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显山露水的南显子巷,藏着名人

2016-12-02张正夫

现代苏州 2016年32期
关键词:小巷庭院好友

文 张正夫

不显山露水的南显子巷,藏着名人

文张正夫

位于临顿路和平江路的交界处的南显子巷。第一次去的话,即便对苏州有些了解,也肯定得花上点时间找一找。

找到这条小巷的入口。表面上看起来,这入口偏狭窄小的小巷,确实有那么几分不甚起眼。

从车水马龙的大马路上缓缓步入,才渐渐发现了这条小巷的不寻常处。这条苏州有名的古街巷中,尽是苏式吴地风格的老民宅——小小的一道宅门,里面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天井有门楼,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在南显子巷中,最有名的两处宅子,当属惠荫园和潘祖荫故居了。

惠荫园在一派灰瓦白墙的建筑中颇为突出,大红朱漆的门柱和门前石铸的镇宅兽隐隐透出历史的沧桑。这一最早在明代中期建成的古典园林建筑,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

“云壑幽深,竹树沧凉,屏山听瀑,荷岸观鱼”古人用短短十六个字,将这座园林中的风景跃然纸上。惠荫园最美丽的辰光,大概是在明清两朝,韩是升在《小林屋记》中写道:“洞故仿包山林屋,石床、神钲、玉柱金庭,无不毕具。历二百年,苔藓若封,烟云自吐。”清末时,在惠荫园中,可以游园观戏,赋诗作画,经商习工,祭先祀祖,坐堂办公。如此光景,如今也都不复得见。如今,惠荫园由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用作校舍,里面的老师学生,能在这么优美的环境中授课学习,也是一件赏心乐事了。

潘祖荫故居坐落在惠荫园的不远处,是清代一位朝廷大员,也是金石大家的老宅。

刚进门,前廊的一口矮缸内漂有数瓣玫瑰,缸底铺有细细白沙和鹅卵石。不知怎的,看到这般精致的陈设,以管窥豹,不禁让人对这座庭院更为向往了。潘宅距今已久,庭院格局仍在,进出起落,墙瓦山水,松石鱼鸟,美轮美奂。宅内的布局已经经过了商业化的改造,不少人在苏州园林里的白色大遮阳篷下喝着汽水和白咖啡,内宅里有些房间标注着门号,装修用料都是高档酒店宾馆的讲究。潘宅也从老式的园林变成了有多种用途和功能的现代建筑了。

南显子巷不长,183米,走走看看,半个小时也能走完。站在巷尾,我不禁开始遐思,如果我是古人,在这南显子巷,是怎样的一种活法呢?

若是在几百年前,若我有幸能住在这南显子巷,那我一定是个显达之人,至少家境殷实。因为这条小巷,“古为显贵所居之地”。早晨起床,就有家人为我奉上一碗热腾腾的汤面,配上几只生煎,看着就叫人食欲大开。吃罢早餐,便是抱一杯香茗,在自家的庭院里读书了。“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如此在精致秀丽的庭院里静静读书,时间过的很快,却又仿佛时时静止。

到了下午,在躺椅上睡个午觉,就该出去会会朋友了。在小巷子中缓缓散步,总能碰到不少好友,三五成群大家一起聊聊诗词歌赋,野记杂文,赏玩字画,叙叙闲话。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要是手痒了,便抱着棋盘,在庭院里的榉树下手谈几局。要是哪天天气好,便和几个好友大家一起在小巷旁的环城河上泛舟而行,大家一起衔觞赋诗,畅谈古今。说到妙处,大家再就着各式各样丰富美味的小船点痛饮几杯,喝到天色渐晚,人微微醺了,再一一道别,也是一件人生乐事。

晚上回到家中,再看几卷书,困意来袭,便宽衣睡下,夜半朦胧醒来,听见细雨敲打着鱼缸声,翻了个身复又睡去,想着明日还要赴几个好友的诗酒约,快要睡着了也有笑意透出来。

生活在这个小巷子里的人呦,真是让人好生羡慕!

猜你喜欢

小巷庭院好友
《古村小巷》
回到庭院
小巷深处
庭院
庭院中的童年
属羊
删除好友
斑鸠飞落的庭院
便士小巷
雪花特快专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