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制造企业与环保企业互动共生中实现绿色升级

2016-12-01胡峰张月月陈力田

关键词:共生互动

胡峰+张月月+陈力田

摘要:在国内外多重环境变迁的影响下,我国传统制造企业陷入了发展困境。传统制造企业需要转变思路,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和我国绿色发展的号召,进行绿色升级。资源和能力不足是限制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传统制造企业依靠自身的原始积累很难实现绿色升级,与环保企业进行互动能够解决传统制造企业绿色升级中的要素问题。基于共生理论对传统制造企业与环保企业互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后,探寻了二者在传统制造企业前端、后端以及前后端协同互动及其优势培育机制,最后分别从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层面提出了两类企业有效互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传统制造企业;环保企业;绿色升级;共生;互动

一 绿色升级是我国传统制造企业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出路

(一)经济环境变迁使我国传统制造企业正面临多重成长困境

近30年来,传统制造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工业经济中的重要一环。但是传统制造企业在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正面临着成长瓶颈。在全球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我国传统制造企业依靠其自身的资源红利嵌入到了全球生产体系当中,许多企业依靠代工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初步成长,但是这种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显现出来。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发达国家为了振兴本国经济,正在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将制造业回迁本土。近些年,我国劳动力、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成本优势在不断下降,东南亚等新兴国家则依靠自身更为低廉的成本优势赢得了全球跨国公司的亲睐,吸引了大量的订单与投资。在这种双重挤压下,许多以出口为导向的传统制造企业倒闭,而剩下的许多企业会由于产品质量不符合发达国家绿色技术标准的问题,经常受到发达国家的发难,不仅通过设置绿色壁垒、碳关税壁垒和技术壁垒来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还对我国传统制造企业进行反倾销打压,使我国传统制造企业遭受了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我国传统制造企业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在外需乏力的形势下,打开国内市场成为传统制造企业谋求发展的战略着力点。然而,随时收入的增加,国内居民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需求,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对制造企业的要求。在经历了诸多环境危机以及产品质量危机事件之后,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产品质量意识不断增强,许多消费者为了购取放心的产品而采取跨境购、海外购方式,引发了跨境经济的繁荣,而许多传统制造企业却面临着更加严重的供给过剩的问题。针对传统制造业供过于求的现状,国家正大力进行供给侧改革,以缓解供需不平衡的现状。在国内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我国传统制造企业要想赢得国内市场,就必须顺应政府号召,改善产品供给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发力中高端消费者,促进境外消费回流,以更好地应对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

(二)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呼吁传统制造企业的绿色化转型发展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生态问题日益严峻。在日益严重的环境约束下,低碳经济、环保经济将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这对现代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行为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是世界能源消耗大国,已成为世界碳排放最多的国家。长久以来,中国的造纸、纺织、机械、家电、钢铁等传统制造企业一直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主要主体,是陈旧落后的典型。中国的传统制造企业由于其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经常会受到发达国家的发难。此外,我国今年的环境问题频发,许多地区多次出现雾霾等恶劣天气,这与我国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我国的制造企业一直没有走出环境污染型、资源消耗型的发展路线,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传统制造企业如果不进行改革,将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实现技术、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建立生态工厂的概念,关注产品生命周期工程及制造工艺、物料资源的优化和绿色化。虽然我国传统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水平低,但是我国的传统制造企业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要进行规划,将环保纳入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整个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绿色升级是我国传统制造企业适应发展环境的有益选择

2015年1月1日,我国的新环保法正式实施,政府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也增强了对制造企业的环境规制。传统制造企业进行绿色升级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之举,也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之措。我国的传统制造企业要想在全球价值网络中占据有利位势,除了在创新、可持续设计等方面进行努力之外,还可以通过低碳、节能和可持续的制造方式嵌入到全球价值网络的关键节点盛革:《传统制造企业向先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研究——基于模块化价值网视角》,《改革与战略》2013年第29(4)期,第105—109页。。企业用清洁生产、绿色制造的方式去生产,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组织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致力于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对外公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发展智能绿色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工信部编制的《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将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作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的切入点,对传统制造业进行绿色化改造作为实施重点,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绿色制造技术的创新,建立涵盖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的清洁、高效、循环、低碳的绿色制造体系。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台,都是立足于消费需求的升级,通过对供给侧进行结构性调整和优化,进一步促进传统业态的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企业生存的根本是生产消费者认可的产品,而提高产品的绿色化是制造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路径。对于传统制造企业来说,绿色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因此,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绿色升级既是企业顺应绿色经济发展潮流,也是企业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绿色升级已成为传统制造业在新常态背景下有效的战略选择。

二 与环保企业互动共生是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实现绿色升级的可行路径

“共生”的概念首先产生于生物领域,其原意是指同一环境中不同种属的生物相互依赖、共同生存。后来许多学者将这一理论应用于经济或社会等其它领域,扩大了该理论的应用范围。共生理论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主要分为三个层面:企业层面、企业集群层面和产业层面,本文主要基于企业层面的共生理论进行研究。企业共生理论是指,企业有效解决资源困境的方法就是与其他企业建立共生关系,整合相关企业的不同资源,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或破除企业的资源瓶颈,从而推动企业的持续性成长。共生包含三个要素,即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传统制造企业与环保企业的互动共生也由这三个要素构成。共生具有极大的互动性、包容性和协调性胡晓鹏:《李庆科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第33—45页。,不同的企业建立的共生关系,能够帮助企业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互补优势、相互促进以及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共生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共生是进化创新的重要源泉”的观点王子龙、谭清美、许萧迪:《企业集群共生演化模型及市政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 2006年第2期,第141—14页。。共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核心是双赢与共存王珍珍、鲍星华:《产业共生理论发展现状及应用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第10期,第131—136页。。基于此,本文运用企业共生理论来分析传统制造企业与环保企业的互动机制,探寻传统制造企业的绿色升级的实现机制。

(一)传统制造企业与环保企业互动共生的可行性分析

在经济发展中生态要求日益增加的这一共生环境下,传统制造企业与环保企业作为共生单元,存在可互动的共生体,即存在资源要素的供需关系。这种共同体的存在,为共生单元的互动提供了可能。

1传统制造企业绿色升级的资源诉求

传统制造企业进行绿色升级是一种综合考虑消费者需求、环境影响和企业效益的先进制造模式,其目标是指从前端研发设计、中端生产制造到后端的废物处理的过程中对环境的负作用最小化,其本质是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制造。传统制造企业要想转变技术老化、低碳减排的压力,就必须转变陈旧的制造模式,这对于传统制造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企业内部资源过低或能力不足时,企业很容易陷入升级的泥沼当中。企业升级实际上就是价值积累的过程,传统制造企业要想进行绿色升级,就必须对生产方式进行绿色化改造,积累自身绿色资源,提高自身绿色化生产的能力,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并不断增加绿色产品的供给。

国家倡导制造企业发展智能绿色技术,传统制造企业要想顺势实现绿色升级,就必须考虑在企业运营的各个阶段都要实现绿色化的问题,即要实现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工艺、绿色包装和绿色处理。要想实现全方位绿色化,企业就要在资源、生产过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控制。资源方面,企业要使用绿色环保资源,包括环保原材料、环保能源;在生产过程方面,企业从设计、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物料、生产环境等方面都需遵循“人—机—环保”的原则,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运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技术。传统制造企业进行绿色升级需要大量的资源、技术的支撑,传统制造企业大多数都是中小型的企业,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自身的研发获得这些要素。所以企业若想实现绿色升级,就需要与其它能提供这些有价值资源的企业合作,借助外力提升自身的价值。

2环保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的资源对接

环保产业最开始是发达工业化国家基于末端治理的基础上提出的,但是这种提法比较狭隘,因此20世纪80年代起,发达国家进行了修正,认为环保产业是一种贯穿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的产业,环保产业涉及的范围更为广阔。本文所采用的是广义的概念,环保产业由不同类型的环保企业构成,不仅包括提供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及生产、资源利用、信息服务以及商品流通等方面的制造型企业,还包括提供环境测量、环境咨询、防止环境破坏的服务型企业。

不同的环保企业有其不同的核心优势,传统制造企业如果与不同类型的环保企业建立联系,充分利用环保产业链中的各个价值节点,那么就能满足企业自身的资源诉求。大部分的环保企业也是盈利型企业,也需要输出产品或服务来获得收入。并且,环保企业多是些规模小的企业,这些企业迫切需要建立稳定的业务联系以获取收益。传统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绿色升级的需要,与恰当的环保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充分利用环保企业中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资源。环保企业是以保护环境为要务,传统制造企业可以在这一点上与环保企业实现价值对接,进行跨行业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结成横向联盟,从而实现协同发展。

(二)国外企业互动共生方面的成功经验

在促进不同企业间的互动合作方面,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已经做了许多尝试,尤其是丹麦建立的卡伦堡生态园,在链接不同企业方面成效显著,被认为是早期生态园的典型。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园建立于20世纪70年代,该园区是当地几家重要的工业企业为了适应政策性限制和降低成本自发成立的。园区内不仅包括由炼油厂、发电厂、石膏制板厂组成的主导产业群落,还包括以微生物修复公司、市政回收站、废品处理公司等静脉产业组成的物质循环和废物还原企业群落,这些不同类型的企业基于自组织原理和共生原理形成了有序的共生关系。园区内不同类型的企业间的合理链接,实现了能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多级循环重复利用,不仅减少了企业发展对当地水、陆地和空气的污染,实现了废弃物的最小化排放或“零排放”,也为企业节约了成本,获得了直接的收益。在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地政府部门给予园区积极支持,并且成立了工业共生协会。该协会帮助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共生合作信息,帮助企业建立共享的基础设施,逐渐地将园区内的一对一交换模式逐步扩大为多元交换网络。通过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对生态园区系统内的物质与能量交换的科学设计和充分支持,形成了高效有序的工业共生系统和绿色循环的产业链条。

在卡伦堡生态园成立之后,这种共生的发展模式逐渐扩散到其他欧洲国家和地区、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一些亚洲国家。这些国家希望能够借鉴卡伦堡生态园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不同企业间的关联效应,增加企业间协同,以获得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传统制造企业面临了严峻的处理环境污染的环境规制,可借鉴丹麦工业企业的发展经验,寻求一种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 传统制造企业与环保企业的互动共生机制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但我国环保仍是游离于产业发展之外的因素,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是仍未能找到与环保进行良好对接的方式。传统制造企业价值创造的源泉、企业可支配的资源不仅来自企业内部,更来自于企业外部。因此,找到传统制造企业与外部环保企业的关联机制则十分必要。[LM]

(一)传统制造企业与环保企业的互动共生路径

企业间的共生模式是指各个共生单元之间普遍作用和联系的方式钱书法、李辉:《企业共生模式演进及其原因分析》,《经济管理》2006年第14期,第47—53页。。传统制造企业与环保企业的互动共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涉及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流程。企业基于低碳理念的生产流程全周期的设计是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Corbett C J,J N PanEvaluating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using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technique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2,139(1),pp68[KG-*2]-[KG-*5]83。企业应致力于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销售和废弃回收等各个环节都实现低碳化,以建立竞争优势Butner K,D Geuder,J HitterMaster carbon management: Balancing trade[KG-*2]-[KG-*5]offs to optimize supply chain efficiencies[Z].New York:IBM Global Business Service,2008。而传统制造企业要想实现绿色转型和升级,就需要建立全局化思维,在前端和后端环节同时着手进行优化施敏颖:《再生资源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耦合发展——以浙江台州为例》,《资源与产业》2012年第14(3)期,第179—184页。,传统制造企业与环保企业的互动共生机制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具体的互动共生路径见图1。

1前端互动共生

从前端环节来看,传统制造企业从产品设计开始就要考虑原材料的可再生性,在生产过程中要运用能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传统制造企业应选择便于利用、便于回收的绿色原材料和省能耗、环保性好、储量丰富的绿色能源,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的可能性,并且为生产绿色产品奠定基础。在绿色技术方面,要积极引进减碳、无碳和去碳技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能源使用成本和碳捕捉与封存成本。以上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都是企业需要采购的外部产品,企业需要与提供绿色原材料和绿色能源的环保企业合作,以获得这些绿色产品的长期供应。传统制造企业在制造活动的全活动中,要想减少原料和能源的投入与使用量,就需要拥有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传统制造企业可通过购买先进环保企业的设备获得它们的技术支持,不断积累自己清洁制造、高效制造的能力,从而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的绿色化。

2后端互动共生

从后端环节来看,传统制造企业要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严格有效地治理,减少直接排放量。对与那些可回收、可再利用的资源,传统制造企业应该想办法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尽可能作为资源回收。不同的传统制造企业产生废弃物不一样,治污和处理废物的需求也不一样。环保企业一般能够提供中水回用、二氧化硫的治理、污水治理、固废的循环再利用等治理服务,而这些技术都能够移植到传统制造企业当中。因此传统制造企业可与环保企业建立良好的价值互动模式,与环保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招标的方式找到最合适的环保企业,环保企业也可以在提供环境治理方案、环境治理服务、废物处理设备中获得收益,这是一个价值输出和价值输入都比较均衡的合作模式。

3前后端协同互动共生

传统制造企业的绿色升级是一个大工程,是一个不断反馈优化的过程。若要实现更全面、彻底地贯彻实施绿色制造,传统制造企业就要做好中介作用,为前后端合作的环保企业架设信息通道,让前后端进行循环互动,建立良性反馈回路,前端根据后端改进产品,后端根据前端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在互动中实现协同优化,从而更好地对客户、政府、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做出积极地响应并获得他们的持续支持。在图1中,在传统制造企业的前后端互动中,形成两个反馈回路,反馈回路1是前端环保企业将其环保资源或环保技术及设备的特性反馈给后端环保企业,后端环保企业针对这些特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环保优化方案;反馈回路2是后端环保企业将环保处理中存在无法回收再利用的成分或废物反馈给前端环保企业,前端环保企业可以根据反馈提供更加环保的产品。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环保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能提高传统制造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水平,使得传统制造企业和环保企业都能实现更好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绩效和治污减排的双赢。

传统制造企业与环保企业的前端互动、后端互动和前后端协同互动的过程中,虽然能够获取所需资源进行绿色升级,但是互动关系能否长期稳定决定了两类企业的互动效果。传统制造企业要想与环保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和谐互动关系,就必须对其互动关系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互动关系建立的前期、后期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划和处理。传统制造企业要想从最恰当的环保企业中获得所需资源,就必须在互动关系建立之前对环保企业进行有效地筛选。当传统制造企业与环保企业确定了互动合作的关系之后,就需要想办法与其互动的环保企业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信任关系的强化能够减少合作企业的机会主义倾向,有助于企业间的重复合作Roy J P. IJV partner trustworthy behavior: The role of host country governance and partner selection criteria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12, 49(2),pp332-355.。无论是互动关系建立之前和建立之后,信任都是关键的影响因素,而信任关系的建立需要以满足双方的利益为前提周飞、陈钦兰、沙振权:《网络信任建立过程的客户关系学习对供应链合作关系价值实证研究》,《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第61—70页。。在共生理论中,学者按照利益的分布将共生模式分为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互惠共生和对称互惠共生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前三种共生模式中的互动关系是不稳定的,只有当企业建立对称的互惠关系时才会出现双方都主动互动的情形,只有这样,双方的互动关系才会稳定和长久。传统制造企业在与环保企业建立互动关系的时候,要考虑到双方的利益,秉承协同发展、共同成长的目标,才能从高效互动关系中实现绿色升级。

(二)传统制造企业与环保企业互动共生中的优势培育

通过与环保企业的互动合作,传统制造企业能够更迅速地响应消费者消费升级的需求,从而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绿色产品的体验,这有助于制造企业获得更好的顾客价值认知,从而实现从价值洼地向价值高地的跃迁。在传统制造企业实现跃迁之后,能够与环保企业进行更大规模的合作,推动环保企业的规模化发展,从而实现共生单元的共同进化。具体而言,这种位势升级是由于传统制造企业通过与环保企业的互动共生中形成的以下几种优势而实现的。

1本体性网络的构筑

传统制造企业通过与前后端环保企业的互动,建立了一种柔性的价值网络,传统制造企业在这种网络中占据了焦点位置,能够通过这种跨领域、协同化的价值网络合作平台,帮助传统制造企业更便捷地使用外部资源、提升企业的设计、制造、管理及服务水平,从而建立一种良好互动的新业态。并且当企业形成由自己主导的价值网络时,企业就能通过对其他企业的能力要素进行组合来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共享资源,这种利用对方资产发展自己的方式,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杠杆增长”。

2生产工艺的绿色化

对于传统制造企业来说,生产工艺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素。许多传统制造企业依靠粗放式的生产工艺生产产品,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消费者的需求。当今消费者不仅关注于产品的质量,还关注于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水平,尤其是食品类产品。传统制造企业在与环保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引入的绿色化原料、设备和技术能够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使其的生产过程中增加产品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从而节约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3产品质量的绿色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产品正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消费重点,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会考虑产品的环境标准。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和环保性的需求越来越高。那些使用环保原材料、环保技术、环保设备的制造企业,不断强化产品的绿色化属性,不仅能够满足客户对“绿色度”的需求,而且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当传统制造企业提高产品绿色化程度的时候,企业能够获得的产品附加值也越高,企业就越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此外,企业生产绿色化产品,就能避免发达国家严格的环境保护管制的限制,赢得国外消费者的认可,从而更好地进军国际市场。

4资源配置的绿色化

互动过程中建立的是一种生态生产体系,通过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再思考”的企业行为准则谷永芬、洪娟、李松吉:《基于循环经济的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运行模式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26(4)期,第65—68页。,实现循环经济。减量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在企业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再使用是指尽可能改善资源的使用方式,尽量延长资源的使用周期,增加资源的使用次数,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再循环是指在资源使用结束后对其进行处理使其变成可利用资源,以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资源的再循环。减量化和再使用是属于输入端的方法,再循环是属于输出端的方法。再思考则是将上面的三种方法进行综合利用,以系统地减少污染排放和提高资源生产率,是属于信息反馈方法。通过以上四种方法的使用,能够有效地节约资源,减少企业成本。除此之外,企业可以将处理后的副产物建立专门的副产物交易平台或交易中心,通过物流将副产物汇集起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的手段进行交易,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弥补资源耗费成本。

5企业形象的绿色化

随着公民环保意识的增强,高污染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强烈的社会谴责,是否环保直接影响着企业形象。传统制造企业在进行绿色升级的过程中,通过清洁化生产、良好的废物治理和绿色产品的供给,能够在顾客心中树立绿色形象,会被消费者认定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有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支持树立了绿色形象的企业,愿意为绿色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因而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环境溢价宗计川、吕源、唐方方:《环境态度、支付意愿与产品环境溢价——实验室研究证据》,《南开管理评论》2014年第17(2)期,第153—160页。。若企业作为先驱者主动采取环保措施并最先进行绿色制造的话,不仅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生产率,还就能够享受先动优势,建立牢固的环保形象,有助于企业提升品牌价值,从而占据市场竞争中的有利位置。

四 传统制造企业与环保企业有效互动共生的对策

(一)企业层面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许多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并不是天然地具有绿色发展的意愿。企业进行绿色升级,需要大量资源的投入,许多企业把环境保护当作是一种负担,不愿意冒风险进行改造。我国传统制造企业需增强国际化意识,以国际的环保标准要求自己,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传统制造企业必须审时度势,意识到粗放式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要树立企业长远发展的意识,不追求短期利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此外,企业需要真正地建立社会责任感,树立生态价值观,将环保真正地纳入企业的制度体系当中,从生态遵从观念向建立主动“生态优势”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地进行绿色发展,才会主动地去寻找外部环保企业进行合作。传统制造企业应该从自身的资源要素着手,对企业的生产工艺、产品、包装、原辅料及能源的消耗、污染产生环节与总量、质量监控点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诊断,评定各环节的优化程度,以选择最为恰当的合作伙伴以获得最合理的资源。国内许多传统制造企业对国外的市场、政策的信息获取不及时、不充分,企业应该及时追踪国内和国际的市场、政策走向。传统企业可以与Intertek等第三方平台进行合作,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的全球网络资源,了解对企业的产品和生产过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与环保企业合作中,传统制造企业不能完全以利润来衡量合作价值,而是应该将消费者、企业及社会三者的利益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真正把绿色化发展落到实处。

(二)政府层面

对于进行绿色升级的传统制造企业来说,政府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这是传统制造企业有效贯彻各项措施的重要外部条件。以规制为特征的强制力是企业采取绿色行为的有效推动力,对于那些不愿进行绿色发展的企业,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环境规制,针对不同行业的特性,建立动态的环境规制标准,通过适度的制度压力推动企业进行绿色升级。对于有绿色发展意识,但资金不足的企业,政府要想提高企业绿色发展的意愿,就要出台各项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实现“创新补偿效应”,减少企业的转移成本,弥补专用性投资的损失,从而减少企业的运营风险。建立绿色环保认证制度,对那些产品符合国家环保质量认证的企业给予奖励,鼓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提高产品的绿色化程度。政府应建立绿色制造服务平台,帮助传统制造企业和环保企业建立联系,减少传统企业和环保企业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为它们和谐互动关系的建立提供平台保障,为传统制造企业与环保企业的合作提供全面的支持,让传统制造企业在环保企业的资源输出中实现绿色升级。对环保企业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使得传统制造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与环保企业合作,从而提高传统制造企业进行绿色升级的积极性。我国政府应与发达国家建立绿色伙伴关系,为我国传统制造企业与国际先进环保企业的合作创造机会。

(三)行业协会层面

行业协会作为第三方非盈利机构和传播制度规范与预期的重要机制,在协调企业间关系方面具有公平性,在推动政策实施方面具有主动性。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业协会的功能不断完善,在治理行业内部和行业外企业间的关系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其效能,为企业提供信誉担保,完善企业间的信任机制,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和环保企业的高质量合作。不同产业的行业协会应该积极整合行业内的资源,为不同行业内的企业架设互动桥梁,为企业的互动传播信息创造机会,提高传统制造企业和环保企业的互动关联程度。并且行业协会还要加强环境信息的收集,建立生态化设计和相关技术规范的知识库和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最新的环境信息和关键知识,为企业制定良好的环保决策提供参考。此外,行业协会应该对传统制造企业的绿色升级过程进行监督,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有效建议,以保障传统制造企业绿色升级的顺利进行。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environmental changes at home and abroad,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have fallen into the development predicament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need to change their way of thinking and conduct green upgrade to comply with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our countrys call for “green development”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are key elements which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ChinaIt is difficult for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implement green upgrading on its own primitive accumulation,while interacting wi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terprises can solve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e enterprises elementary problems during the process of green upgrading. Base on the symbiosis theory,this paper firstly analyses the feasibility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environmental enterprises,then explores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and advantag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both sides in the front-end,back-end and front-back end of the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Finally,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two types of enterprises respectively from the aspects of enterprise,government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manufacture enterprise;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terprise;green upgrades;symbiosis;interaction

【责任编辑 南 桥】

猜你喜欢

共生互动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用互动方式打通两个舆论场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共生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