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族鼓楼建筑艺术的美学认知

2016-12-01龚敏

文艺争鸣 2016年8期
关键词:鼓楼彩绘侗族

龚敏

侗族建筑的艺术呈现可谓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鼓楼作为侗族建筑中的符号样本,是侗族村寨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场域,它所承载的仪式性功能,以及它作为侗族村寨精神灵魂的象征,使其在村寨中彰显着独具一格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一、侗族鼓楼的文化认知

侗族鼓楼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其中古本《赏民册示》中描述道:“遣村团或百余家,或七八十家,三五十家,竖一高楼,上立一鼓,有事击鼓为号,群踊跃为要。”后清代各县志和通志以及李宗昉的《黔记》中均对侗族鼓楼的功能和形式有所记载。

侗族文化特质赋予了鼓楼作为仪式性建筑的作用和意义,它涵括了鼓楼的起源、鼓楼的功能、鼓楼的形制、鼓楼的文化价值等方面。鼓楼是侗族内部认同与精神价值维系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侗族集众议事、宣讲款词款约、宣传村规民约、摆古聊天、弹琵琶吹芦笙、踩堂“多耶”、迎宾送客等军事、政治、文化、宗教多重身份,是侗族聚落的灵魂,是民族精神的物化表征。

鼓楼作为宗族、村寨的象征,承载着侗族内部的群体意识,反映了一个侗寨的族群关系。鼓楼的修建代表了侗寨宗族关系,通常情况下是一寨一座鼓楼,并居于整个村寨的中心腹地;族姓较多的村寨出现一个“兜”一座鼓楼,分别坚守着自己的职责;还有一些大的村寨除了每个“兜”各建一座鼓楼外,整个村寨再合建一座鼓楼彰显侗族集体主义精神。鼓楼修建的主体材料也反映了侗族内部的集群关系,楼体材料由各“兜”成员共同捐献,更加凸显了鼓楼文化的公共性,它的修建凝聚着侗寨中的每家每户。

整个侗族地区近千座鼓楼,却无一座一模一样的鼓楼存在,这一建造奇观的背后叙述的恰好是鼓楼文化的族群认同和集体意识,鼓楼的精美和高大是一个村寨或族群关系的反映,从而在鼓楼建造的技术和艺术层面得以彰显,使其每一座鼓楼都有自己的故事,也有描绘自己形态的“笔墨”,壮观、雄伟、秀美、雅致、玲珑等修饰词汇貌似也无法完全形容鼓楼的千姿百态。

二、侗族鼓楼技术与艺术的美学认知

(一)鼓楼建筑的技术美

“未建村寨,先建鼓楼”的古俗说明了鼓楼在侗族村寨中的重要性,不用一钉一铆高超的建造技艺更进一步体现其文化价值,更是侗族建筑的“符号样本”。鼓楼样式繁多,从类型上可分为“卡房”厅堂式、楼阁式、门阙式、密檐式等多种形式,其中密檐式鼓楼最为常见,也最能彰显其精湛的营建技艺。

侗族鼓楼建筑的技术美主要体现在其建造结构当中,主要有抬梁穿斗混合式和穿斗式两种。抬梁穿斗混合式鼓楼现存较少,普遍存在于厅堂式鼓楼中,虽然这种结构金柱与檐柱之间可以有很开阔的内部空间,但是不能形成较大的体量,通常为一至三层高度的四边形平面类型,屋顶一般为歇山顶或悬山顶式。穿斗式是鼓楼建造结构中最为普遍的类型,由于受力情况和顶部造型的区别,又有中心柱型鼓楼、非中心柱型鼓楼之分。非中心柱型鼓楼与抬梁穿斗混合式鼓楼有一定的近似之处,平面均为四边形,“外观呈现为殿堂或楼阁”形式;其中抬梁穿斗混合式鼓楼加入了一些汉族抬梁式构造方式,将檩搭建在梁上,而非中心柱型鼓楼却是将檩条直接落在柱头上,采用了侗族传统的构造方式。

相比非中心柱型鼓楼而言,中心柱型鼓楼最为常见,不仅是研究侗族鼓楼的核心内容,它更是侗族穿斗式建筑构造的集中写照,反映了穿斗式结构在侗族建筑中的发展过程。中心柱型鼓楼有独柱型鼓楼与多柱型鼓楼之分。早期独柱型鼓楼结构简单,仅中心柱作为唯一的支撑点,没有任何辅助支撑,“由中心柱支承的悬臂穿枋出挑形成屋架”,整体造型仿照杉树的伞形形态,与“遮荫树”的说法不谋而合,同时也将原始崇拜极好地体现在了鼓楼建筑造型上。这种仅有一个支撑点的造型结构很容易被外界因素所摧毁,而后发展为现存独柱鼓楼结构样式,即在中心柱的四周加檐柱以稳固整个建筑结构。位于贵州黎平县岩洞镇述洞村下寨的述洞独柱鼓楼是现如今仅存的两座独柱鼓楼之一,又名现星楼,坐北朝南,最早修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现在的鼓楼是1921年重建的,鼓楼为七层平檐四角攒尖顶、密檐式建筑结构,鼓楼中心柱位于鼓楼的中央,大小不一的穿枋与中柱交错,每一层挑檐依次递减,犹如杉树的树枝与树干一样(图5-73)。

独柱鼓楼因为中心柱型材的长度而决定其楼高,且中心柱的位置又使更具精神象征的火塘位置靠边,导致独柱鼓楼内部空间的局限性,从而促使新的鼓楼结构样式出现。多柱型鼓楼结构的出现解决了鼓楼高度的扩张和内部空间内聚的效果,中心柱由独柱逐渐演变成四柱、六柱和八柱,并在四周增加檐柱,增加其稳固性。多柱型鼓楼结构“在中柱与对应边柱的连线方向用穿枋联结支承瓜柱并且出挑,瓜柱再以挑檐穿枋与中柱相连,如此反复而上,中柱内的瓜柱凭对角线方向的穿枋与童心柱相连,形成一榀屋架,这榀屋架是重复使用的。同一标高的瓜柱之间,中柱之间均有穿枋与雷公柱联结。这样,在水平面上就形成了层层的箍,将各榀屋架联系起来,使整个空间结构更加稳固。”据调研初步统计,多柱型鼓楼柱网布置方式形式多变,大致有内4外8、内4外12、内4外24、内6外6、内6外12、内6外16、内8外8、内8外16等多种柱网布局方式(图5-74)。无论内柱是4根、6根或8根,只要檐柱(边柱)为12根及以上时,鼓楼立面外观有两种形式:其一为通体为四角四檐(图5-75);其二是鼓楼下半部分为四角四檐,通过在穿枋上增加横梁,再在横粱上加短柱的方式,使鼓楼上半部分变换为六角六檐或八角八檐的变体形式(图5-76)。而檐柱为6或8根时,檐角从第一层至顶层均分别为六角六檐(榕江大利鼓楼)或八角八檐(从江增冲鼓楼)(图5-77)。

柱网的布局变化使鼓楼呈现着不同的视觉美感,在中心柱型鼓楼中有一座极其特殊,可谓现存的孤例,即为中柱不落地的纪堂左额鼓楼(宰告鼓楼),风水解释此鼓楼位于龙的舌尖,因此中柱不能落地。整个鼓楼由檐柱间的梁来支承,在有限的场地(4350mmx4390mm)“利用边柱间‘井形相叠的梁枋将四根主承中柱抬高距地面约3米,以保证较实用完整的底层空间”(图5-78)。侗族鼓楼造型结构变幻多端,但也有着一些固定的规则,即平面多以偶数呈现,或四边、六边、八边,而立面上除了极少数卡房式鼓楼为2层的建造形式,通常是按1、3、5、7、9、11、13、15等奇数层来建造。目前最高的鼓楼要数榕江车江21层高的三宝鼓楼,1至4层为四角四檐,5至21层变换为八角八檐的形式,从建筑外轮廓来看,呈现内凹的曲线,使整栋建筑显得更加秀丽轻盈(图5-79)

(二)鼓楼建筑的艺术美

侗族鼓楼不仅在营建技术方面精湛绝伦,透过技术反映出来的视觉艺术也是令人折服,一层一层叠加的密檐在尺度和比例上的应用更是恰到好处。此外,鼓楼各个构件上的装饰艺术表达更为直接地凸显了建筑的艺术美,通常在门楣、板壁、檐角、檐边、宝顶、柱枋等处加以装饰,其装饰手法繁简不一、造型各异,主要采用雕刻、灰塑、彩绘这三种艺术表达方式,其中灰塑和彩绘在鼓楼建筑中的运用更是巧妙至极,以艺术的手法精妙地将宗教信仰、图腾崇拜、自然崇拜、民族发展、日常生活等众多侗族文化描绘得淋漓精致。

1.侗族鼓楼中的灰塑艺术

灰塑通常以铁丝、竹木等作为骨架,骨架外捆扎草绳或麻丝,外面抹上黄泥、石灰,至晒干成胚型,再根据胚型的造型特征施以相应的彩绘,以增加灰塑形象的生动性和逼真性。在造型选择中,也受到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生活场景、历史故事等文化的影响,将这些形象进行提炼加工成形,用以建筑各部位。在鼓楼檐角、顶层重檐等构件随处可见轻盈隽秀的鱼鸟、憨态可掬的神兽、机智调皮的顽猴、奋勇拼搏的斗牛以及身着侗族服饰、形象淳朴的侗族男女等(图5-87、5-88、5-89)。

龙是装饰鼓楼不可缺少的神灵,“二龙戏珠”“蛟龙抱柱”等龙形题材装饰在鼓楼的门楣、重檐和檐顶等处,形态各异的神灵增加了鼓楼的神圣感和仪式性。根据所装饰的位置,对龙形的艺术形态处理也是各具特色,有的龙形神态温婉和蔼、体态蜿蜒,有的则略显威猛、体态矫健,还有的处理得身形流畅、炯炯有神(图5-91、5-92)。

2.侗族鼓楼中的彩绘艺术

彩绘作为建筑装饰中常用的手法之一,上至皇家建筑,下至平民居所,不同等级的彩绘方式为建筑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盛宴。作为侗族村寨的建筑符号样本,鼓楼建筑上的彩绘也是必不可少的艺术内容。鼓楼建筑上的彩绘通常由当地村民或匠人来完成,画风多以憨厚淳朴的形式呈现,浓郁的乡土情怀与侗族文化的质朴纯真相应景。鼓楼上的彩绘主要以单体形象和组画方式呈现在重檐封板、梁枋、板壁等构件处。单体形象多出现在狭窄的封檐板(大多数鼓楼每一层封檐板均有彩绘),以山水花草、龙凤神灵、鱼虫鸟兽、器形器物、交通工具,以及各类人物形象等绘画题材精心地布局在每一层封檐板上,不仅描绘了侗族丰富的生态人文环境,还有侗族人们的生活变迁,各种内容均成为封檐板上的绘画选题;侗族大歌、喜迎新娘等侗族风情的小型组画也会出现在封檐板上(图5-93)。

一些描述侗族风情、历史故事、社会生活等具有叙事性题材的组画,多出现在鼓楼门楣上方的板壁和梁枋等宽敞之处,如行歌坐夜、踩歌堂、祭萨仪式、斗牛比赛等题材的表现最为丰富,画面构图十分考究,空间层次分明,形象描绘生动有趣,将侗族淳朴、惬意的人文环境等描绘得淋漓尽致,一幅幅生动逼真的彩绘艺术让你满身的细胞都融入了侗族的生活环境当中(图5-94、5-95、5-96)。

三、侗族鼓楼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对于建筑的理解,不能单方面地从技术层面或艺术层面来探讨,两者缺一不可,鼓楼作为侗族村寨的文化场域,以独特的建筑营造技术和文化属性的艺术表达,构成了侗族村寨特有的视觉文化景象兼具军事、政治、文化和宗教为一体的侗族鼓楼在其技术和艺术上的完美结合,可谓是“珠联璧合”。鼓楼营建不是单纯的技术表达,也不是纯粹的功能至上,它在营建结构、力学表达、榫卯连接等方面反映出的技术令人叫绝,同时透过技术也反映出了艺术美学层面的精彩绝伦。鼓楼构件上的装饰艺术,不仅给本身就具有艺术视觉的构件锦上添花,而且还能透过装饰艺术反射出侗族特有的文化场域和文化特质,它强化了鼓楼在侗族村寨中的存在意义和文化价值。因此,在对侗族文化深入解读的基础上,对侗族鼓楼建筑的探讨既离不开技术,也离不开艺术,二者只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诉之于视觉意义上的鼓楼精品。

结语

通过对侗族鼓楼的文化解读,从鼓楼的营建技术和装饰艺术两个层面,进一步阐释了侗族鼓楼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场域。侗族鼓楼建筑中技术和艺术表达展示了侗家人的创造精神和对艺术的认知,鼓楼的营建技术和艺术展现承载着深厚的侗族文化传统,它是进一步解读侗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并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鼓楼彩绘侗族
鼓楼颂
彩绘“未来之星”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侗寨鼓楼传歌声
贴近大地:侗族栖居之所的智慧之思
南京鼓楼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彩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