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幸福环境的建设
2016-12-01雷志东
雷志东
教育是一门系统工程,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决定性格,学校教育决定知识,社会教育决定对外在世界的认识。实施农村学生学习幸福的探索,构建学习幸福环境,需从学校、家庭、社会这三方面入手,注重身心健康的发展,是农村教育中的当务之急,也是农村学生学习幸福中的首要任务。
学习幸福是以精神幸福引领、改善学习环境的工程。学习环境的建设是实现学与教方式变革的基础,为学习者提供舒适、有效、和谐、愉悦、向上的学习环境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幸福氛围,是能解决农村学生学习不幸福这一现状的。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受周边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影响,一部分农村学生养成了很多不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出现厌学的情绪,且由于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造成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环境因素和学习幸福关系对立,极其影响学生日后的身心健康成长。为此,笔者针对学习幸福环境的建设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以求达到学习幸福的目的。
一、营造学习幸福校园,优化学习空间
学习环境是无声的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着重从硬件和软件上着手:
1.从硬件设备上营造校园绿色、洁净的学习环境,净化学习空间
一是建设绿色学习环境。树绿花艳的花坛,彰显学生生机风貌;宽阔的思琪球场,高大的九红羽校、乒乓球馆,尽显感恩文化的沉淀;励志的乐德广场,上进的宣传橱窗,丰实的校史馆,展示着学校的历程。二是建设洁净的学习环境。学校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加大卫生制度执行力度,定期开展大扫除,创建绿色卫生教室,确保公共区域内的干净卫生,以营造干净文明的校风校貌,提高师生的精神文化素养。三是建设文化学习环境。处处标识学校办学理念,图文并茂的经典推广,体现传统文化的积淀。只有绿色、洁净、文化充盈的校园,才能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塑造美好心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满足学习幸福环境的基本环境要求。
2.从软件设施上营造温馨、愉悦的学习环境,乐化学习空间
一是“和美”教室建设。每间教室有班徽、班级合影,两壁张贴着学生的书法作品,学习园地展示着学生的手工、习作、绘画等学习成果,营造了“净、静、竞、敬、轻”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和美”氛围建设。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从单一的学业发展到思想和身体上的关心。孩子的心是神奇的土地,播种思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关心就会收获感恩,播种快乐就会收获幸福。课堂上,教师亲切的点拨、激励的话语、赞许的目光,是点燃学生心灯的火;课间,教师关切的深情、温柔的抚摸、适时的教育,是学生向上的推手;师生间的关怀、同学间的友爱,是学生收获平等和尊重的源泉,营造了彰显“亲”字的亲切教学、亲和学习的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增加对学校、学习的热爱,体验学习的成功和乐趣,是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幸福的心灵滋养,是建设学习幸福环境的心理基础。
二、营造学习幸福家庭,优化学习空间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建设学习幸福环境,需要家校凝聚合力,双管齐下。
但就目前而言,家庭环境教育氛围较差。农村学校学生家长多数忙于农活,文化程度不高,只关心孩子的吃穿,对子女的教育热情和教育能力都不高;大半家长注重孩子的考试分数,不重视孩子的阅读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多数家长缺乏与学校教师教育的合作意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形成合力,直接导致学生接受双重教育,甚至产生教育冲突。这些负面环境因素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的人格塑造以及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给推进学习幸福的教育增加了难度。
1.建设多元化家长学校
依托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教育。一是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引导家长在关心孩子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的同时,重视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二是家长要认识家庭教育的职责意义,不能把教育的责任全推给学校,自己却漠不关心、隔岸观火,甚至还对学校教育横挑鼻子竖挑眼。三是实现教育角色和教育方式的转变。家长应从单纯的教育者变为孩子的共同学习者,家庭教育要从单向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提倡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四是要实现家庭教育从封闭状态向开放状态的转变。要引导和鼓励家长主动走进学校,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融入社会,参与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中来。五是学校建设好“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在学校网站中建设好网上家长学校,各班建立家长QQ群、微信群……确保家长有学习成长、提高的机会,有学习交流的场所和平台。
2.建设学习型家庭环境
从家庭环境来说父母应以言传身教及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孩子沐浴在和谐、宽松、文明、健康、进取的家庭气氛中。一是家长当好标杆。家长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孩子有好的生活、阅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二是家长造好学习氛围。重视保护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撰写读后感,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三是做好家校沟通工作。一方面,学校加强与家长联系,建立通讯册,通过电话和家长多沟通,教师积极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及构建和谐家庭环境方面的知识,定期展开家长会进行活动和讨论;另一方面,家长主动与教师联系,了解孩子近段时间的表现。家庭教育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有效结合在一起,教师和家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情感”为桥梁,以“亲情”为纽带,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大的教育氛围,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密切配合,对快速建设学习幸福环境有重大的意义。
三、营造学习幸福社会,优化社会空间
我们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从“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意义是巨大的。我国古代教育学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这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1.建设社会学习环境
社会环境错综复杂,要建设学习幸福环境,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幸福感,必须建设社会学习环境。与政府领导联系,要求各部门张贴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标语,打击打牌、赌博等娱乐项目,号召文化馆、书店、超市等部门设置供民阅读的座位,评选书香家庭、书香市民,对县道德模范的评选要考查阅读情况。
2.建设社会学习氛围
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必须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环境之中,让他们多接触一些正面的外界知识,学校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创设快乐学习的方法,教师在引领中要“授生以渔”;家庭、社会要给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健康的“渔场”,让学生在宽广的海洋里遨游“捕渔”,感受到乐趣和幸福,健康成长,让良好的社会环境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阳光大道。借助政府部门开展的送戏下乡、送教下乡、送医下乡、送书下乡,周末将学生引导到这些场地,观看、参与活动,写参后感;引导学生走上社会,感受各种职业的不同,体验知识对不同职业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虽说客观环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和成就,但也不能忽视恶劣环境对学生成长的消极影响。构建学习幸福环境要从学校、家庭、社会这三方面着手,只有在良好的风气之下,才能教育出优秀的人才,也才能探索学习幸福的教育改革。
(作者单位:湖南省安化县梅城镇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