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物理教学
2016-12-01陈云梅
陈云梅
摘 要:物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物理教学要围绕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设计,并结合身边事例,因地制宜,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而且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物理教学;学生生活
物理课程基本理念: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这种理念就是指导我们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生活中学物理,再将物理知识服务于社会。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知识都源于生活,并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动着社会进步与发展。可见,物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联系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专注投入到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而且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反,脱离生活的物理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空洞无物,犹如无根的浮萍,随波逐流,茫然无用。那么,教师应如何做到生活化的物理教学?
一、物理课堂设计要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展开
物理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为此,课堂知识设计就必须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展开。通过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个人知识层次、生活琐事等,才能有的放矢,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符合本班学生认知特点的教案,为学生轻松掌握物理学知识并运用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课时,先请一位学生通过一个漏斗向上吹乒乓球,发现乒乓球只会原地打转,却不会飞离漏斗,大家觉得不可思议。于是,我提议,“是不是肺活量不够大?我们改用肺活量大的东西来试一试”。接着出示电吹风,用电吹风向上吹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还是稳如泰山,这是为什么呢?从而引入课题,并进行解释:这是由于乒乓球的上方空气流速度大,压强小,乒乓球的下方则相反,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这样在乒乓球的上下方产生了向上的压力差,把乒乓球托住。接着进行学生实验:每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两张纸,并往纸中间吹气,发现纸张互相靠拢,提问学生并解释这一现象。接着进行演示实验:用针筒往纸船中间喷水,发现纸船相互靠拢,说明“液体的流速大,压强小”,补充说明流体包括液体与气体。最后再用一个小实验进行巩固,课前叫学生准备一张扑克牌,沿长的一边对折,然后使凹进去的部分面朝下,用嘴往凹进去的空间吹气,看看扑克牌是否会被吹翻?实验发现扑克牌不但没被吹翻,还牢牢的“站立”在那里,这是为什么?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现象,学生自然是对答如流。课堂内容围绕学生实际设计,实验就地取材,不仅引起学生兴趣,更将知识说得通俗易懂。
二、结合趣题、趣事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外部刺激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心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如成人稳定,很容易萌生倦怠,甚至厌烦的情绪,从而影响学习的再持续过程以及学习的最终结果。而熟悉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恰恰可以消除学生倦怠厌学的情绪,刺激学生的大脑思考,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激发学生对已有知识、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一个国王给了金匠一些纯金并让他制作一顶皇冠,但是当国王拿到这顶皇冠时,总怀疑金匠偷了他的金。于是,国王向阿基米德求助。他请阿基米德想一种方法在不毁坏皇冠的情况下,验证皇冠到底是不是纯金的。阿基米德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却始终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有一天,他去洗澡,刚躺进盛满温水的浴盆时,水便漫溢出来,而他感到自己的身体在微微上浮。这个现象使阿基米德想到了一个办法来验证皇冠是否是纯金的。他把王冠放到盛满水的盆中,量出溢出的水,再把同样重量的纯金放到盛满水的盆中,但溢出的水比刚才溢出的水少,于是,他得出金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由此,他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因此,一节新课,教师若能以学生经历过的趣题、趣事等生活实例作为引例导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地进入新知学习准备状态,并唤起潜在的有意注意。
三、巧借生活事例,设置悬疑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物理学科具有严谨抽象的一面,如果教师只对知识点进行机械讲解,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学科文化中原本蕴涵的多姿多彩、人性化的一面往往就被掩盖掉了,课堂就显得死气沉沉。教师应该巧借学生身边的物理因素,创设充满悬疑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趣味十足地进行思索与探究。
讲解“空气的力量”时,先在较软的矿泉水瓶里倒入适量的开水,拧紧瓶盖,并进行摇晃,接着倒掉水拧紧瓶盖,就会发现瓶子发生了形变,这样设置悬疑,激发学生求知欲。又如“物态变化”这一章中很多的例子都与生活密不可分。比如,炎热的夏天,大家都非常喜欢吃冰棒,那为什么吃冰棒会让我们感觉到凉快呢(熔化吸热)?戴着眼镜,从寒冷的室外到温暖的室内,眼镜上会蒙上白雾(气体的液化现象)?这样充满悬疑的现象,不仅将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还将学习过程变得丰富多彩、轻松活跃。
四、因地制宜,开展实验教学
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伽利略。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注重实验教学从实验中得到结论。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理材料都可以成为物理实验的教具。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物理材料开展教学要比用实验仪器更有说服力,不仅引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欲望,这些物理实验还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思路,无不潜移默化地启迪着学生。惯性小实验:将七八个棋子叠加在一起,用直尺快速击打最下面的棋子,发现被击打的棋子飞出去了,而上面的棋子却“安然无恙”。从这个生活中的小实验,引入惯性的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刚才被打击的棋子由于受力的作用改变了运动状态,而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惯性还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接着在利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拍灰尘,抖落雨伞上的雨滴”等生活现象。
这对于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利用生活实物开展物理实验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本中设定实验的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学以致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物理活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不断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中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觉性。”在教学之余,物理教师适当地组织一些物理课外活动,为了让学生带上物理知识到生活中去。九年级物理教科书中的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课后的迷你实验室“制作简易的电动机”:先为学生准备好实验器材,学生将漆包线绕成小线圈,将两端线头的漆刮去半边,把两个回形针弄弯作为支架并将线圈置于支架上,将线圈放入马蹄形磁体中,接通电源,线圈就会转动。实验现象很明显,这样课后巩固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磁场对通电导体具有力的作用。这种课外物理活动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不仅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且从中体会到物理的价值所在,达到“授人以渔”、学以致用的目的。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学生见物思理的学习意识,教师就要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物理课堂教学相结合,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生活走进物理课堂。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来。这样的教学不仅能降低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难度,有效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激活物理课堂教学,而且能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探索、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文成.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之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0).
[2]李强.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2(12).
[3]于继中.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22).
[4]孟树荣.初中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浅谈[J].学周刊,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