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多边形内角和”同课异构有效教学研讨活动的评价

2016-12-02赵守文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内角题目探究

赵守文

李海涛老师的教学成功之处是:凸显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语言简洁明了,板书清秀规范,诱导适度得当.李老师潜心钻研备课,重组加工教学内容,把教材中的分割三角形与表格归纳两步教学程序有机融为一体,省时省力,体现了讲授法的讲功.

不足之处:应拓展数学教学的其他功能.

王陆生老师在体现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面很到位,能精心设计探究交流题目,巧妙引导学生探究交流,鼓励学生从多种渠道探究合作,汇报展示,这正是探究法的核心.探究式教学法是王老师经常应用的教学形式,课堂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欠缺对知识记忆的强化,训练时间少.

作为课题的参与者、实施者、示范者和受益者,马红艳老师结合我校进行了4年的《关于“1·3·3·4”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对“多边形内角和”这一内容进行了教学设计,从三个步骤、三个层次,三个覆盖,三个要点进行了阐述,很全面,很具体,很有特色.我最感兴趣的是她设计的整体性,把三角形和多边形内角和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度剖析,形成知识网络,突出了转化、分类,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既体现了王老师探究式教学的路子,又不失李老师讲授法之功夫.

不足之处:训练题目过多,影响课堂效果,应精选、删减.

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要学课标、明变点、谋方略,找准由“双基”到“四基”的衔接点,由原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升华到“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新增加的两基是必须加以强化和关注的.同时《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个能力)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即构成了“四个能力”.因此,课堂教学的目的和追求还应由“两能”到“四能”演变.

在对个人评价的基础上,我从总体上谈谈我对“同课异构”优化课堂教学的思考:

第一,“练心功”.要有正确的教学思想,要做到智商与情商并举,把课堂作为师生交流的“情感场”,体现教师“爱”的情感效应,教学要发展“情商”.多一份情感,就多一份效益,多一份质量.教师要做到“六要”:一要面带微笑;二要用平等的眼光与学生交流;三要用民主的口吻与学生交谈;四要让回答问题的学生,无论回答正确与否都能体面地坐下;五要提问面尽量大;六要对求助的学生给予热情及时的帮助.

第二,“练备功”.在学习和挖掘教材上下功夫,花力气,吃透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把握知识的停靠点,解决“学会”问题;把握住情感激发点,解决“乐学”问题;把握思维展开点,解决“会学”问题.要深刻把握对基础性知识的剖析:基础概念的辨析、基本公式的延伸及基本方法的应用等.主要体现在:1.重点知识的拓展:明确重点知识的地位和作用,现行教学内容与前后相关教学内容的融通.2.关键知识的应用(包括知识体系和训练体系).3.整体性知识的衔接:摆出知识点、寻找知识链、编织知识网.把分散、零碎的知识通过归纳疏理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构造整体知识结构图表.4.课内外习题挖掘:包括课内例题的闪光点,课外经典题目的示范点,重点问题的专题点,创新题目的思维点,中考题目的监控点.

第三,“练讲功”.课堂教学要体现:1.民主性的教学环境;2.对话性的教学原则;3.生成性的教学机制;4.自主性的教学方式;5.多元化的思维训练;6.实践性的应用活动;7.情感性的经历体验.

第四,“练群功”.全面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在这次“同课异构有效教学研讨”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在下一步“异课同构有效教学探讨和研究”中,结合1·3·3·4教学模式中的“习题优质化训练”“精心设计对话题目,扎实深化对话环节”两个子课题,对不同的课用同一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实现扎实备课、精彩讲解、师生对话、合作探究、反馈矫正诸方面的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个体化自主研修与特色化团队展示结合,让校本研修工作成为数学教师团队教学的平台、培训的舞台、对话的擂台.

猜你喜欢

内角题目探究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关于题目的要求
三角形分割问题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