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个一百年
——回顾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对华交流百年历程

2016-12-02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国际人才交流 2016年6期
关键词:加拿大

文/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第一个一百年
——回顾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对华交流百年历程

文/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早期岁月

早在1858年,加拿大菲沙河谷的淘金热吸引了大批来自中国的淘金者。不久,成千上万来自中国的铁路工人完成了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在不列颠哥伦比亚路段修建中最艰难的工作,他们中许多人最终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定居。

二十世纪初,温哥华取代维多利亚成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华人活动最多的城市。新一代的加拿大华人——他们或在加拿大出生,或幼年即随父母移民到加拿大——开始了他们在这个国家的新生活。

与此同时,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开始筹建本省的第一所大学,并将地点选在温哥华。1915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以下简称UBC)正式成立并开课,首批课程涵盖文学、农学和应用科学。

叶金陵 (Suzanne Ye)是二十世纪初期温哥华知名华裔商人叶春田的幼女,她于1915年入读UBC文学院,是首批在加拿大大学学习的华裔女性。与当时很多华裔学生一样,叶金陵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到祖国,于1931年继任广东省立女子中学校长。

建校后的30年间,UBC的教学和研究水平发展迅猛,并且已经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上世纪30年代,UBC开始注意到中国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所取得的进步,尤其敬佩中国科学家在动荡岁月中仍投身科学研究的无畏精神与品格。

1933年,UBC第一次决定将荣誉法学博士学位授予中国人——中国现代石油工业之父翁文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UBC又于1945年10月授予中国驻加拿大首任大使刘师舜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随着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华裔人口的增加,UBC校内的华人学生也不断增加。根据记录,1929年有6位华裔学生注册在读,到了1943年,已经有49位在读。

1980年6月,荣毅仁(中)访问UBC,受到Douglas Kenny校长(左)和商学院院长Peter Lusztig(右)的热情接待

奠定基础

二战结束之前,国际法专家 Norman MacKenzie被任命为UBC第三任校长。MacKenzie校长在1931年访问过中国东北地区。他十分敏锐地察觉到了外部世界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必将引领UBC面向太平洋的对岸,面向中国。尽管冷战的阴霾笼罩世界,1949至1979年,UBC迎来了中国研究的大发展时期。

1948年,历史系招募刚刚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何炳棣为讲师。入职当年,何炳棣即开设了UBC第一门专门针对中国的课程:1644年以后的中国近代史,标志着UBC对中国系统性研究的开始。

年轻而富有活力的亚洲研究系很快吸引了青年学者们的注意,他们将UBC视为开始学术生涯的理想殿堂,他们中很多在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学者,也有一些在中加两国的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不仅取决于教师和课程,优质而丰富的图书馆馆藏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1959年,UBC接收了第一批中文藏书,总共4.5万余册,最早可追溯至1492年,涵盖古典语言、历史、哲学和文学领域。这批藏书构成了今天亚洲图书馆的基础。如今的亚洲图书馆拥有超过32万册中文藏书,在加拿大独占鳌头。

随着学生数量和教师出版著作的激增,UBC亚洲研究系开始成为加拿大中国研究领域的佼佼者。UBC于1961年创立了亚洲研究系,其中中国研究自然是其核心项目。

著名中国诗歌专家叶嘉莹在1969年加入UBC亚洲研究系。入职UBC使她成为了当时为数不多的在西方国家用英文教授中国古典诗歌的学者。

1970年加拿大与中国正式建交。1973年在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访华之后,UBC又在不经意间出现在中加交流的舞台上。

加拿大外交部选派了UBC雷鸟冰球队出访中国并进行表演赛。据当时雷鸟队教练回忆,“文化与体育交流是辅助外交的重要方式,冰球很自然成为加拿大体育交流项目的首选。”雷鸟队在三周的中国行程中,与中国国家队和5个北方城市的地方队进行了比赛,比赛期间,中国观众欣赏了雷鸟队高超的技巧,并高呼“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此行为中加友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UBC一直致力于在校内冲破种族隔阂的障碍。早在二战结束前,UBC就曾参与改变加拿大对亚裔移民的态度的运动。UBC的一些教授作为本地公民自由协会的成员支持废除歧视性的1923年华人移民法案——该法案专门针对华人,禁止他们移民加拿大。UBC还坚持雇用华裔教职员工。1947年,UBC商学院聘用了学校第一位华裔教员Leslie Wong。1962年又聘任梁甦华(S.W.Leung)为新组建的牙医学院的首任院长,这使他成为加拿大大学中第一位获聘院长的华人。

得益于具备国际视野的领导和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学术团队,UBC很快成为了在加拿大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力量。在中西方意识形态对抗的时代,UBC以超前的目光和勇气向中国敞开了怀抱。

而在太平洋对岸,1978年的改革开放将中国带进了一个新时期,UBC通过研究积累的对中国的了解将成为它与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发展合作的独特优势。

厚积薄发

1980年以前,加拿大大学和中国之间的交流仅限于短期的教育互访。进入80年代,系统性的长期合作取代了短期的临时模式。

1980年3月,UBC与北京大学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这是UBC第一次与中国的大学开展正式的合作。根据协议,两校的地理系将进行紧密的人员与资源交流。UBC地理系副教授Dr. Marwyn S. Samuels 在1982年春天前往北大担任访问教授。而长期的目标将是培养北美和中国地理学家之间更为紧密的学术、科研和职业联系。这也是中加两国地理学家第一次通过大学之间的联系开展合作。

三个月后,时任中国中信集团主席和总裁的荣毅仁先生(后成为中国国家副主席)受商学院(今天的尚徳商学院)的邀请访问UBC。访问期间,荣毅仁在校园内与B.C.省对中国贸易和投资感兴趣的商界领袖们进行对话,表示中信集团将会促进加中两国间的贸易和投资交流。校长Douglas Kenny宣布颁发奖学金资助能讲英语的中国学者在UBC访学四个月。

逐步开放的中国急需大批新型人才为经济转型服务,因此教育是中国当时最希望与外国开展合作的领域之一。加拿大是第一批真正支援中国高等教育的西方国家之一。加拿大主要通过其国际开发署(CIDA)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UBC随即被开发署选中成为首批为中国外派交流人员进行英语语言培训的学校。更重要的是,根据开发署规划,UBC商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结对,帮助后者建立中国第一批工商管理硕士项目。

有了信任与理解,UBC与中国的合作开始在各个领域迅速开展。UBC商学院成功开展了针对中国的高级管理培训项目 。该项目由UBC为中国外贸和经济合作部(今商务部)设计的经管培训项目发展而来,逐渐发展为包含中组部、商务部、广东省政府、北京大学和上海宝钢集团等国内重要单位的高级别短期培训项目。1991年以来,已有1000余名高级政府官员和企业负责人到UBC参加培训。

进入90年代,UBC的中国和亚洲研究再次得到加强。UBC中国研究中心(CCR)于1992年正式成立。该中心整合了UBC校内的中国学术资源,通过开展研讨会、举办学术会议、出版著作等形式加强中国研究的力度,同时也成为普及加拿大对中国认识的重要渠道。著名作家查良镛先生(笔名金庸)出资在中心内设立查良镛首席教授,以支持对中国当代思想和社会、中国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

于此同时,UBC与中国在医学方面的合作也悄然开始。1986年,UBC医学院通过卫星向中国济南的250名医生直播了一台心脏手术和一台膝关节手术。

1980年后30年间,UBC之前积蓄已久的对中国的了解逐步转换成与中国合作的重要资本。UBC与中国已经建立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彼此理解,相互学习,共同促进。UBC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也同样为UBC在中国开展合作交流与研究提供了大量方便。在UBC学习的中国学生从1996年的300人增加到2003年的1200人。

中加纽带

中国的快速发展预示着它将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此,UBC将中国确定为优先发展的国际合作对象。

2007年,UBC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正式签署协议。留学基金委资助中国优秀学生学者在海外学习,同时资助外国留学生和学者来华学习。为了更好地迎接中国学生,UBC不断开发新的项目,例如UBC的林学院与中国最好的林业高校合作开发了2+2项目。

与中国分享UBC的教学资源是另一种重要的合作方式。UBC教育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共同开发培养博物馆教育,UBC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面对面的教学。

交流须是双向的。UBC“走向全球”项目也为UBC自己的学生提供国外交流、志愿者、研究或完成实习的机会。例如,UBC人类学系荆志淳教授通过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期的合作关系让学生亲身参与河南省安阳考古遗址的发掘工作。

在管理层面,UBC在2009年第一次设立校长中国事务特别顾问职务。著名阿尔兹海默病专家宋伟宏教授被任命为首任顾问。2011年,宋伟宏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这是中国政府为贡献突出的外国专家所颁发的最高荣誉。

随着UBC与中国合作的日益广泛,发挥顶层设计的优势,将各类合作加以有效协调显得十分必要。学校首先作出的努力就是重新设置亚洲研究院的功能。通过举办研讨会,邀请知名中国学者、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官员访问并演讲,亚洲研究院在学术研究领域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大。近年受邀到访的重要客人包括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经济学家成思危,最高法院副院长陶凯元、知名作家余华和白先勇等。

随后, Toope校长于2013年亲自领导建立了UBC中加事务委员会。该委员会将协调全校对华合作的信息交流,为学校对华合作提供战略建议。结合 UBC在中国问题上的深入研究和在中国广泛的关系网络,委员会也向加拿大联邦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提供咨询。

UBC与中国的历史的第一个一百年即将结束 。经过一百年的双边交流、对话和相互支持,UBC和中国实现了双赢发展。今天,有超过3000名中国留学生在UBC求学,UBC已与中国的大学签署73个合作协议。作为当今世界最为活跃的经济体,中国自身的发展为世界提供了机遇,而UBC正在为本校提供各种参与其中的可能。UBC与中国合作将为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提供有力的支持。

上海:洋白领穿上“橙马甲” 倡导文明交通

外国白领在上海街头当起了倡导文明交通的志愿者

闯红灯、骑电动车带人、无证驾驶……这些日常交通违法行为中,不乏外国人的身影。5月12日,上海市静安公安分局交警支队联合出入境办,针对辖区内的外国友人开展了一次交通安全集中宣讲和体验活动。

活动首先以讲座的方式,通过真实的案例,向外国白领们指明了无照驾驶、骑车带人、逆向行驶等在外国出行者中比较常见的交通违法行为,并详细说明了在我国拥有国际驾照的外国人若要在上海驾驶机动车,必须换成上海驾照,以及非机动车上牌规定和行驶法则。全英文的讲解让不少外国人受益匪浅。

参加活动的白领伊兹表示,通过这个讲座获得了非常有意义的信息。来自俄罗斯的维卡表示,很多外国人之前并不知道中国交通法规,这种讲座可以帮助更多在上海的外国人。

讲座后,部分外国白领在静安交警的带领下来到陕西北路、南京西路,他们穿上“橙马甲”,当起了倡导文明交通的志愿者。看到有外国人驾驶电动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维卡立即挥动小旗示意车主停下,并协助交警劝阻车主的不文明行为。

静安区是上海市外国人活动聚集地之一,静安交警支队车宣科科长魏维说: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以点带面,口口相传,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交通法规,遵守中国法规,安全出行。”(上海市外国专家局供稿)

天津启动“引智百强培育推进计划”

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聚集海外高层次人才,助推天津市重点引智单位加快发展,重点引智项目创新增效,带动全市引智工作整体上水平,2016年,天津市外专局启动实施“天津市引智百强培育推进计划”。在首批入选的28家企业名单里,高新区共有7家企业被纳入,占到全市的25%,名列各区县第一名。

据了解,“百强扶助计划”是用三年时间,在全市重大工程建设、重点基础性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装备开发项目的承担单位中,筛选100家引智项目多、工作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引智单位作为培育对象。2016年将筛选并培育30家重点项目单位。高新区近年来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服务水平,创新人才工作载体,人才聚集效应凸显,通过实施高水平引智项目,支持境外专家破解关键技术和管理难题,聚集了一批有影响的高层次外国专家。(天津市外国专家局供稿)

猜你喜欢

加拿大
乘火车穿越加拿大
难忘的八个字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温暖的瞬间
看看加拿大新总理的首月表现
加拿大看病记
远离是非之地
最后的消遣
去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