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理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2016-12-01盛超群

关键词:等高线思维能力教材

盛超群

摘要:地理思维能力是地理素质教育的核心。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式,由重知识讲授转变为重能力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并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真正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目标。

关键词:地理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0-090-1一、搜集素材,作为备课资源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已有素材。在对教材的使用中,我们会发现其中有许多素材非常适合作为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素材。地理教材经过广大著名教育学者编写,它具有强烈的代表性和适应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照搬照用。一个优秀的地理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对教材进行整合,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并且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拓展延伸或删减。

2.充分联系日常生活构建素材。“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是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在搜集素材时,应多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例子。学生对这些素材有更多的认同感、代入感,有利于他们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如在学习交通运输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总结归纳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3.借助互联网来获取素材。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对我们了解世界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各种信息作为素材。如马航失联的新闻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

二、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培养

1.以地图为载体,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地图是地理的“语言”,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必备工具。构建学生的心理地图,即各类地图在头脑中的保持和再现是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多用地图,多引导学生读图、填图,日积月累下,最终让学生达到心中有图的境界。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知识之间存在着横向、纵向、多向或多层次等联系。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使学生掌握这种联系,有助于学生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

比较法是教学中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有的知识点内容既不可能搬到眼前讲,又不可能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解决,这时候最好用比较法把某一事物与另一事物或某一地理现象与另一地理现象进行比较,从而得到新的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和地理规律。例如关于等高线、等温线的判读方法,可做如下对比:等高线、等温线对比

形态

类型等值线

密集等值线

稀疏中心值大中心值小向大数

值凸出向小数

值凸出等高线坡度陡坡度缓山顶盆地山谷山脊等温线温差大温差小高温中心低温中心温度低温度高通过表格中的对比,既让学生明确了等高线、等温线的规律,又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地理事物的各要素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性。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来分析地理现象,从而由表及里获得地理特征和地理规律。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阳光直射点的移动对南北半球获得热量的影响,可得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结论。同时,也可以得出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对地理特征的归纳是教师和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梳理。通过梳理,让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递进、因果联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既可以由因及果,又可以由果溯因,更好地理顺逻辑关系。

在运用归纳法时往往也会运用到之前的比较、分析等方法,如归纳影响气温、降水、气候的影响因素时,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基本要素。可以由分析气温、降水的影响因素后引导至气候的影响因素。同时,由于气温、降水、气候的影响因素都是相同的,所以可以通过比较法来进行归纳。

3.巧设疑问,积极引导,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初中生的血液里充满着强烈的探知欲和表现欲,在展现自我的时候往往能从不同角度去解释地理问题。当然,前提是他积累了丰富的地理表象,不然很多时候会适得其反。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时需要教师积极引导,让学生能以实际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为基础,来探究地理问题。例如,在学习《人口》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1949年前后我国人口增长具有明显差别的原因时,就需要巧妙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领。

问题1:1949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国发生了什么?答案:新中国成立。

问题2: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是什么样的?答案:饱受战乱,社会动荡(很多同学都说打仗,少数同学能说出抗日战争)。

得出结论:1949年前,受战争影响,人口增长缓慢。

问题3:1949年之后,中国人口增长变快有哪些原因?很多同学说不打仗了,也有人会说能吃饱穿暖。

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从1949年前后国际环境和我国的国情(如社会情况、经济条件、医疗卫生条件等)分析,有些学生能够说出产生差别的原因。

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积极引导外,还要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思考是学生知识梳理和沉淀的过程。如同大浪淘金,沉的下来的才是金子,浮动的只能是流水而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等高线思维能力教材
教材精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地形图的阅读
“五招”破解等高线难点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专题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