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怡园里,跟随“顾家”回到过去

2016-12-02陈青青

现代苏州 2016年32期
关键词:顾家尚书琴声

文 陈青青

怡园里,跟随“顾家”回到过去

文陈青青

深秋的清晨,气温已是个位数,预示着苏州的冬天即将来临。走在街道的阳面,温和的阳光还不刺眼,照得人全身暖洋洋的。天空湛蓝,拍出来的照片格外的清透好看。观前街附近的马医科小巷里,要外出的行人匆匆忙忙,只为有时间坐下来吃碗豆花和现炸的油条。送报的工作人员穿着工作服,骑着特有的深绿色电动车,车后座两边挂着圆鼓鼓的帆布袋,给小巷里订报的人家送报纸。三五个老人在自家房前小凳子上晒着太阳,手里拿着一份报纸相互传阅。然而,远处的怡园里却是另一种景象,宁静安逸,鲜少有人行走。

怡园里位于人民路乐桥北堍西侧,东出人民路,西至庆元坊。旧名“修竹巷”,曾名“尚书里”。因为十全街也有“尚书里”,该巷又紧靠怡园的南边,两者只有一墙之隔。所以1972年改为怡园里。

怡园,建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由浙江宁绍台道员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居宅址上营造九年而成,耗银二十万两,以颐性养寿之意,取名怡园。关于怡园的建造,顾文彬曾做过自我介绍:太平天国运动之际,我在任浙江宁绍道台,就把苏州铁瓶巷房屋向东开拓住宅,改造为“过云楼”。但是购买湖石较多,就嘱子顾承购以尚书巷废地,垒石为山,坎地为池,渐拓渐变,最后添造亭台,广搜树石,扩展为怡园。

怡园占地面积6270平方米,分东西两部,中部以复廊相隔。东部以建筑为主,环以假山花木,布局自然,小巧雅致,堪称园中精品。因该院建筑较晚,能吸收苏州各园之长,巧置山水,自成一格。如”复廊“采用沧浪亭的形式,假山参照”环秀山庄“的格局,旱船取法拙政园的香洲,以及网师园、狮子林等的优点,无不悉心采用,成为别具一格的优秀园林。另有历代名家书法石刻数十万,镶嵌石壁,称为怡园法帖。而园内之对联,均系园主顾文彬集宋代词家苏东坡、辛弃疾、吴梦窗等词句而成,这是其它园林所少见的。

穿行于怡园里,园林后门紧闭,墙上的窗户也已经被封,很难看到园林内部的景色。不过有几个窗户不知被谁挖了洞,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些树木。小巷高空的电线纵横交错,循着自己的方向伸向每家每户。午饭的香味从各家各户的厨房直飘小巷,让人饥肠辘辘,产生了一种找一家人去蹭顿饭的想法。

静下心专注听,偶有怡园传出来的琴声, 委婉动听,余音缭绕。跟着琴声一路寻来,一群人正在弹奏古琴,相互交流琴技,探讨古琴知识。据小编了解,这些人大多来自吴门琴社,该社每月第一个星期日上午在怡园坡仙琴馆,定期举行雅集,排练节目对外交流并开展琴学研讨、出版琴谱、琴刊、和音乐资料等,刚才的琴声便源于此处。看见这种场景,开始有点好奇一百多年前,园主人和他的亲朋好友在此处又是哪般情形呢?

脑海中的画面瞬间回到了怡园主人顾文彬的那个年代。园主邀请了吴大澂、陆廉夫、郑文焯、吴昌硕等一些江南名士,在怡园中集会,有人对着山石绿水吟诗作对,有人呆在画舫斋涂鸦绘画,还有人坐在坡仙琴馆对着窗外的巨石撩拨琴弦。兴趣来时互相切磋,精彩之处拍手叫好,有问题时交流研究。这般诗情画意、怡情雅兴的聚会,到也让主客们聊的酣畅淋漓。

至客散,园主趁着送客之时,漫步在周围的小巷。半路上遇见左领右舍的老人小孩,也要打招呼寒暄几句,再继续前行。直至天色开始暗淡,看见各家厨房里冒出的一缕缕青烟,闻见晚饭的香味才回到家,家人已然坐在饭桌前等待这位一家之主一起动筷。

正当出神之时,恍惚听见“不好意思,我们想在这拍几张照片,请问你能先让一下吗?”思绪被一组拍婚纱照的人员拉回了现实,原来摄影师需要在我站的位置取景。如今的怡园已经没有了当初的烟火气,不过它的山石池水、亭台楼阁扔保持原来面目,为当代园林研究提供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猜你喜欢

顾家尚书琴声
谦虚
《尚书》中“迪”释为“由”新探
永远的琴声
永远的琴声
永远的琴声
浅析余华《活着》中的女性形象
顾家家居首推行业服务品牌
琴声记得他来过
《明新兴雷石庵尚书遗集》补遗
幸福曾经靠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