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化的容器
2016-12-01薛珊李建束部分图片来自本刊图片库
文 | 薛珊 图 | 李建束(部分图片来自本刊图片库)
博物馆:文化的容器
文 | 薛珊 图 | 李建束(部分图片来自本刊图片库)
澳门对于许多人来说,太过熟悉,人们熟悉它的繁华与喧嚣,听惯了它的风云与故事。但又太过陌生,毕竟大部分人所了解的那些只是这个城市的皮毛。澳门以及澳门城中的大部分建筑,就如同一个地标,受尽万千人瞩目,同时又充盈着难以让人接近的气质。如此形象的比喻,用在澳门的博物馆上再合适不过,真正去感知博物馆的人,远比知道它存在者少很多。
在澳门的博物馆最常看到的就是关于澳门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下的作品。
图书馆太厚重,电影院又有些微薄,到博物馆去,享受艺术熏陶,挖掘一些有价值的玩意,是别具意义的方式,特别是在澳门。
在最新一版的《澳门·博物馆》观览手册里,记载在其中的澳门博物馆就有23家,更别说像是郑家大屋、卢家大屋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博物馆”,可以将澳门过去的家庭生活一一鲜活呈现。是的,若想了解澳门的人文面貌,博物馆是最佳的场所。博物馆的数量和风格,能看出一个城市的品格。博物馆,未必能彰显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却最能表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大家所钟情的博物馆会是故宫、大英博物馆或者罗浮宫,而不是一些品牌集邮一般的名人蜡像博物馆,因为后者虽然集合流行文化却不能生产文化艺术。另一方面,对博物馆本身而言,它所缔造的不仅仅是积极保存本土的历史和文化的场所,更是向公众推广博物馆教育和文物保护而努力,或许还能成为城市中某种精神地标。博物馆是人文精神的组合、反省和再度诠释,关于澳门的面貌,走进一间博物馆,大概可以让你了然于心。
留存城市的细枝末节
近年来澳门城市发展之快,令身处城市中的人都有些晕眩。面对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甚至很难想起驻足处昔日的旧貌。此时澳门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就化身为城市发展时间轴上的一个刻度,由于它们的存在,让城市快速发展中每一步都显得相对清晰,人们对于城市本身的感知也相对有迹可循。澳门的博物馆馆藏的文物珍宝和涵盖国内外的不同艺术领域的展览,让澳门开埠后不足五百年的历史,又向更远之处无限延伸。
对于游客来说,澳门的博物馆的意义往往停留在旅游指南上面。而这样一些博物馆却展示了另一种姿态,它们无法纪录宏大的历史,但那些曾经被遗忘的细枝末节,却因此而留存。
每年的五月十八日对于澳门的博物馆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发起并创立的国际博物馆日,为了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澳门文化局会特出刊关于澳门博物馆的种种文化宣传,澳门各间博物馆也积极推出专题展览。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凸显博物馆不仅为了自己的藏品,也应承担对周遭的环境,包括置身所在城市、村庄和小区的责任。博物馆如何成功展现当中传递的信息,甚至精神命脉,才是当中的大学问。如何结合建筑和管理方法,才是新时代的博物馆摆脱前人枷锁的硬道理。今年澳门集18间博物馆之力,以“流动的博物馆——澳门中西文化交融”为主题,打造2016澳门国际博物馆嘉年华,并提前十天选择一个公众休息假期,在人群流动性较大的场地作为开幕式现场,结合周边环境、历史建筑及文化氛围,结合宗教、建筑、艺术、音乐、邮票、饮食和生活方式等中西文化交融元素,向大家展示澳门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下的独特景观。
对于游客来说,澳门的博物馆的意义往往停留在旅游指南上面。而这样一些博物馆却展示了另一种姿态。从澳门自然地理入手的土地暨自然博物馆、有关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发展历史的葡萄酒博物馆。还有源自民间习俗的博物馆——茶文化博物馆、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记录澳门各行各业的博物馆——保安部队博物馆、消防博物馆、通讯博物馆等等,这些内容分类详尽的博物馆,虽然无法记录宏大的历史,但那些曾经被遗忘的细枝末节,却因此而留存。因为它们,我们更深地了解澳门的深处。 澳门大多数的博物馆和通常意义上的博物馆不同,它们收藏的是这个城市的小历史,却给了我们重游博物馆的欲望。我们有多少种角度了解历史?这肯定是其中一种。让我们对于澳门的了解不会宛如水珠在油布上滚动,片刻未留,而是渗入其中。
澳门大多数的博物馆和通常意义上的博物馆不同,它们收藏的是这个城市的小历史,却给了我们重游博物馆的欲望。
博物馆,恒常定律大致类似,一是以建筑名宿打造地标性外观,像国内的故宫、法国的罗浮宫、西班牙毕尔包古根汉美术馆;二是具话题性展览或艺术藏品,像伦敦的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而澳门的博物馆常常是在规矩之外的存在。那些名气较小的博物馆则如同行星乃至小行星,是在打量这座城市的漫游者,它们大多在城市外围或是隐秘地躲在名字拗口的街道上。
培养对未知的好奇
若不是提前做好功课,查好地址,你一定会错过澳门那些有趣的博物馆,因为它们大多低调。没有宏伟的建筑做外墙,也没有珍宝做收藏。展品大多数是关于澳门或者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品,最常见到便是记录澳门的作品,从上世纪初到澳门定居的国外艺术家、自由行开放后到澳门创作的国内艺术家到作为澳门本土新生力量的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不同人所记录的澳门,让我们从水彩、版画乃至装置艺术等角度,看到不同维度的澳门。一件件关于澳门的作品,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包含了图片和文字所不能涵盖的信息。无数喜爱异国文化的人在博物馆里一遍又一遍地欣赏那些重现昨日的精美的骨瓷,还有人将海事博物馆选为澳门亲子游的首站。而很多博物馆对于学生都是免费的,只要提前预约即可。
于是乎,一到周末,澳门博物馆、海事博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等大大小小的馆里就聚满了青涩的面孔,前来观摩的学生们络绎不绝,在这里吸收丰富的文化艺术养分。由免费开放这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又促进了大众传播,从而增加了参观者人数,博物馆也更为活跃,展览活动也丰富了起来。诸如澳门茶文化馆,与由澳门文化局主办2016年 “香趣满盏――茶文化推广活动”结合起来,每月逢周六、日及公众假期于澳门茶文化馆地下大厅提供“免费品茗服务”,邀请到少年茶艺师现场示范泡茶,冲泡澳门市民日常生活饮用的茶叶。四月至六月所采选的茶叶分别为产自江苏的碧螺春、产自西湖区的明前抢新龙井及产自福建政和的特选牡丹王。此外,五月份恰逢母亲节,更是举办了“亲子茶艺工作坊”,由澳门茶艺协会主持,由资深茶艺导师介绍中国茶叶种类、制作方法、特性和茶具使用方法,藉此开启儿童和家长的感官,引导参加者运用视觉、嗅觉、味觉和心灵来欣赏茶色、茶香和茶味。每位参加者可亲身体验泡茶的乐趣,品尝自家冲泡的茶,同时让儿童透过认识泡茶奉茶的过程学习亲孝之道,增进亲子关系。这些活动使得观看展览的过程大大延伸,即使离开了展览现场仍可细细回味其中的深意。
澳门的大街小巷就分布着不少这样的博物馆,它们虽然不像一些景点那样久负盛名,却是澳门的博物馆之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构成澳门城市魅力之所在。
澳门的博物馆除了多,还有一个特色,是内地诸多地方都无法比拟的,那便是几乎所有展览开始或是结束后,都会开展一系列讲座或是主题活动。其实,馆不在大,有趣则灵。在澳门,很多博物馆就分布在街角旮旯里,展览或者活动,对于观众来说无论是作品还是作者,可能都是相当陌生的小众。兴趣生发了解,了解推动深入。对文化的兴趣、对未知的好奇,当然是首先应该培养的,这点是澳门的博物馆在推进公共文化事业时非常注重的一点。
在刚刚过去的国际博物馆日的系列活动中,澳门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浮光掠影——博尔杰南中国沿海绘画特展”,选用了法国画家博尔杰一八三八年,在香港、广东、澳门驻留的一年时间里留下的不少纪实作品。而在此之前,澳门艺术博物馆五月份先在疯堂十号创意园之庭园作为流动博物馆,举办“浮光掠影——博尔杰澳门图记”图片展,率先向市民介绍博尔杰描画澳门民情风景的艺术作品,揭示其文化价值。并在五月十四及十五日在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举办“齐来做平版画——当一日博尔杰”工作坊,设成人及亲子专场,由澳门版画研究中心的导师,现场指导参加者利用平版画技法重现博尔杰画作。
同时,为了让观众对博尔杰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提高主题的文化内涵,艺博馆于该馆一楼演讲厅特别举办两场专题讲座,第一场由艺术史博士陈继春阐述“博尔杰的中国之行”,从博尔杰画册《中国与中国人》出发,探讨博尔杰中国之行,展现中国题材在其后来艺术创作生涯的重要性;第二场则从另一角度,由澳门版画研究中心会长王祯宝以“古镜幽兰——博尔杰石版画中的澳门旧貌”为主题,解读博尔杰留澳取景所创作的平版画的艺术特质、制作技术及商业效应。虽然只是一场博尔杰一年时间内创作的中国沿海的作品展览,但却前期衍生出了不同让人们了解他及其作品的讲座和展览,能更好地在展览中去领悟作者和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尊重,也是博物馆其职责的延伸。
因为博物馆,澳门过去的一切在我们眼前变得更为鲜活,而作为过去与未来的连接纽带,博物馆也会带着厚重的历史的力量,指引我们去发现澳门不为人知的一面。
MUSEUM:CONTAINER OF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