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付司巷,悠悠小巷文脉悠长

2016-12-02肖依

现代苏州 2016年32期
关键词:墨池忠信罗家

记者 肖依

孔付司巷,悠悠小巷文脉悠长

记者肖依

千年烟雨,文化苏州,苏州的巷名如同这城市也充满了文化,有记录某些重大事件的,有与市井文化息息相关的,自然更多的是与当地历史人物有关的,一看就知道这条巷子里曾经住过怎样“轿进轿出”的大人物,比如孔付司巷。

孔付司巷,又一条以历史人物命名的街巷,旧有夫子庙,塑像祭祀,俗称孔夫子巷。后有明代右副都御史孔镛居之,孔镛是景泰五年(1454)进士,因在处理少数民族事件上富有远见卓识,屡建显功,弘治二年(1489)被召为工部右侍郎,可惜死于进京道中。后人为纪念他,更小巷名为“孔副使巷”。

因吴方言“副”与“付”、“使”与“司”同音,于是有了第三种叫法“孔付司巷”,就是现在巷口的标名。

巷子位于凤凰街中段东侧,东起迎枫桥弄,西出凤凰街,人们最常说的是“喏,十中门口横贯东西的那条巷子”。巷子也不长,转一转觉得清爽简单,历史渊源倒真不一般。

这里曾住过不少有名气的人,建过一些大宅庭院,不过现在几乎全无踪影,然而根据大致方位去判断它们曾经在哪里,倒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

远一点儿,明代官员、学者陈仁锡住在巷里无梦园,清代“吴中后七子”朱绶住在墨池园。“无梦园”是没有一点儿头绪,但“墨池园”有点眉目。《吴门表隐》里讲到:“墨池在孔夫子巷,即孔子祠。池,宋时已有,苏文忠公(就是苏轼)曾洗砚于此。明侍郎孔镛、太守皇甫不录、嘉定伯周奎先后居此。”

由于时代变迁,孔夫子庙在明代已倾圮湮没。“墨池园”或许是孔子祠的遗址。

巷中段原为清代苏州织造署衙门,即苏州第十中学所在地,内有西花园,专供皇帝南巡之用。该署占地五十余亩,有厅堂、吏舍、庙宇、机房等共400余间,西花园花木葱郁。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著名的瑞云峰迁入西花园行宫,高达六米的江南“三大奇石”之一的瑞云峰至今保存完好,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北伐胜利后定都南京。国民党要人吴忠信、顾祝同、罗良鉴、朱培德等因为苏州清净且介于宁沪之间,上至南京办政务,下赴上海逛洋场,先后在十全街及其附近择地购宅。

罗良鉴便在民国17年于孔付司巷北侧东段建了罗家花园(门牌4号)。隔壁东边他妻妹也构筑了一座湖石假山小宅院(门牌2号)。不过,关于罗家花园,有关资料介绍很少。只道园内花木扶疏,一池碧泓,旁有敞廊,极富野趣。

抗战时,汪伪第十军军长程万军占据罗园,伪省财政厅长俞伯鲁也择地而占。一位曾在东吴大学工作过的老太太说,罗家花园后为苏州大学所有,之后给了十中,十中又将花园转给第一光学仪器厂。较为可惜,花园损毁严重。

另外,罗良鉴以外,居然连国民政府特派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主持过西藏第十四世达赖即位大典的吴忠信也曾居于此地,且与蒋纬国有关。

1927年蒋纬国随姚冶诚迁苏,初期就暂居于吴忠信在孔付司巷的大宅里。直到1929年位于蔡贞坊的新宅落成才搬出。吴忠信的宅院就在正对十中校门的孔付司巷东小桥弄内,宅院中西合璧,上世纪六十年代,电影《早春二月》曾在园内拍摄取景。解放后那里为苏州专署公安处所在地。

民国时期,还有一座私人园宅伍园在小巷北侧西端建起。1976年由原苏州地区机关改建住宅楼5幢。原主人是民国时期卸任的昆山知县伍伯谷和其子伍克家。园景仿东晋陶渊明田园诗风,以艺菊为特色。解放后,伍克家夫人黄梅贞将伍园献出来,也谱写了一段感人佳话。

此外,苏州城里“七塔八幢”中的一幢,据称也在孔付司巷。可惜清末已不存。具体旧址也无法确切考证。

猜你喜欢

墨池忠信罗家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弟弟
洗墨池的风
小蜗牛
田墨池作品
旁观者之眼:外媒视角下的吴忠信主持十四世达赖坐床
罗家权:致富才是硬道理
联墨双馨
十室之内,必有忠信
“罗家坝遗址与巴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宣汉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