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部里的“精准”帮扶

2016-12-02张明蕾通讯员张庆峰

工友 2016年10期
关键词:篮球场工友农民工

文_本刊记者 张明蕾 通讯员_罗 敏 张庆峰

项目部里的“精准”帮扶

文_本刊记者张明蕾通讯员_罗敏张庆峰

午饭刚过,一辆崭新的小汽车驶进了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公司武汉天河机场T3航站楼项目(以下简称天河机场项目)的工友生活区。“好小子,不错嘛,买车了。”工友们羡慕地调侃着新车的主人。

这位“好小子”叫邓超,是个普通农民工,也是项目部的木工班长。对于那辆新车,他爱不释手,因为这可是他“脱贫奔小康”的标志!“开着自己挣钱买来的车,心里美啊!”邓超笑道。

在武汉天河机场项目,凭借自己双手打拼出美好生活的农民工不止邓超一人。通过精准帮扶的各项措施,打工干活、赚钱养家的梦想照进了每个农民工的现实生活。

提供一个工作岗位

在进入项目之前,吴国清是一名下岗待业医生。虽然下岗后也出去闯荡过一段时间,但无论是收入水平,还是生活状态,都不尽如他意。去年6月的一天,他从老乡那儿听说天河机场项目在搞精准扶贫活动——要在来自贫困山区的医护人员中,招聘一名医务室常驻医生。

20多年的从医经验帮吴国清顺利拿到了医务室医生的岗位。“离家近,孩子有空时还会开车来看看我;工作和收入稳定,业余时间能看看专业书籍,提高医务技能,现在的生活状态我很满意。”吴国清说。

和吴国清一样,20多岁的小伙子范涛,也是通过精准扶贫进入项目,摆脱了失业困境。之前,范涛一直赋闲在家,后来自学了理发,来到项目开办理发店,当起了“小老板”。项目免费提供店面,安装空调,配备基本设施,范涛只是简单装修了一下,就开门营业了。“理一次发收费10元,再做半年就差不多能把买房的首付凑够了。”范涛离梦想越来越近。

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公司工会主席梅乐峰告诉记者,项目开工以来,先后5次通过劳务队到湖北、贵州、四川等贫困地区定向招工,累计吸纳工友3000多人次。同时,因地制宜,创办工地农场、理发室、超市、食堂等,在为工友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优先为家庭贫困的工友家属提供就业机会。

培训一项专业技能

从杂工到钢筋工,再到杂工带班小组长,黄绍光的职业生涯几乎每年都上了一个台阶。职位升了,工资涨了,见识广了,成就感多了,他把自己如今取得的一切成绩都归功于两年前项目开展的技能培训。

那时,黄绍光是名杂工,干的是整理场地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儿。2014年11月,项目向工友们发出通知,准备开办多种专项技能培训班,黄绍光立马报了名,学习钢筋工技能。有师傅指点,有理论课程,有实际操作,两三个月后黄绍光就“出师”了。“我现在找到了自己的特长,说大点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挺有成就感的。”黄绍光挺自豪。

走进项目BIM钢筋加工车间,来自贵州的小伙子邱启明正拿起一个条形码轻扫,屏幕上出现了用料单,点击启动,数控机床开始运行。“以前干的是力气活,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现在学会了操作机器,省力安全,收入也高。”邱启明说。

黄绍光和邱启明参加的技能培训是项目根据工友的年龄、性格和文化程度等,分类对其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之所以聘请专家和熟练工人给工友们开课,项目经理刘军安解释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就是为了让农民工们能学到真本事,推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实现脱贫。”

项目两年累计举办了专项技术培训150余次,内容涵盖工程管理、安全、技术等。近2000名工友参加了技能培训,其中有500多人从普通建筑工成长为技术工人,20多人成为专业的产业工人。同时,项目还开办了工地驾校,共120多名职工和工友考取了驾驶证。

建设一个精神家园

“快点,篮球赛要开始了。”30岁的钢筋工李傲每天下了班、放下安全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拉着工友们直奔篮球场。他是个篮球迷,前一阵开展的管理人员和劳务工人篮球友谊赛上,李傲表现抢眼,带领队员们上演了大逆转,如今成了篮球场上的“红人”。

提起业余生活,李傲话匣子不断:“以前所在的工地一下了班,很无聊,不知道干嘛。现在选择可多了,要么约人去篮球场活动活动,要么去工地影院看电影,一点不觉得时间难打发,也不比城里人差。”黄绍光对此深有同感,不过引发他感触的不是自己,而是他儿子。

今年一开年,项目上缺人,黄绍光就把自己儿子也拉来了。原本怕年轻人待不住,没想到儿子比自己还忙。“他每天除了正常工作,业余时间要么在上培训班,要么就泡在篮球赛上,偶尔还会被拉去踢场足球。他们玩得花样多,玩伴也多。”黄绍光笑道。

除了露天篮球场和足球场,项目还设置了职工文体场馆,场馆内有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和台球,业余时间免费开放,人气爆棚。工友们要是不喜欢运动,还可以选择文静的娱乐项目——工地影院、党员活动室、工友图书室一应俱全;常规的职工(工友)服务站更是功能齐全,可以提供法律维权、心理咨询、困难帮扶等服务。在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无线WIFI也覆盖了整个工友生活区。

在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洪涛看来,精准帮扶不能仅仅停留在“输血”的层面,还要构建“造血”功能,让来到城市的农民工掌握一门实用技术,能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城市,这样才能持久有效,达到社会、企业和农民工个体多赢。

猜你喜欢

篮球场工友农民工
工友艺苑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狗嘴夺球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工友艺苑
工友艺苑
脑筋急转弯
世界上最酷炫的篮球场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