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儿童出发,构建和谐课堂文化

2016-12-02吴春晓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11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儿童课堂教学

“和谐”是著名儿童教育家,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王兰老师教学主张的内核。王老师认为,课堂中的“和谐”包括三个方面:师生关系的和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和谐。她特别强调:师生关系是语文课堂上最基本的一对关系,其融洽和谐与否,直接关系着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着积极的课堂文化的形成。

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化的文化,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课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课堂文化决定了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而其质量又决定了教育的高度。

王兰老师的教育主张启示我们:教学研究不仅应着眼于教材教法的研究,更应从儿童出发,构建和谐的课堂文化,用文化浸润儿童,用文化引领成长,带给学生更多的幸福体验。其核心就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智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饱含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的开放、自由、智慧的课堂文化,用和谐的课堂文化影响和提升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

把理解带进课堂

成人们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为了孩子”的名义,去要求孩子,教育孩子,但结果却伤害了孩子。教育是为了儿童,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我们的课堂,更应该坚守儿童的立场,发现儿童和引领儿童不断发展。儿童是自由者和探索者,儿童的一切都有待重新发现,教师应成为“长大的儿童”,努力解读童心,只有足够了解儿童,把这份理解融入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去尊重儿童,打开儿童的心灵密码,才能真正走近儿童。

当教室里飞进了一只马蜂,同学们纷纷被不速之客吸引去了目光。教师没有大发雷霆,而是顺势引导观察,于是,同学们争相发言: “这是爸爸妈妈派来的侦察机,在观察我们上课呢。”“这是想学习、来偷艺的小马蜂。”“这是一只迷失了回家方向、心慌意乱的孤独的可怜虫。”“因为大家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它是不是想把我们当花采呀……”正是由于教师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和呵护,才让如此大胆奇妙的联想纷纷“出炉”。

《半截蜡烛》的教学正在进行,突然,一位学生的提问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干吗要用纸传递情报,打个电话不就行了吗?这样也不会发生后面那么惊险的事情了。”教师发现不仅是这位学生,其实有不少学生也存在这样类似的疑惑。这是因为同学们对当时的时代背景缺少了解。教师肯定了这个学生勇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趁势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深入感悟主人公的勇敢和智慧。正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理解,才将学生疑问变为一种资源,呵护了学生的求知欲,这种安全的课堂氛围,也激发了更多学生敢于举手质疑发问、敢于表达本真的想法。

细致地观察,让我们更了解儿童;正确的儿童观,让我们更理解儿童。理解,让我们更能找到教学的起点,让我们的教学设计更贴近儿童课堂调控,更顺应儿童,使我们与儿童心心相印。被理解是给予儿童的最好的奖赏。

把平等带进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平等的课堂需要聆听的姿态。不仅是学生需要学会聆听,教师更需要学会聆听,耐心聆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真正理解言中之意,言外之情。聆听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必备品质、关键能力和重要途径。

平等的课堂需要平等地对话。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站在讲台上,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用一种谆谆教导的口吻对学生提出某一问题,待被指定的学生回答后,教师作出或正或误的评判,至此提问过程“圆满”结束。这样的“生从师问”的课堂提问模式所营造的氛围是专制性的,不利于解放学生的思维。平等的课堂需要平等地对话,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教师的使命。

平等的课堂需要公平的关注。公平的关注是要关注“每一个”,给“每一个”展示、提高的机会。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教学任务重、班级人数多、学生性格差异等因素,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因此,更需要教师心中有“每一个”。用眼神的交流表达关注,用点头等肢体语言体现欣赏;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基础较弱、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让他从回答对问题中找到自信,有利于后半节课的听讲;不要吝啬自己的笔墨,在学生的课堂作业本上写下肯定的话语;借助实物投影仪,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每节课快结束时,都问上一句:“还有谁没有得到发言的机会?”……点点滴滴,都将带给学生们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在意我们“每一个”,老师是器重我的,我要好好努力。

把信任带进课堂

众所周知,成功的教育依赖于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这种信任不仅体现在教师的语言中,更体现在教师的理念和课堂教学设计中。信任学生的教师,承认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突出学生主体,注重体验参与,引导探究学习。

以同课异构的《黄河的主人》一课教学为例。有一节课完全是教师牵引着学生,一步步品读课文。而另一节课上,教师在学生前置性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大家共同的问题合作探究,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探讨,深深地理解了“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以及“作者是怎样运用环境描写和对比的方法,突出艄公的高大形象的”?后者的课堂,学生因为得到信任,成为主人,拥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们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因此,课堂上呈现出来主动、积极探索的氛围,学生不仅对文本理解更深,更可贵的是拥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探究的兴趣、发现的快乐、合作的能力。

充满信任的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学生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之一。教师应紧紧依靠学生的内驱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个体潜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文化,达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目标,实现自我发展。

把魅力带进课堂

王兰老师说:教师和学生的发自内心的互相尊重是师生和谐的第一层次;教师与学生之间能互相关爱、相互愉悦是师生和谐的第二层次;教师与学生能良性互动,教学相长,是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更高层次。想要学生有强烈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愿望,仅靠平时的亲近和关心还不够,更需要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水平。古人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自然就喜欢亲近,乐于聆听其教诲。

教师的魅力来自于潇洒的教态,春风般的微笑。当和学生交流时,微笑是一种气氛;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微笑是一种鼓励;当表扬学生时,微笑是一种肯定;当学生认错时,微笑是一种谅解。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教师的魅力来自于充满智慧的教学语言。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要有智慧之美,表现在学识渊博、表达准确,逻辑缜密。教师语言要有个性之美。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性格,因而语言有独特的表达风格,或清新活泼,悦动课堂;或诙谐风趣,妙语连珠;或温馨柔和,耐人寻味。

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说: 对一件事物的“充分经验”和“心领神会”,被这件事物打动了心、抓住了心,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可用“欣赏”一词来表达。“欣赏”使事物价值增高,不欣赏使事物贬值。欣赏满足了人的内在需要——一种与智慧和美感紧密联系的需要。教师潇洒的教育、春风般的微笑和智慧的语言,引发了教学欣赏,使课堂教学进入审美的境界。当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快乐和美感时,我们的课堂自然呈现出和谐的课堂文化。

(吴春晓,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古平岗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儿童课堂教学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留守儿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六一儿童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