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的另一个视角

2016-12-01路意

第一财经 2016年46期
关键词:印度文化

路意

2016年的黑天鹅十分多。6月,英国公投脱欧;11月,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胜出。这两个事件在之前的预测中都是十分小概率的,然而事实证明,这些小概率事件频频发生了。

许多人都认为,这些事件表明全球化在退潮,孤立主义甚至民粹主义在抬头,这是真的么?今天我想介绍的这本《全球化大变局》,从另外一个角度审视了全球形势的变化,这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些黑天鹅背后的原因。

让·路易·鲁瓦是加拿大著名的历史学家,写过《21世纪技术与地理政治》《2020年的世界》《全球化、发展与文化》《21世纪的欧洲》等30多部著作。可以看得出,他的兴趣主要聚焦于全球视野,从文化、技术、地理政治等角度分析世界趋势。

在《全球文化大变局》这本书中,他根据大量的数据分析指出在21世纪,因为人口、数字技术以及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使得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地区将会崛起,进而导致全球文化与经济发展将从以西方为中心,转向以亚洲/非洲为中心,而西方国家则需要调整自己在国际事务中所担当的角色。

作者认为,现代化一度是西方化的同义词,不过,在21世纪,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将会苏醒,全球化将从西方一元化变为多元化。

从文化活动上看,原来,全球性的体育和文化盛会大多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举行,而近年来,中国、南非、印度、俄罗斯、巴西、阿联酋和卡塔尔等国家陆续成为国际盛会的东道主。比如,2008年,全球有47亿电视观众观看了北京奥运会的直播或者录播;2010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的世界杯期间,全球有2.5亿网民浏览了国际足联网站;2016年奥运会在巴西举办;2017年,世博会将在哈萨克斯坦举办;2020年,世博会将在阿联酋举办;2022年的世界杯足球赛则在卡塔尔举行……

另外,从文化产业上来看,多元化的文化也在日益增长。以南亚的印度为例,印度的宝莱坞是仅次于美国好莱坞的全球第二大电影产出地。在2010年,它总共制作了1288部长片和1600部中短片,售出电影票35亿张。国外影片很难进入印度市场,其原因在于印度自身出产大量国产片、印度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以及印度的电影审查制度,最终,国外影片只占据不到10%的印度市场。而且,宝莱坞的电影公司主动扩展海外市场,它与众多国外公司签署联合摄制协议,包括迪士尼、维亚康姆、索尼影业等,甚至入股投资国外制片公司,比如印度信实娱乐集团投资了美国梦工厂,收购了美国劳里数字影业公司。印度制片商还在美国创办了一家专门播放印度电影的电视台。而后者,可以算作印度通过加强对其侨民关系的凝聚,来影响世界的方式之一。

新兴国家通过侨民来增强自身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对世界的影响,也是一种十分显著的趋势。同样以印度为例。印度在20世纪中期就成立了印度文化中心,现在,它已经在全球开花,扩展到了比利时、日本、以色列、阿根廷等,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36个国家,连接与3000万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印度侨民。印度侨民在居住地推广印地语和印度文化遗产,涉及了音乐、舞蹈、厨艺等。在其设立的图书馆中,陈列着印地语、梵语,乌尔都语和英语图书,也会举办研讨会,辩论会,以及印度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比如Divali节等。

俄罗斯则通过“俄罗斯世界”基金会,为分布在全球各地的80个俄罗斯文化中心以及一直采用俄语教学的大学和中小学配置资源,增加俄语著作的翻译,使用远程多语种教学系统,支持俄罗斯语言、历史和哲学的传播。这个新兴国家还创建了今日俄罗斯电视台,以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英语等语言传播俄罗斯政府的利益和观点。

与此相仿,中国在全球推行孔子学院,已经遍布50个国家,拥有500所分校,它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并在全球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截至2012年,中国以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5000 万。

卡塔尔则通过半岛电视台向世界传播阿拉伯国家的利益和观点,今天,有22个国家属于阿拉伯语国际空间,在中东、北非、印度洋诸国,欧洲和美洲有3亿人使用阿拉伯语,在互联网使用语言中排名第7,排在法语和俄语前面。

墨西哥也在将自身出产的文化产品推向世界,目标是成为西班牙语及其文化产品的全球领袖。西班牙语目前是22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位列全球最常用语言第三名。截至2050年,讲西班牙语的人口将达到5亿,其中1亿人会在美国生活。

相比其他地区,非洲文化的外部影响力还很弱,目前其主要目标在于打破西方文化的垄断(比如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和英国广播电台),引入多元文化,并加强非洲内部的连接。

作者让·路易·鲁瓦指出,导致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原因,在于财富从地球西部向东部和南部转移,数字化技术(网络、卫星与电视网)时代全面到来,全球人口分布结构的变化,以及全球消费市场将持续扩大。比如,在2020年之前,7个主要新兴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墨西哥、印尼、南非和土耳其)的经济总量将会超过七国集团(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到2050年,它们将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4及以上。截至2010年,发展中国家的数量已经从1990年的12个增长为65个。而据世界银行预测,全球中产阶级的人口在21世纪中期将达到50亿,其中34亿是亚洲人,全球80%的人口将生活在亚洲和非洲两大地区,并且66%的亚非人口生活在城市中。2013年,福布斯全球500强公司,有213家属于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因此,随着人口、技术、经济重心的发展和转移,世界文化被西方垄断的格局将被多元化的声音取代,人类的世界观也将发生转变,从把西方看作人类文化中心和文化标准的起源,转为西方只是更广阔文化整体中的一员。文化将不分高下,它们被理解为个性体验的不同表达。

文化的发展与变化,往往也反映在世界的政治关系和格局的变化中。这也就不难理解,西方世界在2008年以来表现出的衰退迹象了。作者让·路易·鲁瓦在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实际上,这种力量关系的变化发生在短短不到十年时间中,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还未成功制定出反映世界新兴现实的政策。这种无能为力使得其变得不再稳定,它必须开始学会接受自己不再是超级大国,以及将要失去全球经济一流国家地位的现实。美国曾经是大西洋国家及其经济领域和军事同盟无可争议的领袖,现在,它只是一个太平洋国家。其对外政策,尤其是在近东和中东所经历的重大的、悲剧性和反复的失败之后,更加降低了其声望和在国际社会中的实际分量,并加重了一场重大的伦理危机,破坏了政治体制的运转,陷入了一场经济衰退和大规模社会危机,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的数千万人在动荡和贫困中苦苦挣扎,对美国人(以及世界)来说,美国梦和美国模式的未来是什么?”

我想,这可能就是英国人选择脱欧、美国人选择特朗普为总统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吧?如果过去的模式走不通甚至在下沉,也许改变,是一种更好的出路。至少,它们可以调整与已经发生力量变化的世界相处的关系。

最后提醒一下,12月初,意大利的宪法公投可能也会是一只影响巨大的黑天鹅。不过,有了英国脱欧和美国总统大选的先例,它应该已经在人们的预估范围之内了。

猜你喜欢

印度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山哈·印度摄影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印度大停电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