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城郊中学初中生写作中的非智力因素
2016-12-01王云燕
王云燕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作文又是学生思想认识的真实体现,因此,挖掘初中生写作中的非智力因素很有必要。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写作;动机;情感;意志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
《农村初中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现状研究》一文中指出,农村初中生非智力因素总体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明显升高,初一和初二年级间各因素的发展水平及总体水平差异不很明显,但到了初三,有关因素及总体水平有了明显差异。究其原因之一:刚考入初中的学生由于家长的鼓励和全新教育环境的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较大,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的加大,加上学校功利性的考试,呆板的教学方法,强制性的学习,很多学生自觉升学无望,于是求知欲淡化,学习动机丧失,学习兴趣减弱。特别是外来子弟工多的城郊中学的初中生,这些学生大多是到小学五六年级再转学到城市学习,他们身上更多的是在家乡的学习气息。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指导学生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中,重中之重又属写作能力。因此,挖掘城郊初中生写作中的非智力因素很有必要。本文从动机、情感、意志三个方面简单阐述作文教学中如何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心中有目标,未来有奔头——激发动机
写作动机是推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写作的意向、期望、自信心、胜任感以及目标和行为的选择。
城郊中学的中学生不愿写作,甚至厌恶写作,谈“写”色“变”,毫不为过。作为城郊中学的老师,我很困惑,后来看了《心理学》书籍和《中学生写作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文章,初步总结了几点原因:(1)许多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受“外出打工大潮”的冲击,学生无心在校学习,在学习上认识不足,家庭贫困,成绩好与不好将来只能外出打工,在学校就是混毕业证。(2)“懒惰”,学生大部分是外来工子女,小学时在农村,五六年级再跟随父母来城市,因农村大部分家长外出务工,很多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家里爷爷奶奶管不住,在学校不愿学习,甚至瞒着学校和家里在外面四处游荡。(3)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农村学生胸中无物,自然是写不出优秀文章。(4)教师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写作动机缺失。因此,针对以上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变革作文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写作不要求他们的文章是成篇的,可以是几句话,也可以是文章的开头、结尾,或是自己的小编。允许学生讲真话,引导学生写出优美动听的真话。鼓励学生创作,带学生利用每周的作文课到学校图书馆阅读作文素材、杂志、报纸,读他们感兴趣的书,有了兴趣,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书中,便会更好地把书中的内容保存在自己的大脑中,也能更好地将看到的一句或两句运用到自己的周记中。其次,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写作来源于生活,所以,想要写好作文,要细心观察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
二、消除低级趣味,引导高尚情操——培养情感
作文的生命在于真情实感,通过笔触表达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中也提出了真情实感的重要性。然而如何才能写出真实感情,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呢?
1.走进课余生活,接触大自然,陶冶情感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情感是伴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的。比如,你要让学生写一次比赛活动,你得先让他们参与了比赛,他们才能体验比赛的付出、比赛的团结、比赛的荣与辱。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多做一些实践活动,假设你布置的是《下雨了》这个作文题目,那么你让学生刚好在雨天创作,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样的?“你想到了什么?”等。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而不是空洞地将题目给学生。
几番讨论,学生进入创作,记得我曾让学生这么做了,他们的片段很精彩,这里举一个例子:“淅淅沥沥的雨声将我从睡梦中吵醒,外面一片昏黄,仿佛现在处在黄昏,吓得我一阵胆战,拿起手机一看时间,好险不是下午。这时,宿舍的人也陆续起来了,洗漱完之后我因为没有带伞,外面又在下雨无法立刻赶往教室。于是我和其他人在通道上看着雨滴无节奏地落下来,溅起一个小水泡,而后又破碎,周而复始,渐渐的,雨小了,变成了牛毛细雨。外面一片朦胧,屋顶上跌落一个小水珠,‘啪的一声,落在我的手上,然后又溅射出去。我的心中一片宁静,贪婪地呼吸这早晨雨后清新的空气,静静地驻足在那享受片刻雨后的宁静。”学生只有在认真地观察、深刻地认识了客观事物后,才会使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正符合作文“积理必富而为文始佳”的道理。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课堂阅读指导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什么,怎样写,更要引导他们理解“为什么写”,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把学到的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鼓励学生勤写读后感,培养情感。如,在教学《阿炳在1950》这篇课文时,首先引导学生想象,在脑海里再现阿炳街头卖艺画面,引发情感。通过朗读,传达这幅悲惨画面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情感又使浮现在学生脑海里的画面更鲜明,形象和情感相互起作用,把学生带进情感世界。
三、从点滴做起,锲而不舍——锤炼意志
写作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写作活动中学生会或多或少地碰到困难,没有一定的意志力,学生作文就会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甚至不完成或抄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呢?
首先,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体育节活动,参加校运会活动,参加“五四”晚会等。这些活动不但使学生写作文有了素材,同时,学生在诸如此类的活动中也磨炼了意志。我们每个班级基本有些体育特长生,诸如击剑能手、长棍与剑术高手,我们可以利用体育锻炼时间让学生进行武术锻炼,再将这些体验写到作文中。其次,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锻炼意志。要求学生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并坚持写读书笔记,持之以恒的活动是学生锻炼意志的最好办法。再次,勤写作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意志,平时可布置学生写周记,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写日记,让学生每天摘抄、学习一句格言等,教师不定期检查,督促、表扬、鼓励。长此以往,日积月累,眼界得以开阔,表达能力得以提高,意志也得到磨炼。
作文效果的及时反馈,特别是适时表扬,能强化学生的写作意志,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比如,赏析学生的佳作、为学生的作文投稿,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强大动力。特别对写作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学生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正确使用了成语等方面适当表扬鼓励,这样就可使其产生兴趣,并逐渐浓厚,逐步培养他们的意志力。
总之,教师应该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让学生脚踏实地学习,使学生写作的非智力因素不断提高。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动机、情感、意志品质,教师在指导教学,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就可以产生强大推动力,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参考文献:
[1]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习[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谷丹丹.初中写作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