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究竟应该教什么
———基于行动学习模式视野的分析
2016-12-01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林 艳
创业教育究竟应该教什么
———基于行动学习模式视野的分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林 艳
编者按:创业教育在商学院教学中方兴未艾,而利用行动学习模式开展创业教育也开始受到关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林艳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从行动学习的视角畅谈创业教育。
万众创业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为活跃的话题,对于以培养商业精英为己任的商学院来说,如果在校园内就让学生掌握了创业所需的各种技能和意识,这无疑可以成功洗刷只能传授“屠龙之技”的污名。从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尔斯·梅斯教授开设“新企业管理”课程算起,国外商学院实施创业教育已经走过了近70个年头。我国部分商学院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注意这一方向,但直至2005年清华大学等六所高校商学院通过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开展了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项目后才得以大规模推广。经过10年的发展,实际效果虽不能说乏善可陈,但与最初设想相去甚远。
开始人们认为是师资力量不足,理由是商学院教师大多没有直接从事商业活动的经历,创业教育仍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于是各高校纷纷引入了 SIYB(Start and Im prove Your Business)教育体系,以满足小企业家需求为根本,在教学方法上要求学员高度参与,并编写了统一教材确保培训标准的一致性。后来人们发觉这种模式尽管可能使学员掌握一些简单的创业技能,但对激发其创业热情帮助不大。
于是人们又开始探讨建立实体化的创业教育机构,设计并发展出诸如团队创业学园模式、跨学科项目模式、模拟公司模式、创业学院模式、聚焦模式、磁石模式等多种培养形式,但普遍面临着诸如系统性弱、局限性大、理论知识学习少、质量评价和保障较难等问题。
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向创业者传授创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其建立创业意识。前者属于结构化知识,可以通过传统教材和课堂案例传授来完成;后者则属于非结构化知识,只能由学员在反思和执行过程中自行去“悟”,尽管培训者可以提供必要的隐性知识传递支持,但学员最终能否“悟”得出,则十分不确定。创业教育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将理论培训与隐性知识传递支持有效地耦合起来,而这正是当前我国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难题。
从知识管理角度看,雷格·瑞文斯教授于1938年提出的行动学习模式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修正后的行动学习方程式为“行动学习=结构化知识+洞见性问题+深刻反思+执行应用”,将其应用于创业教育,就是按照创业角色导向、创业目标导向、创业问题导向、创业项目导向顺序,耦合创业技能传授与创业意识建立,螺旋式循环上升,以至无穷(有人认为,创业教育仅仅限于潜在创业者,对于已经创业成功人士不适用,其实这是误解。创业教育是终身教育,当管理者面临经营转型或重大决策调整时,它往往能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
角色导向教育(承担角色所需技能+角色认知+反思与应用)→目标导向教育(实现目标所需技能+目标规划+反思与应用)→问题导向教育(辨识问题所需技能+问题处理预案+反思与应用)→项目导向教育(寻找项目所需技能+决策洞察力+反思与应用)→进一步角色导向教育→进一步目标导向教育→进一步问题导向教育→进一步项目导向教育→更进一步角色导向教育……
创业教育的顺序与其教育内容是紧密相关的。首先,创业者的角色导向就是要让创业者清楚自己在创业团队中所处的位置。失败的创业教育会鼓励学员都去做TOP1,而成功的教育会让学员从企业家精神角度分析自己优势和短处,在创业团队中具体承担诸如产品研发、市场销售、财务保障、现场控制等某一方面的角色,而非一定要总揽全局。
其次,创业目标导向则是要让创业者清楚认识自己的实际能力,合理预估自己未来5~10年创业成果。对很多创业失败的案例的分析表明,由于目标规划错误,绝大多数创业者往往会片面夸大自身的力量,盲目扩张,直接导致后来的创业失败。
再次,创业问题导向则是让创业者深入分析创业团队在起始阶段(0~2年内)所可能遇到两类问题(创业团队成员间的信任问题、创业外部市场前景问题)。如何判定创业成员之间“气场”是否合拍,如何求同存异找到合适的决策机制,对于创业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是课堂教育最困难的地方。
第四,尽管随着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和企业战略理论的发展,加之互联网信息获取的便捷性,项目可行性分析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但创业项目选择除了精密的分析和“运气”的成分外,更需要创业者的洞察力,这属于隐形知识的转移,需要依赖于丰富的实际操作训练才能完成。
在角色导向教育阶段,创业技能训练不以实用为目的,而以扩展学员视野的专业知识学习为主,通过理论知识的“灌输”让学员尽可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经济管理法律研究成果,最大范围地“鸟瞰”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教学知识模块可以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前沿、公司利益相关者关系分析、创业失败案例研究等。创业意识的训练则是要在理论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相互质辩和案例分析等手段,回答“我是谁?我可以干什么?成功的标准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充分运用反思手段,最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创业团队中找到自己合理的角色定位。
在目标导向教育阶段,创业技能训练围绕“经济人”的分析予以展开,并从哲学的高度对市场经济的残酷性进行剖析,目的是让学员抛弃“一夜暴富”的心理,提高创业的韧性和耐心,而不必为创业失败感到恐慌和焦虑。教学知识模块可以包括博弈论、行为经济学、市场竞争分析、科技哲学、宗教学、艺术欣赏等。创业意识的训练则注重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诘难,回答“我需要实现什么样的成功?我可能得到什么?我需要付出什么?”等问题,确保将创业目标定在一个自己内心世界能接受的范围内。
在问题导向教育阶段,讲求实用与理论并重,力图提高学员对理论工具的运用能力。教学知识模块可以包括决策论、优化控制论、管理沟通、组织行为分析、领导语言艺术和思维能力、团队管理案例研究、公司战略与风险控制等,创业意识训练则要求学员以书面报告形式独自分析创业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然后与小组其他成员交换,背对背撰写书面评论,最后在小组范围内传阅。本阶段不建议进行讨论和辩论,而主张个人通过“冥想”的方式,认真思考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不同的人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以及利弊何在。
项目导向教育阶段的教学讲究实用性。其中创业技能训练包括商业计划书的编制方法、企业注册与开办程序、风险资金的寻找和游说技巧、雇员招募与培训等内容,而创业意识训练则要求学员通过市场调研,提出3-5个创业项目,形成完善的商业计划书,组建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准备,并通过模拟公司进行验证。如果确实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创业团队就可以考虑投入资金开展真实的创业活动。本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模拟现实市场环境,引导学员的寻找、挖掘、检验创业项目,并最终实现创业项目。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行动学习模式自然不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唯一途径,但却是将创业技能与创业意识相对完美耦合起来的方式之一。我国商学院应当充分发挥行动学习的特点,努力成为创业项目的“测试器”,以最终实现项目引导整个创业教育方向,真正促进万众创业的落地生根开花。
栏目主持:张 奕 邵庆义 王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