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6-12-02王建华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人教版戏剧高中语文

王建华

对于高中生而言,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小学及初中学习内容的升华,要求学生在言语理解和文字应用的基础上拥有更大的突破。基于此,本文结合高中语文的实际教学内容,就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与做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明确阅读目标

语文学科的内在魅力是难以言喻的,而阅读是引导学生进入语文世界、感悟文学之美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从课文内容入手,深入挖掘教材,引导学生进行细致阅读,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清文中的人物关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确定准确的阅读目标,使其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并通过多次阅读,带领学生找到把握文章脉搏的突破点。

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这一篇散文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跟着作者的描写,欣赏秋天的景色,在对文章语言进行赏析的过程中,体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文章前,教师应该提出相应的阅读目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和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如:①认真阅读课文,概括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故都的秋的“清”“静”,还有“悲凉”,并有感情地朗读;②根据作者所描绘的秋景图,配上相应的标题,并思考可否将“秋槐落蕊”改成“落蕊清扫”,请说明原因。教师通过设立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走进文章;同时,教师要提出适当的问题,加深学生的思考深度,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训练中,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

二、参与合作交流,激发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要求教师要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容忽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自身所具备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来赏析一篇文章或一部小说,具有明显的主观性特点,所以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时,教师应该表现出足够的尊重,理解学生得出的阅读成果。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班级阅读氛围的形成,教师可以适当采用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使师生与生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并在不断地交流与探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祝福》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以及塑造人物的三种方法,同时,还要结合文章的写作时代,了解鲁迅文章的写作特点。我们知道,高中生基本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阅读爱好与习惯,他们阅读小说时更多注重情节的描绘与发展。了解了这些,教师就可以从情节描写入手,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如“我”对鲁镇有什么印象,再次回到鲁镇后场景有什么变化,三次见到祥林嫂有什么不同及小说前后鲁镇的“祝福”场景等,以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注重自我表达,而不是以“套路”的方式来完成阅读,比如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肯定是封建礼教导致的等,让学生拥有更多思考和发挥的空间,才能让学生的阅读兴趣愈加浓厚。

三、指导阅读方法,提倡自主阅读

教师应该注重阅读方法的应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使其在阅读训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分成精读和略读两种形式。精读就是要求学生深入地去阅读一篇文章,常用在篇幅较小的议论文、散文与诗歌等体裁的文章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精读要求学生必须反复阅读,并用心分析和体会文中的字词句段,所以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就能将其转变为自己的知识财富。而略读则相反,只要求粗略了解,更多体现在资料查找上。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采用适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如,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中的《边城》一文,作者沈从文写出了浓浓的湘西风土人情,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首先应让学生根据阅读目标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语言特点与人物性格特征,然后再细读小说,找到相应的段落,进一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其次,从小说重难点入手明确阅读目标,感受文章的文字美,并举例说明;再次带领学生通过细心、耐心地阅读,不断感悟文章的意境美与人性美。阅读方法的熟练应用,需要学生不断实践和积累,从而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四、加强读写结合,提升阅读能力

开展阅读教学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字理解能力,以达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目的。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学会反思,把阅读赏析中学到的方法应用到写作中去,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的目的。

如,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课时,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存在科学性和文学性相互融合的特点,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事物的说明顺序及方法,体会语言的严谨性。因此,教师要详细解析,并请学生根据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模仿写作,通过安排合理的写作顺序,详略得当地突出某种事物的特点,使其掌握说明文的有效写作方法。

五、结合课外阅读,拓展学生思维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无论是小说、戏曲、杂文、诗歌,还是其他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均需要学生有所涉猎,只有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和提升。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应督促学生不断扩大自身的阅读范围,以拥有更开阔的视野。

如,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雷雨》一课,要求学生掌握戏剧中的冲突表现及特点,并学会理解和品味戏剧,深刻感受到戏剧文化的魅力。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阅读,在了解了戏剧中所涉及的主要人物、场景及人物特征等方面后,接着,让学生在课后阅读《雷雨》的全文,了解整个戏剧冲突的原因,以及最后的结局,并根据戏剧内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可结合课外材料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解析。教师通过课内指导与课外自主阅读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戏剧文化的印象,课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不同戏剧类型的书籍,如《屈原》《威尼斯商人》《白毛女》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戏剧的魅力。

综上所述,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立足于学情,从教材出发明确阅读目的,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书籍开展阅读活动,并在写作与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人教版戏剧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戏剧类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