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教育:当法国遇上中国

2016-12-01左娜

国际人才交流 2016年2期
关键词:法语工科工程师

文/左娜

工科教育:当法国遇上中国

文/左娜

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学生正与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右一)交谈

以数理化为全球通用“语言”的工科一直是中国高等院校国际化的排头兵。

目前,中国工程类教育规模世界第一:全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047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1.5%;高校共开设工科本科专业14085个,占全国本科专业点总数的32%。我国工科教育的规模已经领先全球,教育质量也正在向世界一流看齐,与国际交流的愿望也在日益增强。

在刚出炉的“中国大学国际化排行榜”中,以工科为强势学科的一流大学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大学在中外合作办学、科研国际合作、国际显示度几个重要指标中具有绝对优势。

在各大高校众多围绕工科教育展开的国际合作中,拥有浓厚工程师文化的法国成了中国顶尖工科院校的深度合作伙伴之一。

法国工程师学院与中国高校优势工科院系的合作堪称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次大胆尝试:这种合作区别于简单的人员互派、短期项目、学术交流,几乎是把法国的工程师教育体系整个 “移植”到了中国:法语、法国教师、法国课程,让学生不出国门就能拿到法国工程师文凭。

如今,中法合办的工程师学院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算得上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中法工程师”已成为中国高校工科院系与国际深度接轨的一张名片。

不出国门,做法式工程师

在讲述一群科学天才“友爱”生活的大热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理论物理学家Sheldon经常拿好朋友Howard开涮,称这位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的工程师是“科学小矮人”。同样,在长期重研究、轻实践的中国高等教育圈,工程专业学生也被网友调侃为上山下矿的“攻城狮”。

然而在法国,“工程师”这三个字简直就是“高大上”的代名词: 它受法律保护,是名誉的象征,在法国社会享有一种近乎崇拜的认同感。

在法国人的思维中,“为什么”和“怎么办”是截然分开的两种体系:“为什么”交给大学、研究所里专注于基础研究的教授、研究员,而“怎么办”就由一切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工程师来完成。

法国工程师产生于一种特殊的教育体制——“大学校”,也就是高等教育专业学院。“大学校”又称为“大学中的大学”,是一个与综合类大学平行的高等教育系统。在法国,只有10%的高中毕业生能够进入“大学校”的预备班,经过两年高强度的预备班学习,通过各种严格的考试才有资格参加各个大学校的入学考试,最终被录取的,绝对是“精英中的精英”。“出产”工程师的法国工程师学院,是“大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法国的各大著名工程师学院积极开展与中国传统工科强校合作,让中国学生不出国门就可以享受法国的精英教育。大多数法国工程师学院单所规模较小,一般他们都会“组团”来华,以“大学校”集团及工程师学院联盟的方式开展对华合作。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在中法两国教育部的支持下,由法国巴黎中央理工大学校集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的中法工程师学院成立,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国际通用工程师。就在去年5月15日,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迎来了自己10周岁的生日。在过去10年里,该学院已经培养了356名同时拥有法国通用工程师文凭和北航硕士学位的优秀毕业生,其中有三分之一到欧美发达国家攻读博士学位,还有三分之二学生进入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知名企业,就业领域覆盖航空航天、机械、食品、能源矿业、电子信息等。

紧随北航的步伐,2007年,致力于培养航空工程师领域的中国民航大学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成立。2010年,中山大学又与格勒诺布尔国立综合理工学院携手,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成立。2012年,传统名校上海交大也与巴黎高科共同建立了卓越工程师学院。

中法工程师养成记

无论在北方的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民航大的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还是在南方的上交-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中山大学中法核学院,未来的精英工程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累。

“年年像读高三,每次考试都像高考”,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的大三学生李润骋感慨道。在风景秀美、面朝大海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这群学生没有多少时间享受碧海蓝天,高强度的课业安排让他们觉得大学更像是高中的延续。

这群用法语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的人被视为“学霸”:在为期3年的第一阶段,即工程师学校预科阶段,他们要学习法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实验、普通化学及实验、电子技术及实验、计算机、社会和管理科学及外语等课程;同样为期3年的第二阶段,即工程师教育阶段,则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全面开攻,课程涉及核工程以及核电站运营、核材料与燃料循环的方方面面,由法国方面派遣、中方分配相关教师及中法企业的行业专家授课。

在北航的中法工程师学院,情况也差不多。然而,与中法核专门针对核工业培养工程师的方向不同,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要培养的是“通用工程师”。

“通用工程师”将接受通识教育,广泛学习数学、物理、工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等专业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并注重于工程中最核心最实质的东西,旨在培养工程管理人才。

入学的前3年同样是工程师预备阶段,课表上是大量的法语和数理基础课程。“一下就把你扔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里,一开始用法语讲数学、物理时,大家都是崩溃的。”学院的杨同学回忆说。学院3年工程师预科加3年工程师教育的学制基本与国内的4年本科加两年半研究生对应,大四那年,当别的学院的同学开始忙着考研、找工作的时候,中法的学生刚熬过工程师预备阶段,开始正式进入法国工程师的精英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课程更紧凑了,基本上是两周一门课。专业课程涵盖面广,从企业管理到炼钢炼油,几乎无所不包。老师都是从法国请来的大学教授、企业工程师、专家、科研单位的研究员以及可用法语授课的中国教师、学者。”

另外,学院天然的法国血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出国学习机会。在北航中法,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几乎贯穿6年整个学习周期。工程师预备阶段的3年过后,会首先选出20人左右赴法国中央理工大学集团的学校进行一或两年的学习,在第4到第6年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留学或海外实习机会。

学生们戏称,选择中法工程师专业,如同选择了游戏中的“困难”模式。“别人在旅游的时候我们在学习,别人在谈恋爱时我们还在学习。”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调侃说。而这几年超出常人的付出,究竟有何回报?

最直接的收获,就是一口流利的法语。2009年,北航中法07级的李天韵用流利的法语向来华访问的法国总理弗朗索瓦·菲永提问时,总理笑着回答说:“我的孙子也在学中文,要是他的中文能和你的法语一样好,那我该多高兴啊!”像李天韵一样,大多数中法工程师学院的学生都能将法语作为工作语言熟练使用。

“我觉得中法核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专业,多学习一门外语,将来在职场竞争就多了一个砝码。现在有很多中国的工程企业走出国门搞基础建设,特别是在非洲大陆开展业务的很多,会法语的工程师绝对很吃香。”一名中山大学中法核学院的毕业生说。

在中山大学的中法核学院,虽然第一届毕业生还没走出校门,但很多人已经找到不错的工作。即将毕业的吕春莹反映:“目前已经有82%的同学签了中广核提供的职位。也有3名同学拿到法国电力公司的offer,有2人拿到法国AREVA集团中国分公司的offer。”

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楼前的艺术作品“风之舞”

摸着石头过河

从漫长而艰苦的合作谈判到第一届学生走上职场,学院有过水土不服,也经历了磨合期的阵痛,尽管是摸着石头过河,所幸中法的领导、老师、学生们一直勇敢探索、用心体会。

但是,五六年的辛苦换来的一纸法国工程师文凭确也曾让毕业生在求职路上处处碰壁。“除了法国企业外,国内很少有企业了解法国工程师这个头衔。”说起自己的求职经历,陈同学不无感慨,“有时它还不如北航的硕士学位(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毕业生同样被授予北航学士、硕士学位)好使。”

更令中法的“通用工程师”们尴尬的是,他们课程体系中学习的科目太多,每科学习的时间又太短,计算机、电子、财务、管理,虽然什么都略懂,但却广而不精。“而有的企业只想招懂专业技术的人才,而不是‘万金油’。比如去互联网公司应聘,我们的编程水平就远远比不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然而,这正是法国工程师金字招牌的核心哲学。

在法国人的理念中,工程师教育并不强调深入到具体技术的细枝末节,而是着重培养方法论。所以,拿到工程师学位的毕业生虽然一开始没有特别精深的技能,但会比旁人更了解如何系统地去开展工作,学习新技能,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手。“我的法国老师给我讲,巴黎中央理工学院出去的学生跟我们一样,什么都会一点,什么又都不精。但是企业就是愿意找一个这样的人,然后用几个月的工资白养他,让他进入相关的领域,因为他可以能够很快上手,进而成为企业中的项目主管。”一名中法的学生介绍到。

目前在某500强咨询公司工作的王恩泽同学总结了中法带给他的收获:“首先是系统的工程师思维,它能帮助你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遇到问题,我们会从需求出发,思考问题成因,寻找解决方案并横向比较,最终得出结论。其次是国际化思维。中法的环境让我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不同文化,眼界更加宽广一些,与不同文化的人交流的能力也更强。最后是快速学习的能力。在中法,我们经常要在两周内学习一个领域的课程并通过严苛的考试,所以被逼得要快速地掌握新的知识。当你步入职场,你会发现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快速学习,不求多深,但一定要快速理解。我从老板的口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尽快做!’(As soon as possible)”

猜你喜欢

法语工科工程师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提升法语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青年工程师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