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规划唤醒专业自觉多元措施撬动科教双飞
——常州市孙建顺名师工作室三年研究工作回顾与反思

2016-12-02孙建顺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213138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常州市研讨名师

孙建顺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213138)

依托规划唤醒专业自觉多元措施撬动科教双飞
——常州市孙建顺名师工作室三年研究工作回顾与反思

孙建顺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213138)

根据常州市教育局成立名师工作室的文件精神,常州市孙建顺名师工作室以工作室领衔人“真情付出”为基石,以工作室与成员的“成长规划”为杠杆,以工作室教师“默契合作”为纽带,以“精致有效”的研训活动为模式,采取多元务实的培养措施,撬起成员“科(研)、教(学)”比翼双飞。

一、盘点底子,系统规划,唤醒成员专业自觉

工作室不是“终点站”,只是“加油站”。为增强培养目标意识,工作室采用制订整体培养规划和成员个人规划的策略。首先,针对周期培养目标,工作室细分发展目标,全程安排阶段培养目标和每次活动目标,既有整体设计,又分段实施,系统推进“打造”工程。其次,工作室引导每一位成员,以年度为单元,从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运动训练、科学研究、专业发展等多个维度目标,详细规划成长过程。工作室整体规划和成员个人规划,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形成有机的统一体(见图1)。

图1 工作室规划与成员规划关系图

初期通过盘点发现,工作室成员人均教龄不足6年,60%无“梯级称号”,90%曾遭受教育理论考试的打击,除了1人之外,9名成员没有在体育学科期刊发表文章的经历,专业发展迷茫,基于此,工作室把科研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作为三年主攻的重点方向。

二、因才设岗,扬长补短,互补成员专业短板

工作室注重发挥成员智慧与特长,因才设岗,扬长补短(见图2)。首先,发挥成员的管理才能。工作室将日常工作进行了细致分工,成立了秘书处、教学协作组、科研协作组和宣传辐射组等四大机构,明确界定机构职责,每人分管1~2项具体工作,让成员在具体的管理事务中先成事、再成人。其次,发挥成员的技能特长。以成员特长为基础,工作室成立了若干指导小组。如让篮球特长成员组成“篮球指导小组”,指导非篮球专长成员,让体操特长成员组成“体操指导小组”指导非体操专长成员,让理论扎实的成员组成“科研指导小组”多承担指导科研工作,让教学扎实的成员组成“教学指导小组”多指导课堂教学……用成员的一技之长,启迪与弥补他人的弱势,优势与弱势在指导中互补相长,又使成员在相互协作之中凝聚力得到增强。

图2 工作室成员相互协作模式图

互补机制的建立与引领,也促进了领衔人的专业发展。在这三年中,领衔人一方面进行着专业引领,另一方面事事处处向有特长的成员学习,领衔人的专业素养得到快速发展。领衔人孙建顺于2014年获常州市评优课一等奖,2015年获江苏省评优课二等奖,2014年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三、名师示范,带头研究,事事处处力争标杆

领衔人转变观念,在以讲座、报告和点评的形式向成员传授经验。同时,行动跟进,亲力亲为,亲身垂范,带头上下水课、研究课、公开课和示范课,“手把手”地传授隐性技能,增强了引领的实效性。三年来,领衔人坚持每学期的第一次活动,亲自执教“示范课”或“下水课”;坚持每月撰写1篇以上的学习心得体会文章,每月省级发表文章1篇以上;每次活动开设与研讨主题相关的“微讲座”;每年看成员课不少于40节。三年来,领衔人一共执教区级以上公开课18节,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74篇,主讲区级以上讲座59次。

为了增强专业引领的全面性与实效性。工作室还聘请常州市教科院王渺一教授、教研员刘成兵;特级教师李长志、谭文杰、蒋辉;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张勇卫、工

作室成员所在学校的校长叶伟锋、杨文娟等作为工作室的专家顾问,不定期地邀请他们走进工作室,对成员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给予指导。

四、理论导学,书面考核,夯实成员理论基础

工作室针对成员理论基础薄弱的短板、90%的成员没有在体育学科期刊发表文章的现状,每月有组织、有目的、有内容、有针对性、有效果地开展“理论提升”工程。首先,基于课题研究,我们组织成员系统学习了《走进新课程》、《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差异化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教育艺术》等专业书籍,同时还学习专业期刊如《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等。其次,针对多数成员年轻,理论水平、科研素养、执行能力进步不明显,工作室利用每次活动,采用书面理论考核的“非常措施”,要求每位成员每月读指定章节的《走进新课程》书籍和《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同时通过QQ群导读,书面考核,成绩进行网上公布,促进成员主动学习。这项工作一直坚持了两年之久。第三,每月组织成员参与《中国学校体育》“草根研讨”网络论坛,提前学习相关主题,工作室活动中研讨话题文章,帮助成员提炼论文。同时,工作室还申请主持了两次全国网络研讨,让成员在主持或参与全国网络研讨中,享受观点碰撞的激情,获取专业闪现的创新火花。

三年来,工作室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57篇,工作室主持的常州市重点课题《运用个性施导手段提升学生体质的研究》圆满通过结题验收,课题研究专著《个性化体育教学策略》,全文共35万字,由国家级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结集出版。工作室后续成功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基于SPARK理念改善小学生体育行为习惯的研究》,其中期研究成果《体育游戏的创编与案例》,全文23.5万字,于2015年11月由白山出版社发行。工作室成员通过自主申报,目前主持10项市级及以上课题研究。领衔人个人专著《科研路上的跋涉者》(35万字)出版发行。8人次主编或者参编专著8部,撰写文字达110余万。

五、前移后续,放大价值,帮助成员提升教艺

教师专业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工作室树立了“目标聚焦课堂,深度打磨教学,全面发展学生,提炼教学思想”的观念,要求成员有意识地追求教学风格,并将其打磨贯穿每一节课。工作室采用“前移后续”的课例研究活动,不断地提炼教学风格。所谓“前移”,就是正式研讨(公开课)之前进行的相关性、预备性、铺垫性研究。要求执教教师独立备课,校内磨课与试教,然后由工作室“教学协作组”会同“项目教学指导小组”介入磨课。所谓“后续”,就是正式研讨(公开课)之后进行的延伸性、拓展性和提升性研究。要求成员及时将参研活动小结、教学重建、成果提炼及时上传网站,由工作室秘书处和科研协作组负责追踪跟进。反思、重建、提炼是“前移后续”的核心。成员就是在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相互滋养与促进,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

同时,我们利用每次活动的评课、议课环节,将研讨课所涉及的动作技术进行讲解与演练。“如何进行讲解,如何进行示范,动作的易犯错误与如何纠错”,每次活动围绕着这些要点进行当堂讲演,确保每一个成员会“准确示范,精确讲解”,人人过关。这三年来,我们研讨课所涉及的项目遍布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体操、武术、健美操等领域,有效地将体育课程所涉及的90%的规定动作轮训一遍,既促进了成员动作示范与讲解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能力。

这三年中,工作室成员一共承担61节县区级以上研讨课或示范课(每年人均2节),其中市级以上53节。工作室成员在县区级以上基本功或者评优课比赛中,有19人次获奖,其中获得全国14城市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3人,常州市基本功比赛一等奖4人次,县区一等奖7人次。成员100%专业称号提升一级,100%的成员达到常州市骨干教师以上评审条件(见下表)。

工作室成员获基本功或评优课奖项统计表

六、播散种子,细化考核,带动全员快速发展

产生优秀群体的名师效应,是工作室的最终目标追求。一方面,工作室要求成员当好“战斗机”,自加压力,自我奋进。工作室研制了《工作室成员绩效考核综合评价细则》和《成员成长手册》,将师德师能、参研态度、专业提升、教学比武、论文撰写、成果辐射、课外辅导、网站建设等情况,列入考核项目,细化考核内容与分值,为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份“说明书”,引导成员通过“照镜子”审视自我、自纠个人行为。另一方面,工作室要求成员要当好“播种机”,“帮、扶、带”本校和本区2~3名青年教师,共同进步。工作室通过成员分担子课题(项目)研究任务,吸引一线教师申报实验基地学校等,更广泛地辐射到更多一线教师。工作室通过工作室网站、论坛平台、QQ群、博客群等新媒体平台,与县区教研部门联合活动,通过同题会课、优课展评、学术讲座、经验分享等阵地,组织参与教师深入研讨。工作室每次现场研讨活动,都会有很多一线教师“不请自来”。工作室的QQ群、论坛、网站成为一线教师获取前沿知识、教学经验的窗口,工作室网站上传各种资料1000余份,网站点击率达35万人次,数百项次成果被转载或运用,点击率日前列全市名师工作室网站第二名,已经成为体育同仁的精神家园。众多教师评价它“资源丰富、受益很大,是充电学习首选处所。”

同时,工作室“走出去”,赴镇江新区、浙江宁波、盐城射阳等,见识外面的精彩世界,还采用“请进来”,邀请安徽马鞍山名师工作室、南通市潘雪峰名师工作室来开展联合活动,教学相长。

猜你喜欢

常州市研讨名师
坚守初心三十载 静待花开终有时——常州市博爱小学华文教育
教师作品
初·名师 施建东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名师风采
名师直播课
向名师致敬 ROTEL CD11 TributeCD播放机 A11 Tribute合并功放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