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新授课教学的实效性
2016-12-01陈坚
陈坚
摘 要:小学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新知识的讲授,在这一背景下,提高小学新授课教学实效性成为广大小学教学者所关注的重点。然而,如何有效提高新授课教学实效性的问题却困扰着大部分农村小学的一线教育者。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对新授课教学实效性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实效性;方式与方法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运用学科,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数学新授课教学的“实效性”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前提。然而,每当教育者讲授新内容,却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新授课教学又是实现数学知识教学推进的重要方式,这一现状阻碍了小学数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小学新授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者缺乏对新授课教学的设计的认识。当前的农村小学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那就是教育者缺乏对新课程的设计,讲授新知识时往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虽然主题鲜明,但缺少必要的教学导入,使得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新课程教学实际相脱离。比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新知识时,老师在课程开始之初便向学生抛出“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相关定义,而缺乏一定的导入,为学生进行意识引导,学生一时间无法接受新知识,进而导致新授课教学的低效性。
(2)新授课与旧知识之间联系不强。传统的新课程讲授中往往存在“课程孤立”的情况,也就是新授课脱离已学知识进行讲解,这样的讲解方式使得学生无法找到知识的逻辑连贯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从而降低了学习的实效性。
(3)学生缺乏课前预习的习惯。农村小学的小学生主要学习来源于课堂,课前预习不多,因而导致课外缺乏新授课预习的现象。学生对课程缺乏预习导致削弱了新授课的接受能力。比如,老师在讲授“统计与可能性”的新知识时,如果学生对该内容进行了预习就会对“统计”“可能性”等名词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而在缺乏预习的情况下,学生就会有更多的疑问,大大延长新课程基础概念讲解时长,降低了教学实效性。
(4)新课程讲解缺乏必要的学习情境。缺乏新课程教学情境构造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缺乏一定的情境感染,使得无法进入学习状态,降低了学习效率。
二、怎样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新授课教学的实效性
(1)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科学地导入新课。小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数学知识积累,对新课程中设计的名词存在无法理解的情况。这时,老师就要注意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用符合学生认识观念的导语导入新知识,使学生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新知识学习。
(2)加强新授课与已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数学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知识点之中总是嵌套另外的知识元素。比如“小数的加法与减法”中就涵盖了“整数的加法与减法”。因此,老师在对新课程进行讲解时可以有机地联系已学知识,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比如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个新知识点时,就可以先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回顾,通过对已学知识点的回顾,建立已学知识与新授课的有机联系,以寻找数学的内在联系。
(3)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因此,在新授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问题上,还要求从学生身上取得突破。老师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下堂课的预习任务,帮助学生养成预习新课的好习惯,以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热”学习,更利于学生在新课程开始便更深刻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与问题反馈。比如,教育者可以在讲解完“分数的乘法”时,安排学生对“分数的除法”进行预习,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预习中总结一些“分数的除法”的相关规律,再通过教师的后续讲解就能够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课前预习还能够帮助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效率较低的学生顺利地跟上教学进度,实现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的上升,大幅提高新授课教学实效性。
(4)构建新授课教学情境。在新授课开始之前,教育者可以通过生活实例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情境,有条件的小学还可以引入多媒体与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为学生构建多感官的教学情境。这使得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进行数学新授课学习,从中领略数学的魅力,爱上数学,产生一种新课程学习探索的欲望。同时,随着新课程调整教学法,可以尝试以不同的教学活动讲解不同的知识点,以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新授课教学实效性。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学习思维与学习能力处在最佳培养时期,教师注意要对新授课教学进行全面优化,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应该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实现内外的同步优化,全面推进新授课教学。
参考文献:
[1]阿克强.浅谈数学新授课的课内练习[J].数学教师,1996,(9).
[2]余继光.生活中的数学应用问题[J].数学大世界,2003,(7).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县石人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