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氏宫廷正骨特色旋转端提手法配合骨科熥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2016-12-02胡勇文指导老师周俊杰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根型椎间盘颈椎病

王 琦 胡勇文 指导老师:周俊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100035)



周氏宫廷正骨特色旋转端提手法配合骨科熥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王 琦 胡勇文 指导老师:周俊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100035)

西医学认为,颈椎病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1]。颈椎病按临床表现可分为七种类型,其中尤以神经根型最为多见,约占颈椎病发病率的50%~60%[2]。主要是由于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钩椎关节或椎间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先有颈痛及颈部僵硬,继而向肩部及上肢放射。咳嗽、打喷嚏及活动时疼痛加剧。上肢有沉重感,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上肢肌力和握力减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颈椎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呈现出年轻化、低龄化的发病趋势,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们采用骨科熥药热敷配合特色旋转端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病例为2013—2015年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90例,其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8岁,平均78.4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3]:①颈痛伴上肢放射痛;②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域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力减退;③臂丛牵拉试验或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④颈椎X线片可见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或椎间孔变小;⑤CT可见椎体后赘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坚持完成热敷、手法和牵引疗程治疗者;③按医生要求完成各项调查表者。

排除标准:①明显颈椎管狭窄者;②有手术适应证者;③不能坚持完成治疗者。

治疗方法

1.治疗组采用手法配合骨科熥药。(1)颈椎旋转端提法。操作:患者端坐方椅上,医者立于患者背后,嘱患者低头,用肘窝托其下颌向上端提旋转到最大限度,另一手托其枕后向上端2 s,再向斜上方提拉2次,可闻及关节“咔嗒”弹响声,提示复位成功。隔日1次,10 d为1个疗程。(2)骨科熥药。骨科熥药的使用方法:将骨科熥药打碎,均匀洒入50度以上白酒100 mL,搅拌均匀。将熥药均匀分为两份,装入两个25 cm×40cm的布质口袋中缝好,袋子置于蒸锅上蒸,待水开后慢火蒸15 min,取出布袋稍放凉,待温度适宜时,将药袋放于患处进行热敷治疗。每次热敷20 min,每日2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后的药袋置于阴凉处晾干,可反复使用5次,第二次开始将白酒均匀洒于药袋表面即可。

2.对照组采用颌枕吊带牵引法。患者取坐位,颈前屈约20°左右,牵引重量为4~9 kg,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平均牵引重量6.5 kg。重量因年龄而定,年龄超过60岁适当减量,持续牵引,20 min/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观察指标:(1)疼痛积分: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简化McGill疼痛量表(SF-MPQ):①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定法;②疼痛视觉模拟评定(VAS)评分法;③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法。(2)病情分级:①轻度:疼痛较轻,基本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PRI总分1~6分;②中度:疼痛较重,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PRI总分7~12分;③重度:疼痛剧烈,PRI总分>12分,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4]:①临床治愈: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部及上肢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症状缓解≥90%;②显效:症状明显好转,颈肩背疼痛减轻,颈部及上肢功能明显改善,症状缓解≥75%;③好转: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症状缓解≥30%;④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两组临床疗效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例(%)]

从表1可见,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颈椎位于胸椎和头颅之间,容易发生劳损,尤其是C4~6节段活动度较大,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各种不良应力都将在颈椎和颈椎间盘处发生急慢性损伤或病变。颈椎病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本病逐渐年轻化。在颈椎病的发展中,慢性劳损是首要原因,加局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损害,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发生炎症改变,在病变部位逐渐出现炎症机化,造成骨质增生,影响局部的神经及血管功能。外伤是颈椎病发生的直接因素,往往在外伤前机体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使颈椎处于危险状态,外伤直接激发其症状出现。不良姿势是颈椎损伤的另一原因,长时间伏案工作,躺床上看电视、看书,喜欢高枕,长时间操作电脑,剧烈地旋转头部,在行走的车上睡觉,这些不良姿势均会使颈部肌肉处于长期疲劳状态,易发生损伤。颈椎发育不良或缺陷也是颈椎病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亚洲人种相对于欧美人来说,椎管容积更小,更容易发生脊髓受压,产生症状,在单侧椎动脉缺如患者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率是100%;颅底凹陷、先天性椎管狭窄等,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感受风寒湿邪或咽部炎症等使颈部肌肉紧张,椎间盘承受压力增加,如有退变,更易使间盘破裂等引起颈椎病发生。

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间盘活动范围较大,容易受到创伤和劳损。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的脱水,髓核脱水,纤维环肿胀,继而发生变性,甚至破坏,颈椎间盘耐压性及耐牵拉性降低,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四周隆突,使椎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的纵向变小。椎间盘退变常会引起继发性的椎间不稳定,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椎体轻度滑脱,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韧带变性,软骨骨化等改变。

骨科熥药是护国寺中医医院中医骨科特有的宫廷秘方,在宫廷正骨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组成药物:川续断、鸡血藤、补骨脂、木瓜、海螵蛸、透骨草、伸筋草、防风、红花、乳香、没药、羌活、独活、杜仲、桂枝、血蝎等。药物主要以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滋补肝肾为主。骨科熥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能起到祛寒、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作用。加白酒助药力发挥,渗透作用增强。熥药的独特之处在于上锅蒸比在水里煮药物分解慢,作用时间长,使用方便。

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多以旋提手法为主,通过手法加大关节间隙,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滑利关节,减少周围组织对神经血管的压迫,从而缓解患者的肢体疼痛麻木、头晕等症状。此手法通过周俊杰老师不断改进,使其安全性、实用性、有效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旋提的时候,将患者的头端起,这时关节囊处于拉伸状态,小关节紊乱基本可以复位;旋提时关节的剪切力下降,患者不会感到痛苦不适。此旋提手法应重点掌握端提力度与角度,不应以追求响声而加大旋转角度及提拉力度,这样不但效果不好,还可能造成二次损伤,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

[1]吴阶平,袭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189.

[2]葛宝丰,胥少汀,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62-465.

[3]孙宇,陆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

2016-02-25)

猜你喜欢

根型椎间盘颈椎病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蒙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