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道街,看尽盛世繁华的平凡小巷

2016-12-02肖依

现代苏州 2016年32期
关键词:神道医科城隍庙

记者 肖依

神道街,看尽盛世繁华的平凡小巷

记者肖依

神道街很短,巷长154米,2分钟都不用就能骑完整条巷子。短短的一条巷子,因正对景德路城隍庙而改名为神道街。“神仙走过的地方”,巷子里遇到的一位老阿姨热情地告诉我们,似乎一语道尽神道街的由来。

神道街北起景德路,南至马医科,宋代该街正对雍熙寺,故称雍熙寺巷,后在雍熙寺址改建苏州府城隍庙,而称神道街。1966年,曾改名向阳巷。

地处观前察院场闹市,这条狭窄小巷总是被南边的热闹忽视。从景德路拐入巷子,两边尽是低矮的房屋,斑驳的墙面,小吃点、修车铺、足浴店,场景十分市井,却也不无干净整洁。

站在巷中回望,能清晰望见直对的城隍庙大门。白墙灰瓦中隐约一点黄,如同历史长河中城隍庙的曾经辉煌。

要说神道街,就不能不提苏州城隍庙。宋元时,城隍庙在子城西南隅。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以古雍熙寺基址建苏州府城隍庙,即今址。城隍庙大殿是明初城隍庙的古建筑,也是苏州唯一的保存较完整的明代早期殿堂建筑。大殿由前后两殿组成,中间贯以穿堂,平面呈工字形,故俗称工字殿。

外面,西山头有乾隆48年的《姑苏城图》。西次间,北檐墙上有最具价值的《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说》碑。后殿之侧还有一棵银杏树,据说已有600多年。而这一殿、一碑和一树便是城隍庙历史遗存中最有价值之物。

而旧时城隍庙之热闹,清代袁景澜就曾在《吴郡岁华纪丽》中有过描述,记录其香火之盛:“牲醴酬献,笙歌演剧,庙无虚日。”祈佑保福者,告痊拔状者,许愿还愿者,每天络绎不绝。每年的清明、中元、十月朔三节,城隍庙最为热闹,家家户户都要酬香祈愿,祝祷风调雨顺健康平安。

解放初,一度占地三十二余亩城隍庙,更是苏南地区最大的城隍庙。其规模东至雍熙寺弄,西至埃河沿,南至景德路,北至范庄前。山门之外,石狮对立、旗杆分峙、四柱三楼之坊巍然居中,与南之照壁呼应,其间为神道。而至今,也只有神道街犹存,短短一条巷,也因此颇有一番看尽一世繁华终平凡的做派。

漫步神道街,并无过多的古迹故居可循。5号的钱雨人宅是巷内唯一的名人故居。这位太仓人主要经营的是轮船业。民国十三年(1924),钱雨人与金耀先合办太安轮船局,对开岳王与安亭的航班。民国二十六年(1937)冬,钱雨人等开办“大昌轮船公司”,每天往返于上海外滩至七丫口之间,成为当时苏南地区与上海联系的唯一水上交通线。

这处名人故居为两层加阁楼洋房,现存“钱雨记”界碑两方。原是青砖外墙,在近年的街巷改造时,被涂成水泥墙面,从而失去了民国建筑的韵味。

巷子到底是马医科巷,文首遇到的老阿姨听闻我们在寻找名人故居,告知神道街附近故居太多了,并热情地带我们来到马医科巷。确实,相较神道街,马医科巷更是卧虎藏龙。所以,在逛完短短的神道街后,倒也可以顺路寻访附近的名人故居。

从巷头到巷尾,马医科里的名人故居有好多处。34号是明代内阁大学士申时行所建的申家祠堂;36-40号是乾隆进士潘奕隽的故居。巷口的高墙深院叫“绣园”,是刺绣大师沈寿和丈夫余觉的故居。

而马医科里最为人所熟悉的,要数位于巷尾的曲园,园主就是晚清自号曲园居士的著名朴学大师俞樾。在这里,俞樾潜心学术40多年,章太炎、吴昌硕等均出其门。在曲园,俞樾还培养出了孙儿俞陛云,曾孙俞平伯。解放后,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将曲园无偿捐献给了国家。另外,隔两条弄就是大名鼎鼎的怡园。

说来,这苏州城区东北部拙政园南面也有一条街巷旧名神道街,曾与景德路神道街重名多年。该街南出白塔东路,北至东北街,直对拙政园原园门北段(今潘儒巷东口),原有“眼目司庙”,故名。1953年在其基础偏东侧拓宽路面,因在狮子林东侧,且拙政园又在街北头,故更名为园林路。

小巷深深深小巷,交错纵横间,穿街走巷于此,每一拐都能碰上一重典故,每一眼都能探一段逸闻,不知不觉收获渐丰。

猜你喜欢

神道医科城隍庙
平遥城隍庙,中秋之月
按神道 促睡眠
日本神道的《易经》视野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生命教育视域下医科院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探究
逛镇江城隍庙街
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医科生科研思维培 养中的应用
城隍庙里红红的年味
医者难自医
日本社会への神道の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