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选读课文不再寂寞

2016-12-01林潇

新课程·中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文文章孩子

林潇

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三类课文对学生的要求层次不同,是教师教到学生学的过渡。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从一年级下册起,每学期教材都安排了5~8篇的选读课文,并在课题前用“▲”标明。编选选读课文的目的是在积累学生阅读量的同时,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课文的延伸。对于精读课文,教师慢工出细活,品词析句,感悟朗读;对于略读课文,则快刀斩乱麻,有的放矢,上下求索;对于选读课文,却天高皇帝远,置若罔闻,熟视无睹。

在如火如荼的课改风潮中,教师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精读课文的打磨中,如今略读课文也努力地占有一席之地,唯有选读课文一直无人问津。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利用课堂(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教学)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而选读课文还没有纳入课时计划中,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关注选读课文。(2)配套的教师用书对选读课文的要求含糊其辞,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缺乏,在没有有效的教学指导的环境下,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对此类的认识有偏颇,不会用,久而久之就熟视无睹了。(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地区的小学语文统一考试均不涉及选读课文的内容。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就将更多的重心倾向于对精读课文的讲解。

如何才能发挥选读课文应有的效果呢?笔者现结合中年级的教材特点和个人的教师经验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认识选读课文

选读课文不是可有可无的“绿叶”,它的内容比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更丰富,形式更多样,长短不一,体现了更大的灵活性和生活性,给教师提供了较好的课文补充材料。

(一)选读课文丰富主题,密不可分

现行的语文教材内容的编排是围绕专题组织单元,从导语到课文、语文园地,各个部分联系紧密,选读课文除个别文章外,大多与单元主题遥相辉映,不仅体现各种课文之间不同的层次要求,而且可丰富阅读课程资源。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就配合选入《山城的雾》;第八单元学习“神话故事、传说”就配以《除三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和传说的神奇。

(二)选读课文体裁多样,文字优美

在中年段课本中,选读课文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体现了课堂资源的开放性。既有耳熟能详的《神笔马良》《七色花》,又有发人深省的《真实的高度》《做风车的故事》;既有美丽风光的《趵突泉》《迷人的张家界》,又有科学探秘的《人造发光植物》《喜爱音乐的白鲸》……选读课文的选择更大胆,更多样:有现代诗,有童话,有名人故事,有神话传说,有科普文等,短则只两三百字,长则上千字,让学生感受不同文章的语言魅力。

二、发挥选读课文的作用

(一)穿针引线,扩大孩子阅读的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提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也经常向学生推荐阅读相关的书目,但是,寻找配套的材料却煞费苦心,收效甚微。孩子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良莠不齐,阅读环境也大相径庭,阅读的效果就无法得到保障。此时,选读课文就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最好的“导火线”。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祖国的大好河山”一单元时,学完四篇课文后,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自读《趵突泉》,通过作者的文字,欣赏祖国的大好山河,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趵突泉》一文既是对本单元内容的补充,又丰富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了解,一举两得。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不但要求学生通过课文观赏了长城、颐和园等“世界遗产”,还要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实践中发现许多孩子搜集到的大多是苍白无力的景点导游词,对教学意义不大。此时,教师出示选读课文《迷人的张家界》,引导学生多搜集文字优美的文章,积累感悟。

(二)相机指导,提高孩子习作水平

选读课文的选材没有承载过多的生字、生词、教学难点,这使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孩子爱读此类文章。那么,老师就可以借用选读文章这一特性,将其作为习作练习的范文,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激发写作的兴趣。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要求学生围绕“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完成习作,而课文一篇是古诗词,其他三篇都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写乡村生活,那么学生在练习写作时就缺乏一篇有效的例文。此时,《可爱的草塘》就是用第一人称将“我”初到乡村时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下来,许多孩子觉得这篇文章有趣,更爱读这篇文章,有的孩子读着读着脸上就露出了笑容。原来,童年时,许多孩子也都在乡下的池塘里摸鱼抓虾,这样的文章激发了孩子写作的热情。教师顺势引导,让学生先阅读《可爱的草塘》,再回忆自己是否在乡村经历过类似的趣事,最后模仿文章的写法,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来,这样孩子写出来的文章就更生动,充满童真童趣。

(三)巩固提高,检验孩子知识的水平

一个单元由四篇课文组成,教师在完成单元教学之后,通过及时地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如单元的重难点突破、知识技能的掌握,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巩固提高。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的教学中,本组教材的专题为“故事长廊”,安排了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体会做人做事的道理,感受智慧的力量,激发学生自主搜集故事、讲故事的兴趣。在教师手把手地与学生共同学习了四篇文章后,放手让学生去阅读《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让学生试着复述故事,还可以小组合作将这个故事生动地表演出来,其他同学评价他们的表演生动有趣,检查孩子掌握“复述课文”这一知识点的基础上,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名教师在执教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时,发现该班学生对“作比较”这一说明方法掌握较差,此时选读课文就可以作为补充材料。让学生运用学习《太阳》一文的学习方法,对比阅读《妙不可言的位置》,找出文中运用“作比较”这一说明方法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另外,教师也可将其作为复习的考查材料。例如,让学生自由读此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下练习:

1.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请用“ ”画出。

2.“地球距太阳1.496×108千米,而金星距太阳只有1.082×108千米,这使得金星受到的照射要比地球强得多。”这句话采用了说明方法来写地球所处的位置妙不可言?你能不能找出类似的句子?用“~~~~”画出。

3.地球出现生命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这篇文章学生能在不查找资料的条件下,利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三道阅读题不但考查了学生是否已经学会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而且考查了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文章的写作方法。

选读课文没有编写生字、课后习题、学习提示,给教师更自由的发挥空间,摆脱束缚,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及时进行“修补”“更新”,让教学落到实处。

(四)搭建平台,尊重孩子的取向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读自己感兴趣的选读课文,吸取自己所需的“营养”。此时,教师可以推荐爱朗读的孩子阅读《延安,我把你追寻》,推荐喜欢积累好词佳句的孩子阅读《趵突泉》,推荐喜欢思考的孩子阅读《如期归还你》《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推荐喜欢创作的孩子阅读后写下自己的故事……阅读没有固定的模式,谁都无法代替他人阅读,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另外,选读课文赋予教师最大的权利,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教师结合本班实际,可以开展班级速读比赛,如《信》,树立学生阅读长篇读物的信心;也可以让学生诗朗诵比赛,如《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延安,我把你追寻》,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还可以让学生讲名人故事,如《如期归还》《真实的高度》,学习如何写人写事;当然更可以小组合作表演,如《小青石》《七色花》,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等。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必须有高度的教学敏感性,像重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那样,反复研究选读课文,力求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适时补充、引导,让他们通过阅读选读课文,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激发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让选读课文不再寂寞,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康宝琳.略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2(6).

[2]傅登顺.小学语文选读课文教学策略初探[J].教学与管理,2011(32).

猜你喜欢

课文文章孩子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