留园的冠云峰本是一对,后来各有经历被分开了。还有就是它的来历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源于爱建园林的宋徽宗,源于那个久负恶名的高级公务员朱勔,源于历史上真真假假的“花石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块传奇的石头总是被赋予拟人化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里颠沛流离。

直到有一天它定居在了十全街北岸的官办机构苏州织造府。此地曾紧密地与北地的京都相为联系,这里出产的极具有匠人精神的贡品专供给宫廷使用,这里还设有专供皇帝及其随行入住的行宫。由此这座精美的石峰更是披上了神秘和庄重的色彩。很久以来,能见到它真容的人也不算太多,由此它的传奇和未知与日俱增。

到了太平天国乱后,此地曾经荒芜过一段时间。一位造园人曾经多次留连和徘徊此地,他的眼里充满着对这座石峰的钟爱,他近看,远观,侧看,正观。他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优雅“野心”——他想拥有它。他就是后来的过云楼、怡园的主人顾文彬。这位晚清的官员、大收藏家在营造私家宅园时曾四处搜罗上等的湖石,能入他法眼的石头都是当时的名园名石,而瑞云峰曾一度成为顾文彬的不二之选,说如果能得到这座石峰,可谓夙愿得了。在他与家人通信过程中多次提及瑞云峰的身世、渊源以及它的独特的美。

顾文彬说:“我最爱织造衙门池中竖峰,玲珑皱透,真欲下米颠之拜。如此巨石不但不易得,即得之亦不易运,我亦断不敢妄想。”顾文彬的“口是心非”是显而易见的,说不敢想或许是另有原因。此地毕竟曾是直通朝廷的敏感地带,当朝的皇帝毕竟还是当年行宫主人的后裔。在那个一切都要严格遵循礼制的时代,作为一个读书出身的高级干部不可能不考虑其中的微妙联系。顾文彬最终忍痛放弃了将瑞云峰收入园中的想法,有时想想,如果顾文彬当时狠狠心下了决定,名震江南的美丽巨石也就归位于我们今天的人民路一侧了,只是凡事皆有定数,如果真到了这么显眼的地方,它的命运是否会变得更为多舛?

再说顾文彬,石头是放下了,但是它的魅影,它的形制,它的结构,终还是放不下。于是,顾文彬请著名画家任阜长精心绘图,意在仿照瑞云峰立于水上之法,而他所采用的湖石则是来自于拙政园东花园古石,即王心一的归田园居。他对监造的家人说:“我于造园本不内行,故亦不为遥制,惟昔见织造署一峰,本已玲珑又立在池心,更加起看。后园如果照阜长之议池子再要开大,我意欲择王园一峰仿照织造署中之峰亦立在池心,先于平地将一峰用高座抬起立定,其下必须打桩,立好之后,将四面之地挑挖成池则亭亭独秀,较之立在平地更为出色。”顾文彬果然是个造园家,传说中的瑞云峰的兄弟姐妹不知道有多少,但是它们无一例外是立在平地上,极少有立于水中的。瑞云峰的水中立石总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临花照水、水在云下流、云水谣……,我看着它,总以为它是一点点从水底长出来的。它的水中花发,不只是锦上添花,亦可谓是点睛之笔。

我是第一次看到这座石峰,一见之下,如逢故人。那么坚硬的物质,却变化为那么柔软的幻境,祥瑞之云,墨色之峰。在历史的风雨中不卑不亢,它变得更加肃穆、庄重,却又温馨、亲切,令人生出自在的亲近感。我看到多少老者少俊与它合影留念,我还意外地见到了老朋友,只是我没有去打招呼,只是默默地在这样的石峰前用心相处。

有人说瑞云峰像女性,婀娜多姿;有人说像山峰,变化万千;有人说像哲人,充满着神秘的思想。我觉得它就是一片云,一片闲云,看因缘际会,看烟云过眼,看风月无边。我很喜欢清代徐崧咏叹瑞云峰的句子:“瑞分芝草秀,奇合夏云生。”

猜你喜欢

石峰瑞云云楼
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分析
Effects of Eco-Friendly Carrier on Low-Temperature Dyeing of Recycled Polyester Knit Fabrics
红杜鹃(电影文学剧本)
数列问题函数“帮”
长相思·采花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石峰作品
忆旧
本愿过眼云烟,却是映世霞晖——百年过云楼点窥
题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