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音乐与舞蹈”的课型设计
2016-12-01王明霞
王明霞
摘 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内容有了新的设计,其中包括新的模块:音乐与舞蹈。但是课标中没有设定其应该如何开展具体的教学建议。这给学校、老师、学生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本文围绕课标,结合教学经验,对高中“音乐与舞蹈”的课型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对改进其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与舞蹈;课型设计;探索
一、传统意义上的高中音乐教学
课改前的高中音乐教学仅仅停留在音乐的“鉴赏”阶段,大致以音乐作品聆听赏析式的单向传授为主,学生也只是简单地接受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少有互动,更没有实践探知的行动和能力的培养。当然,这也与很多现实因素有关。比如课程设置不科学、师资力量薄弱等。虽然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评价能力,增进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内容、形式过于单一,已无法满足新时代高中生的需求。
二、高中“音乐与舞蹈”课型设计的探索
为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的时代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高中音乐课程在内容上进行了更大的拓展和延伸,加入了五个新模块的选修学习,其中就包含了“音乐与舞蹈”。音乐与舞蹈是水乳交融的姊妹艺术,任何一种舞蹈都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创作、表演。“音乐与舞蹈”是一个全新的艺术综合教育课程,在高中阶段开展“音乐与舞蹈”的教学,让音乐教育与舞蹈教育共同发挥德育方面的熏陶和培优作用。以下主要从实用性的角度,对高中“音乐与舞蹈”的课型设计进行有益的探索。
1.以舞蹈鉴赏的课型设计
舞蹈鉴赏是围绕某一具体舞蹈作品展开,以观赏体验为主要教学形式。借以分析舞蹈作品、介绍有关舞蹈基本知识等为辅助手段,通过欣赏、比较、等具体学习方法,配合教师的适当指导,学生开展自主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舞蹈鉴赏能力,增加学生舞蹈文化修养,提升学生舞蹈审美能力。同时,为了使学生获得深刻的视听体验,教师应认真设计有效的问题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阐释作品,表达自己的独特审美感受。例如,在舞蹈作品的赏析环节中,如果先讲授理论,再播放相应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欣赏,这种教学方法不适合高中生的学习,学生往往出现 “水土不服”的现象。学生们没有舞蹈基础,听完理论后,欣赏作品还是看不懂。经过教学实践和摸索,在教学生进行作品欣赏时,可分五步来完成对一部作品的欣赏,即“欣赏—分析—提问—再欣赏—总结分析”:先让学生欣赏作品,然后让学生以自己的直观感受来分析作品,接下来老师提一些提示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欣赏作品,最后先由学生回答问题,再由老师总结分析作品。这样,学生们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舞蹈作品的感受逐步加深。分析过几个作品之后,学生的赏析能力明显提高。
2.以舞蹈实践指导的课型设计
舞蹈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实践指导课型是“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中所采用的另一主要课型之一,它是继舞蹈鉴赏体验课之后的内容延伸与拓展。本课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及表演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从中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感受舞蹈表现力,增强自信心,挖掘具有舞蹈潜力的学生,丰富学生的舞蹈素养。在每个单元的舞蹈作品鉴赏与体验之后,以程度适中的短小舞蹈组合为主要学习材料,以实践指导为主要学习形式。在教师规范的示范下,再加上生动形象的必要文字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舞蹈组合的要点。
形体训练是实践指导课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也是舞蹈教学和表演前的有效铺垫。选择适合高中学生形体训练的动作是教师课前认真准备的内容之一,应根据学生具体的身体状况,进行动作的设计安排,真正达到舒展身体、拉伸韧带的效果。另外,老师准确到位的肢体示范、语言的提示,也能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除了舞蹈动作的学习外,舞蹈素材选择也应立足教材本身内容。因为各个地区学校的不同班级的学习主体程度差异,老师应根据教材中的组合学习内容进行删选、整合。学习的舞蹈组合素材还可以根据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和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编排、设计,难易度适宜的舞蹈训练,确保课堂教学的成效性。当然,在具体舞蹈实践的教学环节中,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关系,也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当注重的一个环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配合表演,不仅能让他们在自我表现中陶冶,更在与他人合作中享受团队表演的和谐与愉悦,体验舞蹈深层次的美。
三、总结
本文对高中“音乐与舞蹈”的课型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对目前“音乐与舞蹈”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目前的教学。当然,本文并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王欢欢.《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下“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尚宜佳.普通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