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基于云南省两个州、市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6-12-01成巧云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监护中学生问卷

成巧云,施 涌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3)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基于云南省两个州、市现状的调查研究

成巧云,施 涌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223)

教育关系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现状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对云南省两个州、市留守儿童的分布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并从留守儿童自身层面、学校层面的举措及家庭监护层面对其教育现状进行调研,以期提出有效的建议、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应对策略

云南省辖16个州、市,129个县、区(或县级市)。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经济发展落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很多进城务工的父母由于多方面因素无法让子女跟随自己到城市居住、上学,只能将孩子长期留在农村老家,成为留守儿童。截至2013年底,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总数为841280人[1],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5667518人的14.84%。加上学龄前儿童等估计农村留守儿童有160万人,约占全省农村儿童的18.3%,占全省儿童的12.9%。同时,云南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呈现出分布广、不均衡的特点,其分布状况为:以昆明为中心线纵向划分(含昆明市),以东地区留守儿童分布较为集中,所占比例较大。仅昆明、昭通、曲靖、玉溪、红河、文山、普洱7个州、市就有小学留守儿童共463044人,占总数的78.45%。而以西的9个州、市仅有127166人,占21.55%。其中,昭通市的留守儿童数量最多,超过15万(155659)人,占到26.37%,已经超过滇西9个州、市的总数及所占比例。人数最多与最少的两个州、市相差167.92倍。目前,关于云南地区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倾向于心理学与社会学相关问题的探讨,比如董泽松、张大均发表的《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大理白族自治州留守儿童为调查样本,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杜勇发表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学校教育新对策——以云南省水富县第五初级中学为例》通过对当地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分析出留守儿童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提出可行性对策;中国民主同盟大理州委员会发表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教育——大理州农村留守儿童健康调查及对策》对大理州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留守儿童出现的各方面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贾明的硕士论文《昆明四个区(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了解昆明市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并探讨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云南留守儿童心理的研究和制定预防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策略、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李学美的硕士论文《云南某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现象及影响因素研究》则探讨了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类型和影响因素。有鉴于此,本文将通过对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进而对云南省农村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出有效的建议、措施。

一、对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在了解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特点及其分布状况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从十个维度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全面了解。本文主要从留守儿童自身对学习的一些看法、学校和社区层面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情况以及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来讨论义务教育阶段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有效的对策与措施。

本文所调查的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4个月或全年累计6个月以上,留在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8周岁以下的孩子。

(一)调查实施情况

1.调查思路

本次调查思路为问卷调查与对教师、学生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采用分类抽样的方式抽取样本进行调查。

样本县抽样方法:在全省留守儿童数量比较多的两个州、市选取样本县(区或市)。分别是昭通市的昭阳区、盐津县、镇雄县、永善县、水富县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开远市。

样本学校抽样方法:由每个样本县(区或市)根据实际确定样本小学(教学点)和初中学校,对6个县(区或市)的18所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

样本教师、学生抽样方法:由各校根据实际,分别选取一定数量的教师、学生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填写。

2.调查工具

主要采用自编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访谈提纲进行调查。问卷编制完成后,先后到楚雄市、陇川县进行试测,根据试测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修改。

3.调查实施

课题组下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开远市、个旧市、金平县、元阳县以及昭通市的昭阳区、盐津县、水富县的学校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

4.统计分析

此次调查的两个片区,共计回收问卷940份。教师卷,共计回收312份,其中有效问卷305份,无效问卷7份,问卷有效率为97.8%。学生问卷,共计回收628份,其中有效问卷609份,无效问卷19份,问卷有效率为97.0%。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

(1)留守儿童的厌学心理

留守中学生由于正处成长叛逆期,加之课程难度也有所增加,所以厌学情绪明显高于留守小学生。45.02%的留守小学生和28.70%的留守中学生非常喜欢上学;43.07%的留守小学生和44.35%的留守中学生喜欢上学;11.26%的留守小学生和23.48%的留守中学生觉得不讨厌也不喜欢上学;不喜欢上学的留守小学生有0.65%,不喜欢上学的留守中学生有3.48%。

图1 喜不喜欢上学(学生卷)

(2)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

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态度端正,有89.18%的留守小学生和86.08%的留守中学生听老师的话,学习刻苦。但还有8.66%的留守小学生和12.17%的留守中学生不爱听老师的话,学习也不是很努力。更有2.16%的留守小学生和1.74%的留守中学生是不听老师的话、学习不努力的。从图2看,留守儿童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却不好。

图2 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生卷)

(3)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的成绩对比

初中83.01%、小学77.04%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与同龄学生相比要差一点,只有不到13%的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与其他同学相比没有差别。由此可得出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与其他学生相比要“差一点”的结论。这就需要留守儿童的父母、留守儿童自身以及学校、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关心来让他们与其他学生的学习差距缩小。

图3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与其他学生相比的情况(教师卷)

(4)留守儿童成绩的自我评价

图4 你的成绩在全班属于何种情况(学生卷)

留守儿童中有60%以上在全班的成绩处于一般水平;有3.92%的留守小学生和0.87%的留守中学生在全班属于“很好”;有21.79%的留守小学生和68.70%的留守中学生的成绩在全班属于“好”;有10.68%的留守小学生和16.52%的留守中学生觉得自己的成绩是“不好”的;有2.61%的留守小学生和4.74%的留守中学生的成绩在全班是“非常不好”的。

调查表明,虽然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比较端正,但是留守儿童所处的年龄段本身就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加之在学习中缺少父母的督促帮助。并且,留守儿童自身对学习、生活也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性不强。

2.学校和社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情况

(1)学校关心留守儿童的情况

谈到“学校对留守儿童学习的关心情况”这个问题,调查显示,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关心情况是比较好的,当问到“和其他同学相比,学校会更关心你们的学习吗”的问题时,有51.05%的留守儿童回答“会”,仅有7.02%的留守儿童回答“不会”,剩下41.93%的留守儿童可能没有在意过这一情况或还不太了解学校的政策措施。

在212位小学教师完成的问卷中,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的占63.4%,不知道是否建立档案的占19.2%,没有建立档案的占5.8%;在61位初中教师完成的问卷中,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的占78.7%,不知道是否建立档案的占16.4%,没有建立档案的占4.9%。

图5 学校是否专门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教师卷)

图6 学校是否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卷)

在212位小学教师中,有139位教师回答学校会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占65.57%;25位教师回答“不知道”,占17.79%;46位教师的回答是否定的,占27%。在61位初中教师中,有44位教师回答学校会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占72.13%;11位教师回答“不知道”,占18.03%;6位教师的回答是否定的,占9.84%。说明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偏远的学校规模小、师资紧张,不可能配备心理教师;二是在任教师也没有经过一定的培训,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知道该如何着手。

(2)社区关心留守儿童的情况

农村社区(行政村或村民小组等,下同)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此次的调查情况来分析,只有36.59%的社区会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说明农村社区很少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生活上做工作,社区对留守儿童不够重视,没有建立关怀爱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激励机制。

图7 社区关心留守儿童生活的情况(学生卷)

在212位小学教师中,有97位教师回答“社区会主动关爱留守儿童”,占45.75%;有59位教师回答“不知道”,占27.83%;有49位教师的回答是否定的,占23%。在61位初中教师中,有33位教师回答“社区会主动关爱留守儿童”,占54.1%;有22位教师回答“不知道”,占36.06%;有6位教师的回答是否定的,占9.84%。说明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程度整体上不够高。

3.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

(1)监护类型

表1 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

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调查结果显示,这种监护方式在留守小学生中很普遍,有高达76.94%的留守小学生属于隔代监护。由于留守中学生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加上爷爷辈逐渐失去监管能力,所以只有13.33%的留守中学生属于祖辈监护。隔代监护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首先,由于天然的血缘关系,监护者多溺爱被监护人,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其次,年龄差距比较大,观念不一样,“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

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叔等亲戚进行监护。有8.62%的留守小学生和20.00%的留守中学生属于上代监护。这样的监护方式使监护人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倾向。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从调研中了解到,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

非亲戚监护——即邻居等非亲戚监护。有1.94%的留守小学生和26.67%的留守中学生属于这种监护关系。调研得知,这样的监护还容易出现监护权不稳定和监护人不尽职的情况。

自我监护,其实是一种监护缺失,这样的留守小学生有2.59%,留守中学生有6.67%。他们往往除了要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还要承担自家农田的耕种。与前面三种监护类型相比,这些留守儿童压力最大,可以说是经受着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的双重考验。

(2)监护效果

图9 监护人辅导留守小学生学习的情况

图10监护人辅导留守中学生学习的情况

实际监护人由于自身的文化程度低,而且要兼顾农活与家务,在问卷中只有20.69%的留守小学生认为代管人能辅导自己的学习,而45.91%的留守小学生选择“不能”;留守中学生的情况更糟,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初中的课程难度增加,只有11.40%的监管人能辅导其作业。可见监管人文化程度偏低已经影响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对策与建议

(一)发展贫困地区经济,完善制度建设,建立救助机制

1.发展贫困地区经济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出路

其一,要进一步加大对边远、民族、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早日实现农民的脱贫致富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出路。对于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各级政府在宏观决策时必须考虑到边疆地区脱贫成本高而给予政策、物质、经费上的倾斜,实施精准扶贫。

其二,要广泛激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要制定引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让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加大对返乡创业先进典型的宣传,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经济、社会环境。

2.完善制度建设,扫清制度障碍

一方面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弱化直到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为进城务工的农民提供一个合理有效、相对公平的渠道。另一方面把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各项优惠政策,移植到农民工进城就读子女群体,比如“两免一补”和“营养改善计划”等。其三,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让不履行监护人责任的外出务工人员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

3.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减少留守儿童

首先,在城市开办针对随迁儿童的学校。调研中了解到,原来一些随父母前往务工城市读书的孩子,因父母无法承担租房、昂贵的学费等带来的繁重经济压力,只好又将孩子送回农村老家,这在情感上对孩子造成了二次伤害。因此,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在进城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一批专门针对随迁儿童的寄宿制学校,并享受办学等政策优惠。

其次,成立专业的心理援助机构,促进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定期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评估、跟踪和心理辅导,及时有效地纠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偏差,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其三,在县城周围、乡镇所在地周边条件比较好的区域,与妇联、共青团协作推广“爱心妈妈”活动,与在校的留守儿童结对,在学习、生活、思想上给予他们家庭般的温暖。

(二)把学校建设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基地

关爱留守儿童,学校相比其他机构(村委会、妇联等)有着独特的优势。

1.加大寄宿学校的布点,健全相应的功能室

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增加寄宿学校的布点,把所有农村留守儿童纳入农村寄宿制范围,并实行长期寄宿制(含假期),留守儿童相对少的区域建设留守儿童托管学校。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托管学校内,健全相应的功能室:内设心理咨询辅导站、亲情电话室、微机图书室、游戏室等,能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学习辅导、安全保障等现实问题。在寄宿条件达不到的情况下,也可以创办“午托班”。

2.留守儿童多的学校配置专门的生活老师

在农村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地方增加生活教师编制,编制由国家相关机构直接下达,人员工资由国家财政承担。在保障留守儿童需求和兼顾教师工作量的前提下,生活教师可以按照50:1的模式来进行配置,每100人配备一男一女两名生活教师。“生活教师”不承担教学任务,专职监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生活教师的构成来源,一方面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一定的责任心和相关监管知识的可优先录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在职教师中选择安排年龄较大、无法承担太重教学任务的老师转岗,具体可视不同学校的情况而定。

3.完善留守儿童的档案机制,建立同在外务工家长的联系制度

建议开通“亲情热线”,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借助“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班主任每月与外出务工家长至少通过电话联系一次,反馈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要求外出家长在百忙中,每月至少给孩子打一次电话或写一封信。构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机制,铺架起一座座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流的桥梁。

4.组织教师、同学与留守儿童建立帮扶制度

积极建立起一整套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关心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体系。班主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留守儿童安排班委的职务,科任教师尽可能把课代表的责任交给留守儿童,多给他们一些表现机会,打开他们交流的窗口,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三)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使其对孩子切实负责

1.转变价值取向,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

加大对外出务工家长的教育和宣传,让他们了解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尽量多找时间和孩子沟通,建立好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予更多的关心,满足孩子对亲情的渴求,促进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父母对自身成长的关爱。

2.父母要积极配合学校,指导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留守儿童明辨是非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差,如果监管力度不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因此,父母要积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

3.父母要积极配合监护人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来自于家庭的关爱,很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状态。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让他们获得自信,有助于他们摆脱孤独,走出自我的世界。还可以起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远大志向的效果。这就要父母积极配合监护人,帮助孩子找准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信心,以更加乐观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要使其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需要政府及社会等多方面力量作长期不懈的努力。

[1]云南省教育厅.2013年/2014年学年初云南省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统计报表[Z].2014.

(责任编辑 朱和双)

Problems and Solutions: Education for Children Left Behind in the Rural Areas- A Survey of the Current Status in Two Prefectures of Yunnan Province

CHENG Qiaoyun & SHI Yong

(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YunnanNormalUniversity,Kunming, 650500,YunnanProvince;YunnanAcademyofEducationalSciences,Kunming, 650223,YunnanProvince)

Education is crucial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left in the rural areas and, consequently, to have an accurate idea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ir educa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his paper presents a survey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in two prefectures of Yunnan Province and a study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ir education from perspectives of the children themselves as well as their schools and families. The authors also suggest some solutions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left-behind children in the rural areas, education, current status, solution

2016-05-21

成巧云(1967—),女,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宏观、教育教学、语文教学论。施 涌(1962—),男,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高级教师,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宏观、比较教育、民族教育。

G725

A

1671-7406(2016)07-0071-08

猜你喜欢

监护中学生问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问卷网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问卷大调查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