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2016-12-01李秋梅双鸭山煤炭总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10期
关键词:罗非肝素血小板

李秋梅(双鸭山煤炭总医院,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李秋梅
(双鸭山煤炭总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 要】目的:讨论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所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把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予以全量肝素实施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介入治疗前予以半量肝素+替罗非班实施治疗,对2组患者的出血事件、不良心脏事件、即刻梗死有关动脉(IRA)TMP(TIMI)血流状况实施对比。结果:观察组为96.4%的TIMI 3级血流,对照组为82.5%(P<0. 05);关键不良心脏事件的产生率观察组7.1%,对照组17.5%(P<0.05);出血并发症产生率2组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安全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改进心肌组织再灌注,把不良心脏事件减少,优于常规治疗的疗效。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照知情同意原则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患者,当中,对照组17例男,13例女,患者为31~73岁的年龄,平均(57.51±12.97)岁,为(3.21±0.34)年的平均病史;观察组患者,16例男,14例女,患者为27~73岁的年龄,平均(55.37±11.11)岁的年龄,平均为(2.98±0.21)年的病史。全部患者都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规范相符,缺血性大于0.5 h的胸痛时间,心电图显示相邻大于等于2个导联,ST段抬高幅度大于1 mm或者是新发生的左束支传导受阻,还有相关心肌酶学情况证据。患者都没有出血倾向与出血史,没有肝肾功能损伤,没有血小板减少(小于1×105/L),不高于180/110mm Hg的血压。

1.2方法

2组患者在术前3h都予以300mg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完成治疗后,每天对患者予以300mg阿司匹林实施治疗,持续服用1个月后,把其降为100 mg的剂量,对患者每日给药1次。

对照组:对这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都予以一般肝素实施治疗术中为100 U/kg的用药剂量,术后运用全量肝素来对患者实施连续静脉泵注,并依据患者的凝血时间(ACT)来对肝素的泵入量实施调整,把患者的ACT维持在180~240s中间。

观察组:这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和PCI术前对其予以10ug/kg替罗非班静脉推注,并把推注控制在3 min左右的时间。之后以0.075ug/(kg·min)的速率保持到术后24~36h,患者在手术经过中为100U/kg的肝素用量,术后对其予以半量持续泵注,把患者的ACT保持在180~240s之间。

1.3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IRA血流情况

观察班组30例PCI术后 28例IRA血流TIMI3级(96.4%),2例血流TIMI2级(3.6%);对照组20例血流TIMI3级(82.5%),6例血流TIMI2级(12.5%),4例血流TIMI1级(5.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重要不良心脏事件

观察组30天内有2例重要不良心脏事件,都为心绞痛,没有心肌梗死与死亡,为7.1%发生率;对照组有7例重要不良心脏事件,当中心绞痛为5例,心肌梗死1例,死亡1例,为17.5%发生率,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出血并发症产生率

观察组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咯血,2例牙龈出血,2例穿刺位置血肿,为21.4%发生率;对照组1例脑出血,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咯血,2例血尿,3例穿刺位置血肿,为20.0%的发生率,2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的急性心肌梗死,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现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联合PCI已变成急性心肌梗死最关键的治疗方法。因为急性心梗时容易损斑块的破裂能够激活血小板,形成的血栓在PCI术中容易碎裂、脱落,造成远端血管栓塞,TMP血流下降;而且PCI术中因为球囊、支架和别的器械应用造成冠脉斑破裂,从而让血小板激活、黏附、聚集,造成血栓产生。

PCI手术中,支架植入对患者的血栓改善不利。推测其机制是:当患者血栓的加重负荷时,血栓斑块非常容易在手术经过中被挤碎,造成血小板的碎片和脱落的血栓流入已病血管的远端,继而形成“慢血流”或是“无复流”情况,影响患者缺血心肌的灌注,并可以推动新一轮的血栓产生;因为球囊与支架的扩张会造成血管内皮的损伤,让皮下的胶原组织和黏附糖蛋白显露引起血小板发生黏附、活化、聚集的情况,而这些聚集的血小板便能作为重点逐步转化为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本身存在内皮功能的障碍,加之手术经过中患者的内皮损伤会加重内皮作用的紊乱,让抗凝血成分比例降低、促凝血成分比例升高,而推动血栓的产生。

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的强效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能逆性拮抗剂,能够特异性结合血小板表面受体,经过阻断纤维蛋白原受体和GPⅡb/Ⅲa复合物结合,控制血小板聚集的最后相同途径而发挥抗血小板功能。本研究的目的是查看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利。

参考文献:

[1]张新梅,胡允兆,陈样新,等.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3,34(2):260-263.

[2]孙静.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3(11):1841,1843.

[3]Razakir OA,Tan HC,Yip WL,et al.Predictors of bleeding complication and thrombocytopenia with the use of abciximab du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J Interv Cardiol,2005,18:33-37.

猜你喜欢

罗非肝素血小板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冠状动脉内与外周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术患者中的应用